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教師壓力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為了了解城市和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壓力現狀,探究分析其形成原因,對以后教育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該調查范圍是城市與農村的中小學教師,采用問卷式,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中小學教師承受著中等程度或重度的壓力;同時,城市中小學教師的壓力比農村中小學教師壓力大,其壓力主要來源于社會地位和家庭生活這兩個方面。
關鍵詞:城市 農村 中小學教師 壓力 壓力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b)-0145-02
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同時指明,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對于教師群體來說,由于教師的工作特點,職業的不同,教師有時候會產生很多壓力。很多研究表明教師正承受著巨大的職業壓力,如盧炳惠和黃莉的調查研究發現,93.1%的中小學教師認為自己有壓力[1],中小學教師壓力非常大和比較大的占73.7%,只有2.9%的教師表示沒有壓力或者壓力很小[2]。而這些壓力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大多是消極的,會導致如緊張、焦慮、生氣、抑郁等情緒反應,在肖第郁等調查的教師中,有13%的教師身體患有各種慢性疾病,有49%的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有的甚至患上精神焦慮癥[3]。
1 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重慶市酉陽縣、黔江區和涪陵區等城市和農村291名中小學教師進行調查研究,其中城市中小學教師219位,農村中小學教師72位。從教育制度、工作負荷、社會地位、學生情況、領導作風、人際關系、自我實現,家庭生活八個方面對城鄉中小學教師進行壓力調查研究。
2 結果
2.1 城市和農村中小學教師壓力現狀
結果顯示:高等壓力組教師占總數的16.1%,其中7%為農村教師,93%為城市教師;中等壓力組教師占總數的63.4%,其中22%為農村教師,78%為城市教師;低壓力組占總數的20.4%,其中42%為農村教師,58%為城市教師。如表1。從總體看,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中小學教師,中等壓力組的教師所占比例最高,說明大多數中小學教師都承受著一定程度的壓力。
2.2 城市和農村中小學教師壓力的差異檢驗
為比較城市和農村中小學教師壓力是否有差異,以壓力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農村教師壓力的平均數為20.95,標準差為2.44;城市教師壓力的平均數為22.77,標準差為3.31。表示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壓力比城市中小學教師的壓力指數更集中,且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壓力感比城市中小學教師的壓力感低,并具有顯著性差異(t=-2.39,P=.02)。同時,表1也顯示城市教師比農村教師感受到較高的壓力,列聯表分析表明,壓力在城市、農村維度具有顯著差異(列聯系數C=.247,P=.048)。
2.3 城市和農村中小學教師壓力與壓力源類型之相關分析
對城鄉中小學教師在教育制度、工作負荷、社會地位、學生情況、領導作風、人際關系、自我實現和家庭生活八個維度的壓力源和壓力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農村教師壓力與各壓力源相關均不顯著。城市教師壓力與社會地位、家庭生活呈正相關,而與其余各壓力源相關均不顯著。
3 分析與討論
3.1 對城鄉中小學教師壓力現狀的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在調查的所有農村和城市中小學教師中,16.1%的中小學教師承受著高強度的壓力,63.4%的中小學教師承受著中等程度的壓力,所占比例最高;而20.4%的中小學教師壓力較低。這個結果與之前的研究結果和當前教育的現實情況都是比較一致的[3]。如趙志純的研究表明,48.5%的農村中小學教師有中度的職業壓力;28.7%的教師有重度的職業壓力[4]。說明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壓力是普遍存在的,且壓力感較大。究其原因,首先,從教師從事的職業就決定了教師勞動的特殊性。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具有能動性的個體,因此需要運用各種方法創造性地去對待處理,這需要較好的耐心和較強的責任心,這也是作為一名教師起碼的職業道德。其次,來自社會各界對教師的要求,也會給教師帶來壓力。如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升學率會直接與老師的經濟掛鉤,升學率越高,教師待遇越好,名望也高;反之,不論是物質還精神,都是倍受打擊。這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也影響心理健康。再次,教師的物質待遇、社會地位不盡如人意。總之,教育是既復雜又細致的創造性勞動,需要更多的付出。同時,尊師重教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現在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氛圍并沒有在全社會普遍形成[5]。
