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委會由業主選舉,是代表業主利益的組織,可謂是業主的“娘家人”。可是不久前,南京秦淮區香格里拉花園小區的部分業主和“娘家人”鬧起矛盾,還把業委會告至法院。原來,業主質疑業委會私立小金庫,要求業委會公開維修基金使用賬目。該案在秦淮法院審理后未當日判決。
業主:業委會越權動了自己的“奶酪”
香格里拉小區現有800多戶居民。這次被部分業主起訴的業委會于2011年3月產生,是小區自2003年交付以來成立的第二屆業委會,從上一屆業委會手里“繼承”了1900多萬元維修基金。
按照法律規定,維修基金由物業管理企業代管,業主委員會對物業管理企業代管維修基金,定期進行檢查與監督。也就是說,維修基金的使用執行權在物業,業委會只負監督和檢查職責。據相關規定和約定,小區沿街商鋪的出租應由物業管理,收取的租金除去貼補物業的30%外,70%應納入小區維修基金。可是業主發現,作為小區維修基金來源的經營性收入,卻被業委會直接截留了。業委會將小區沿街的一間商鋪出租給某教育機構,并連續3年向其收取租金,每年10萬元以上。業主發現這筆直接由業委會收取的租金,并未按規定貼補物業費用,也未納入維修基金,不知去向。
截留了租金,業主便質疑業委會私立了小金庫。當天旁聽庭審的多位業主表示,他們的擔心并非沒有來由,因為業委會始終不愿意公開財務,他們只好 “霧里看花”。周先生2003年就入住小區,他向記者表示,早在2010年,他們就質疑業委會“花錢糊涂”,“電梯里的廣告費用是多少,收到哪去了,小區公共收益到底有多少,小區的大門整修,又花了多少,我們都看不到,是一筆糊涂賬。”業主呼吁業委會公開收支賬目,但業委會未予尊重。
一位旁聽庭審的女業主激動地向記者表示:“小區里修小路時,我們對業委會使用的材料都有意見,可他們根本不聽我們的。”一戶業主質疑業委會動了自己的“奶酪”,把業委會告上了法院。
業委會:設小金庫是為“大家”
對業主指稱業委會截留部分經營性收入的質疑,業委會在庭審中表示,出租給某教育機構的商鋪租金,的確是由其直接收取的。共收取的30萬元租金,也確由其保管。業委會表示此舉也實屬無奈,“小區物業強勢,一旦租金落入物業腰包,想要再要出來就很難。”業委會透露,此前,業委會為了小區公共部分的改造,想要動用維修基金,但物業不予配合,過程異常艱辛。此外,維修基金啟動復雜也是重要原因。
業委會進一步解釋,直接收取租金的商鋪老板就是本小區的業主,該業主也體諒業委會難處,答應將租金直接交由業委會。業委會表示,收取的租金都用于小區公共部位的改造和整修,都有賬目明細可供業主審閱。之所以直接參與一些小區項目,是因為他們對物業不放心,想最大程度地幫業主省錢。
對于業主要求公開賬目明細的訴請,業委會也十分委屈。陳姓副主任展示“公示”書面證據,并表示“我們的每一筆收支,都在賬本上寫得清清楚楚。共動用過8次維修基金,每次都有公示,隨時歡迎業主來查閱。”業委會表示,之前對部分業主召開臨時業主大會的呼吁,他們做“不答復”處理,是因為擔心背后有物業挑唆。記者了解到,業委會和物業就維修基金的來源問題也存在糾紛,業委會已將物業訴至法院另案處理。
律師點評:好的出發點,還需要好程序來維護
江蘇熙典律師事務所曹 律師這樣點評此案:業委會越過物業直接收取租金,出發點是為了更加便利啟動維修基金,說起來也是為了公利。但是這就容易引起業主擔憂,本來物業收取,業委會監督,對資金使用有個制衡。如果業委會自取自支,誰來監督呢?
如果業委會按章辦事,執行中需要不少時間和成本。貌似“自取自支”會有效率得多,但這樣就缺少程序和制度上的監督,容易引發業主擔心,反而引發一場訴訟將業委會卷入訟累中。所以,法律上說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體正義,好的出發點還需要好的程序來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