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孢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類,其菌肉肥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磷、鐵、鈣,同時味道鮮美,深受大眾的喜愛,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雙孢菇屬于草腐菌,中低溫性菇類,我國有豐富的稻草、麥草,也有多樣化的氣候條件,這為雙孢菇種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做好雙孢菇的種植與管理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筆者根據自身數年來的工作經驗以及學習心得,總結出大棚雙孢菇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關鍵詞】大棚雙孢菇;栽培管理
1 大棚建造
大棚栽培能夠有效地控制光照、溫度、濕度,是當前農業種植過程中流行的一種栽培方法。雙孢菇由于其菌柄粗短,所以在栽培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棚內“架式栽培”,通過立體棚架擴充種植面積,有效利用資源。一般而言,底層距離地面約10cm,為了能夠使每層都得到充分的光照,層間距以60cm為宜,間距過小會影響下層菇的生長,間距過大則會造成場地資源的浪費。另外,需要在大棚上設置好通風窗口,一般而言,長、寬20m×12m的大棚前后墻上至少需要分別設置4個通風窗口,窗口大小約為25cm×20cm。也要在前墻兩頭留門,門大小以1.8m×1m為宜,以方便水分、溫度、通風的控制以及物資搬運。此外,也要注意每個種植架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60cm,以方便后期的管理和采摘。
2 培養料配制
眾所周知,菌類是一種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生長發育,所以培養料的配方對菌類的生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碳和氨是菌類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主要養分來源,除此之外,還需要一定的磷、鉀、鈣等礦質元素及鐵、鉬等微量元素。因此,在配制培養料時,除了用糞草等主要原料外,還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以及石膏、石灰等,以便能夠更好地滿足菌類生長發育的需要。在貴州省培養料一般以稻草和農家肥為主,以面積為240m2(20m×12m)的場地為例,建議配方為:稻草2 900kg、干牛糞2 900kg(或干雞糞2 0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 注意:牛糞的純度要高,一般需要在80%以上,如果牛糞中的灰土含量較多,就要適當地提升牛糞的比例,保證牛糞與稻草的比例不低于4:6。
3 培養料的處理
一般而言,大棚雙孢菇栽培在6~7月進行播種,由于培養料需要發酵處理,通常稻草和牛糞的發酵時間為20~25d,所以需要提前準備,在5~6月備料。培養料需要經歷預濕、預堆、建堆、翻堆幾個階段。經過幾個階段的處理之后,培養料的顏色會發生變化,一般呈棕褐色,同時稻草柔軟,且有彈性。將稻草和牛糞等原輔料混合均勻之后,也要保證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5%左右,以便能夠為菌子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條件。按照相關種植指標,培養料的pH值以7.5左右為宜。另外,也要測試培養料有無病蟲害、異味等,以便保證培養料能夠達到更高的質量,為菇體的生長打好基礎。
4 播種技術
為了提高成活率,播種時需要控制好氣候因素。若是在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3:00以后,以免溫度過高或過低導致菌種死亡。播種量為每平方米1~1.5瓶菌種。為了更好地保護菌種,播種時使用的工具最好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清洗消毒,再用干凈紗布擦干。不可全部撒播,而是要先取菌種總量的一半進行撒播,之后用手插進培養料中輕微晃動,使菌種能夠落入到一定的深度,再把剩下的撒播在培養料上,這樣培養料的內外都有菌種,降低了同一時期出菇的密度,有效地提高了雙孢菇產量。播種后要隨時注意觀察棚內的溫度和培養料的溫度,也要控制好這兩者的溫度。一般而言,料內的溫度不能超過29℃,也不能低于20℃,以22~27℃為宜。在最初的幾天里,如果培養料內溫度不高就最好不要通風,以便能夠為菌種的萌芽提供合適的溫度,幾天后等待菌種萌芽后可輕微通風。在覆土之前也要做好棚內料面的整理,料面干的話就要用pH值7.2的石灰水進行輕微噴灑,保證料面的濕潤狀態。一般而言,覆土厚度以2~3cm為宜,覆土之后要關閉通風口1周左右,保證充足的溫度、濕度促進菌絲向上生長。
5 生長條件管理
溫度:濕度是雙孢菇生長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一般而言,雙孢菇菌絲在5~30℃都能夠成長發育,經過科學調查發現,其最佳的生長溫度是23~25℃,溫度過低則會生長緩慢,溫度過高會導致菌柄較細,容易衰老。將溫度控制在13~18℃,雙孢菇的出菇期能夠維持在6個月左右,有效地提高雙孢菇產量和經濟效益。同時,在低溫環境下,由于生長速度相對緩慢,雙孢菇的子實體比較粗壯,菇形圓整、肉厚、產量高。
水分和濕度:水分和濕度是雙孢菇生長過程中的又一項重要影響因素,缺乏水分或水分過多都會影響到其正常發育。影響水分和濕度主要是培養料、覆土層、空氣等幾個要素。在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55%~65%之間,如果含水量低于50%,菌絲就會出現生長緩慢,茸毛狀菌絲多而纖細,不易形成子實體;而一旦含水量高于70%,就會使培養料內的氧氣含量減少,蘑菇菌絲體生長同樣會受到影響。另外,在出菇期間,空氣中的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85%~90%,如果濕度過高,菌蓋上面的水分較多,容易造成腐爛,引發多種病變;若低于70%,會使菌蓋表面變得較硬,甚至發生龜裂,易空心,降低產量、影響質量。
空氣:雙孢菇屬好氣性真菌,無論是菌絲生長階段還是子實體發生期間,都需要充足的新鮮空氣。以二氧化碳為例,在發菌階段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應控制在0.034%~0.1%,出菇階段若超過0.1%,就會導致菌蓋小、菌柄細長、極易開傘;若濃度高于0.5%,就會抑制子實體分化,停止出菇,同時培養料內的茸毛狀菌絲生長旺盛,長到覆土的表面。因此,應及時通風換氣,供以充足的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