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殼一號”萬米大陸科學鉆探專用鉆機在黑龍江省大慶市安達“松科2井”井場正式開鉆,截至5月8日晚,鉆進深度達1074米。“地殼一號”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地學領域對地球深部探測的“入地”計劃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
“地殼一號”由國家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資助,吉林大學和四川宏華集團共同研制,其研發采用國際先進水平的機電數字一體化設計,具備信息化、智能化特點,可最大限度滿足鉆井新工藝的要求,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德國后,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地下萬米鉆探技術的國家。
“‘地殼一號’的成功研發,將為我國未來萬米大陸科學鉆探井的建設提供支撐,還將為我國陸地和海洋深部資源的勘探開發提供支持,它是我們‘入地的望遠鏡’。”課題負責人、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院長孫友宏介紹說,“地殼一號”負責從地球深處把巖芯提取出來,屆時,用航磁探測、物探等傳統手段,“看不到”的科研標本將得以呈現。
據介紹,“地殼一號”組裝后約20層樓高,占地1萬多平方米,鉆進能力達到1萬米。目前,“地殼一號”日鉆進速度最快達到265米,最快機械鉆速達到每小時28.8米。
地球深部探測科研需鉆探質地堅硬的變質巖和火山巖,同時鉆取巖芯,這對于鉆機轉速、鉆進工藝要求都很高。據介紹,“地殼一號”投入使用的“松遼盆地白堊紀大陸科學鉆探”項目是我國目前唯一列入國際大陸科學鉆探計劃的工程,該項目將開展連續高分辨率陸相沉積記錄和溫室氣候變化研究。
(來源: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