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技術的發展,將人類帶進了信息時代,網絡強烈地介入我們的生活貼近中小學生,上網成為人們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給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都要清楚地認識網絡的積極意義和負面作用,對于中小學生上網,我們不能僅僅去“堵”,而要去“疏”,更要去“導”。對中小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從而讓他們綠色上網。
關鍵字:網絡 利與弊 綠色上網 措施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b)-0236-01
科學技術的發展,將人類帶進了信息時代,網絡強烈地介入我們的生活貼近中小學生,上網成為人們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給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都要清楚地認識網絡的積極意義和負面作用,對于中小學生上網,我們不能僅僅去“堵”,而要去“疏”,更要去“導”。對中小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從而讓他們綠色上網。
1 認清網絡的利與弊
1.1 中學生上網的好處
(1)開闊視野,快捷獲取信息。
網絡是一部信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學生可以在網上瀏覽世界新聞、科技動態,隨時隨意獲得需要的信息,不受時空限制,這讓中學生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給生活、學習帶來便利和樂趣。
(2)提高技能,運用資訊科技。
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了使學生能夠養成學會學習的能力,把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列為重要能力之一,并要求學生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獲取、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因為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學生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資源寶庫。
1.2 中學生上網的弊端
(1)“信息污染”,弱化道德意識。
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網上各種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難辨,由于監管不力,網上黃色、暴力、政治反動等灰色信息屢見不鮮,對于身心都正處于發育期,判斷力、自制力相對較差的中學生來說,難以抵擋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難分真假善惡,導致思想品質下滑,致使其道德、法律意識逐漸淡化,從而導致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2)網絡上癮,影響身心健康。
網絡虛擬環境,使中學生遠離現實社會,終日上網,與外界接觸減少,有可能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遠,個人也會產生緊張、孤僻、冷漠等健康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會逐漸脫離現實,尤其是過度沉溺于網絡,會失去人許多真實的感情,甚至患上“網絡成癮綜合癥”。據北京市150多位政協委員歷時4個月完成的一項最新調查報告顯示,中小學生上網比例達81.3%,其中有7成學生網民沉湎于網上聊天室和互聯網游戲,而有4成多則經常光顧色情網站,只有少數學生上網是為了搜索信息。上網的中小學生中,約有62.9%的中學生出現了個性化情緒,20%的中學生有情緒低落和孤獨感,12%的中學生與家長、朋友疏遠,5.1%的中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北京海軍醫院就有專門的網癮治療,而絕大部分網癮患者都是未成年人。有媒體評論,網癮就如同吸毒,上癮后很難被戒掉。
(3)影響興趣,導致學業荒廢。
中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又不善于取舍,往往玩物喪志。據一調查表明,中學生上網聊天、玩游戲、下載娛樂內容的比例高達55.7%。學生因為迷戀網絡而導致成績下降。美國賓州某大學調查表明,58%的中小學生花在網上時間太多而影響學習。中學生網絡成癮者多因迷戀網絡而無心學習,學業不佳,形成惡性循環。
2 引導學生綠色上網的措施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于中學生上網,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而是要去“疏”,更要去“導”。只要對孩子認真加以引導,端正他們上網的態度,加強網上自我保護的意識,有計劃地上網,就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1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上網觀。
(1)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因勢利導。
如上所說,“信息污染”,弱化中學生道德意識。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網絡道德。因此,要做好學生健康上網的引導工作,老師要主動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同時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修養,做學生的表率。只有掌握了網絡工具,教師才能與學生在網絡方面有共同的話題,才能與學生交流,并有針對性開展對學生上網的指導。另外,還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隨時了解學生在家上網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防范網絡對學生造成傷害。
比如對于那些喜歡上網玩游戲的同學,我告訴他們游戲是用程序編出來的,如果你現在開始努力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在不久的將來也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軟件設計師,玩自己設計出的游戲軟件,從而引發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
(2)引導學生學會網絡自我保護。
網絡的虛擬性使很多犯罪隱藏其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自我保護,在網上不要將私人信息透露給別人,尤其是聊天室或BBS。最重要的是教學生不要輕易相信網上陌生人說的話,更不能與網上認識的人隨便約見。
2.2 課堂教學滲透網絡知識
許多學生上網都沒有明確的目的,上網后隨意瀏覽,花在游戲類的網站占上網時間比例較大,為了讓學生能多方面地了解網絡,我覺得應該在平時加強網絡知識的滲透和引導,上課時多給學生介紹一些上網基本知識和任務,比如:如何收發電子郵件,如何創建自己的博客,如何創建自己的個人主頁,如何搜索資料、下載軟件,怎樣安全上網,預防病毒等;并將一些優秀的教育網站介紹給學生,鼓勵他們利用教育網站進行學習。同時,我把自己的E-mail和QQ號碼告訴學生,如果課后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給我發電子郵件或信息,我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也可以成為他們最好的傾訴對象。
2.3 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
引導學生健康安全上網,還可以開展各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生活。第一,開展各式的網絡科技活動,如: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開展“小課題研究”;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學習信息;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網站(現在有一些網站是免費提供空間的),通過建立自己的網站,不僅為他們提供學習、交流和娛樂的空間,而且還對他們實踐所學的知識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發表自己的作品、想法;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情感交流,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主動適應網絡發展的能力。第二,組織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校園業余生活,如:體育活動、文藝表演、個人才藝表演、第二課堂等。針對那些想通過上網來逃避現實的學生,使他們從虛擬世界脫離出來,勇敢地面對現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自我調節能力,從而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網絡里更多的內容對中小學生還是有益的,應當鼓勵他們去參與、去學習。只要引導得當,學生完全能夠做到綠色上網,并能從豐富多彩的網絡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營養,在信息網絡中茁壯成長為21世紀信息化社會需要的下一代。
參考資料
[1]於羅英.網絡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及對策.2001.
[2]黃榮懷.直面網絡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1-11-25(4).
[3]崔景貴.網絡心理教育爭議[J].中國教育學刊,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