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的日子,我和兒子在家看報紙。一條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反反復復讀了好幾遍。
建蘭中學是杭州市的一所民辦學校,在2013年招收初一新生時,首次采用面試的方式。校方出了一道簡單而另類的題目:教室的地上放了一張餐巾紙,地面干凈整潔,餐巾紙很醒目,擺放的位置是學生走向面試老師的必經(jīng)之路。最后的結(jié)果,卻讓人大跌眼鏡——一上午面試了240人,只有8名學生撿起了這張紙。校長深感失望地說:“我們預計至少有一半學生應注意到,最后卻只有3%的孩子過關,這讓我很意外。”
指著報紙,我問兒子:“如果你參加面試,會撿起那張紙嗎?”他想了想說:“我也過不了關。”
曾幾何時,“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許多家長的口頭禪。然而,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在學業(yè)上的比拼,文化補習,英語課外班,鋼琴、舞蹈、繪畫等特長訓練,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我相信,如果建蘭中學的面試改成才藝展示的話,孩子們一定會琴棋書畫,各顯其能,大多能過關。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礎。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xiàn),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同樣,國外也有這樣的經(jīng)典名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以上這些話,在建蘭中學通過這次面試得到了充分驗證。一位通過“考試”的女生說:“平時無論在哪,只要看到地上有紙張,都會撿起來,已習慣了。”
如今,大多數(shù)父母教育孩子要志存高遠,這沒有錯。但更要牢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再看現(xiàn)實生活,老人提著書包步履蹣跚,孫兒兩手空空;已上學的孩子,不會系鞋帶、系扣子;乃至上大學后仍處處離不開父母……難道這就是我們追求的教育嗎?難怪建蘭中學的校長感慨地說:“忽略了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忽略了孩子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這一點讓我感到很痛心。”
你會撿起那張紙嗎?這不僅是對孩子,也是對我們所有人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