【摘 要】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生豬疫病是時有發生的,特別是近年來重大的生豬疫病給產業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生豬發生疫病事,將會給生豬生產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運用流行病學調查等相關理論和方法,在已有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新疆若羌生豬疫病的種類及流行情況,為生豬規模化養殖場的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若羌;生豬養殖;疫病
1 若羌縣養豬業發展現狀
1.1 能繁母豬存欄銳減。母豬目前存欄1203頭,比去年同期減少1109頭,減幅為48.1%。
1.2 生豬補欄數量積極性不高。調查的47戶生豬養殖大戶,到3月25日僅有4戶進行空圈補欄;累計補欄生豬806頭,比去年同期減少3404頭,減幅為80.9%;
1.3 生豬價格持續下跌。2010年2月以來,受國際國內生豬市場的影響,生豬價格持續下跌,截止到3月25日,生豬價格已跌破成本價。而今后一段時期我縣生豬出欄數量將不斷在遞增。目前若羌縣豬糧比價約為3.1:1,已跌破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預警點6:1,超過《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預警區域,處于紅色區域,我縣生豬養殖戶已出現了全面虧損現象。
2 若羌縣生豬疫病的調查時間及對象
實驗通過對2009年-2012年幾年的時間對全縣范圍內的大部分生豬進行流行病學方面的調查,確定疫病的主要種類和存在的季節流行規律等特點。
3 若羌縣生豬疫病的診斷方法
根據常規流行病學的調查方法,匯總各類疫病的種類及其發病總數、死亡數、發病率和死亡率等,然后根據疫病對養豬業的危害程度大小,排查出若羌縣重點疫病及流行規律等。
3.1 若羌縣生豬疫病的臨床診斷
采用聽診器及體溫計等醫療器械對豬進行常規臨床檢查,觀察已得病豬的尿液、糞便、皮膚顏色變化等情況,對某些特征性臨床癥狀的病例做出常規診斷。
3.2 若羌縣生豬疫病的病理學診斷
通過對各種疫病的病尸減產,可以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變化作為診斷疫病的依據之一,并通過做病理切片進一步診斷疫病的種類。
3.3 若羌縣生豬疫病的微生物學診斷
采集在若羌縣地區發病或者死亡豬的相關病料,制成血涂片或內臟器官的觸片,通過用美藍染色法或革蘭氏染色法進行鏡檢,并根據細菌的主要形態特征,做出相應的初步診斷,如發現了疑難病例,將會對其進行細菌分離培養、生化實驗和小動物實驗等。
3.4 若羌縣生豬疫病的血清學診斷
通過對若羌縣地區發病的生豬采集血樣,應用凝集反應、瓊脂擴散試驗、血清治療等血清學方法進行動物疫病的檢測、確診。
3.5 若羌縣生豬疫病的寄生蟲病診斷
3.5.1 腸道內蟲卵檢查取少量生豬的糞便放在玻片上,并滴加少量理鹽水,蓋上蓋玻片,并在相關顯微鏡下進行詳細的檢查。
3.5.2 腸道內蟲體檢查取生豬糞球1個,并加入適量的溫熱的生理鹽水進行拌勻,靜置之后棄去多余上清液,并反復3次后再用放大鏡查找相應的蟲體。
4 結果
4.1 若羌縣養殖生豬流行性疾病的種類
4.2 縣站門診部調查及結果3年內,調查生豬約4000余頭次,共診斷疫病約300例,踏欄,治療病豬約1000頭,確診疫病12種。
4.3 防疫檢疫調查結果
通過對獸醫站近3年防疫檔案、產地檢疫、市場檢疫、屠宰檢疫及出入境檢疫情況匯總統計。共調查出疫病10種,即豬瘟、豬丹毒、豬流行性感冒、豬傳染性胃腸炎、豬副傷寒、仔豬白痢、仔豬黃痢、豬水腫病、豬附紅細胞體病、豬鏈球菌病、豬支原體肺炎、蛔蟲病。
4.4 實驗室檢驗結果3年內,實驗室采用血清學、細菌學、寄生蟲學、病理學等方法,確診監測疫病7種,即豬瘟、豬偽狂犬病、附紅細胞體病、豬丹毒、鏈球菌病、傳染性胃腸炎、蛔蟲病。
5 討論
5.1 疫病低谷期若羌縣主要為每年的4、5、6月中旬和9、10、11月這段時間。經過調查發現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為這段期間為春、秋防疫的重要階段,一方面為防疫員會給養殖戶詳細講解養殖方面的主要常識,因此飼養管理相對較好一些;另一方面生豬經接種豬瘟疫苗、口蹄疫疫苗之后,其生豬自身存在的免疫抗病力逐漸增強。另外,在此期間的氣候適宜程度,生豬生理的需求也很重要,環境應激相對很少,因此發病數也相對較少了。
5.2 疫病高峰期生豬疫病多發于每年1月-3月,6月中旬-9月,11月-12月這三個階段。其原因主要為季節流行性:11月~12月氣候逐漸由熱開始變冷,生豬體能耗量看開始增大,抗病能力也逐漸地降低,相對而言其發病率較高,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增高;若羌溫差相對較大的春秋兩個季節,也是大部分農戶仔豬添槽存欄最多的時間段,仔豬身體體相對弱小,適宜環境的變化能力也相對較差,易得風寒和感冒,從而引發其他的疫病,因此這兩季發病率相對高;在氣候炎熱的夏季,飼料相對不易保存,環境中也容易引起寄生蟲的大量繁殖,故生豬消化系統方面的疫病及寄生蟲疾病發病率高。
5.3 若羌生豬疫病傳播途徑調查分析
經過流行病學方面的調查并和歷史進行對比后結果發現,20世紀90年代以前,若羌縣動物發生的疫病主要為原發性的疫病,引入性的疫病比例相對較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牲畜經過了長途販運數量較少,但進入本世紀以來,若羌的畜牧業也進入快速的發展的前進階段,生豬交流越來越頻繁,疫病開始發生的比例也有了新的特點,近3年若羌縣獸醫站接到并同時確診的二類以上疫情共10余場次,其中發現從外省、外市的引入性疫情約3例,占20%左右;原發性疫病10余例,占80左右。我縣的生豬動物疫病主要分為原發性的疫病和引入性的疫病。原發性的疫病傳播發生的主要原因是:1.獸醫方面對傳播疫病。2.畜主之間的相互傳播。3.引豬時無自繁、自養體系,同時引入疫病。4.其他動物帶病交叉傳播。引入性的疫病在近年來也有逐年快速上升的勢頭,主要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地區經濟利益給予的驅動。2.各類地方保護主義的真實存在。3.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技術不到位或人力不足。4.部分動物防疫的工作還未得到社會的充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