3.2 對城市和農村中小學教師壓力差異的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壓力在城市、農村兩個維度具有顯著差異,城市中小學教師在高等和中等壓力組中都比農村的所占比例大,說明城市中小學教師普遍比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壓力大。這與前人的研究也是基本一致的[6]。而李艷紅的研究還發現,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城鄉差異,尤其是在強迫、人際敏感、焦慮等因子上差異顯著[7]。這種城鄉差異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城鄉經濟、文化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差異導致。(1)在經濟收入方面,雖然農村教師比城市教師的工資稍低,但是由于大多數農村教師生活開支比城市教師少,且很多都有土地、房屋等資本,大多能過著自給自足的比較安逸的生活,所以沒太大的經濟壓力;(2)在工作方面,現在社會越來越重視教育,家長、學校動輒以考試升學率來衡量教學成果,特別是在城市,教育觀念更強,這種現象更是突出,相對來說,農村的壓力則小一些;(3)社會地位方面,在農村,相比農民來講,教師的社會地位更高,而城市里的中小學教師無論在權職還是在物質方面,都沒太有優越性了;(4)在自我提高方面,一般而言,城市的教學要強于農村,但是城市的教師的壓力也大,教師會更加敏感。
3.3 對城市和農村中小學教師壓力與壓力源相關的討論
研究表明,農村中小學教師壓力與各維度壓力源相關均不顯著,而城市中小學教師的壓力與社會地位、家庭生活因素呈正相關,與其他壓力源則均無顯著相關,說明城市中小學教師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家庭生活和社會地位兩方面。這與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如劉電芝、余新年的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心理壓力最大的方面來自薪酬待遇。這一方面反映出教師與其他行業相比,經濟壓力大,這是教師的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此次調查對象2/3是來自經濟發展欠發達的地區,所以此方面的反映更為強烈,這種因素甚至會影響到婚戀和家庭生活。而許延禮等認為工作負荷、考試與升學及工資待遇是中學教師的主要來源。關于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不同的研究概括出的因素不盡相同。國外較有代表性的有基里亞科和薩克利夫的研究,結果發現產生工作壓力的四個因素分別是:學生的不良行為、較差的工作條件、時間的緊張感、不好的學校風氣。庫珀認為教師壓力的主要來源有教育缺乏動機的學生、時間壓力及工作擔子重、組織與管理、角色沖突與角色模糊等方面。可見,教師的工作壓力來自環境、心理、人際關系、教學、組織和社會等許多方面。
4 結語
壓力是一把雙刃劍,耶基斯(Yer-kes)一多德森(Dodson)定律[8]表明,不同難度的工作,其最佳效果的取得與其相應的心理壓力有較為密切的關系:簡單容易的工作,則較高的心理壓力對最佳成績的取得有利;復雜困難的工作,則較低的心理壓力更有利于取得最佳成績;難度適中的工作,如果心理壓力適中,則作業成績最佳。因此,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壓力,以使壓力成為好的刺激力量而避免壓力過重導致對教師產生身心危害。當教師的壓力過重時,來自社會的輿論、領導的關懷、同事、親友的支持等,都能緩解和降低他們的壓力。因此,要注重發揮社會、學校、家庭等的作用,充分利用領導、同事、親友等社會支持系統的功能,分解教師壓力,形成壓力管理的綜合效應。同時,教師的支持系統需要教師在平時用心營造:平時多幫助他人,當你有困難時,才會得到他人的幫助。所以,解決壓力問題,還得大家一起參與進來,行動起來。
參考文獻
[1]盧炳惠,黃莉.重慶市黔江區中小學教師壓力現狀及對策分析[J].學理論,2011(5).
[2]余新年,劉電芝.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壓力及其差異比較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11(4):103-106.
[3]肖第郁,鐘子金.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學術月刊,2010(1):93-96.
[4]趙志純.甘肅省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調查研究[J].學校管理與發展,2009(6):27-30.
[5]李泳波.教師心理生活狀況初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12):73-75.
[6]許延禮,高峰強.高中教師工作壓力、心理健康及其關系的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3(9):72-76.
[7]李艷紅.農村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應對方式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雜志,2004(3):179-180.
[8]夏國新.新編實用管理心理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