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等院校英語專業開設英語語言學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的語言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以具有堅實的語言學基礎作為支撐。該文針對當前高等院校莢語語言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針對教學理論、教學內容多個方面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希望對今后的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 英語 語言學 教學 對策 探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b)-0113-01
英語語言學是英語專業一門重要的課程,其主要目標是研究語言現象和語言現象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幫助學生了解語言的本質,結構和規律,從而運用語言學知識解釋各種語言活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外語人才的要求標準不再是專業化,而是實用性,由于語言學過于理論化,語言學課程面臨著教師望而卻步,學生束手無策的考驗。
1 商校英語語言學的定位和作用
英語語言學能夠提高學生語言思維能力,從而促進英語語言素養的提高,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應占有主導地位。然而,相對于語言實際運用的具體實際,語言學理論確是相對抽象的;如何協調兩者的關系,將英語語言學理論運用在具體的英語學習實踐中也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其抽象性,使得學生很難真正理解,知識背景與經歷的差異也會導致學生對于語言學理解的差異。高校英語語言學的定位是培養學生具備一定寬度的思維能力,語言學可以幫助學生拓寬思路、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高校語言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教師所具備的理論知識片面。長期以來,教師往往過多關注專業知識水平,而忽視了教育理論以及心理學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體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注意自己對于語言學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缺少同學生的互動交流。教學過程往往以課程知識為中心,而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教師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實踐知識沒有提升。由于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同向之間缺少應有的交流,個人經驗的提高往往取決于個人。這無形中阻礙了教師個人知識體系的更新以及教學效果的提高。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教師隊伍中組成學習團體,針對英語語言學的實際教學與理論運用開展討論,提升自身知識體系,也可促進教學大綱的修訂。
教學沒有注意聯系實際,與教學目標相違背。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大綱規定了以“培養學生分析語言現象的能力”為教學目的,然而實際教學中,由于相對較強的理論性和學術性,決定了語言學教學內容信息含量加大,而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只能在授課中針對一些基本理論進行粗略而抽象地概述,也就無法完成“大綱”所設定的目標。
3 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對策分析
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教師應轉變已有的教學理念,明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教師應以提高學生語言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英語語言素養的提高為最終目的。在教學模式上,教師應從以知識為重點轉變為以學習為重點,更關注與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授課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靈活運用多媒體、語音資料等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內容上,注意合理安排,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分主次、分重點的進行教學。
優化教師知識體系。教師應在語言學教學中應不斷優化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的同時不斷進行改進。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成果的展現往往取決于教師對于課程知識的掌握和自身水平的體現。因此,英語語言學教師之間應相互借鑒與合作,從而達到豐富自身知識體系的目的。語言學學派較多,每個學派的研究觀點與研究方法也存在差異,教師要能夠在知識體系優化的基礎上,對課程的核心問題、綜合闡述以及重點做到很好地把握。在講授的過程中,既要能夠反映學科中不同學派的特征和學科發展的前景,也要展現語言學自身的魅力。
注重教材選取和課程評估手段的推進。針對教材的選取,教師應發掘與學生生活學習有關聯性的教學資源,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這些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教材內容更為合理和豐富,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應推進課程評估手段方式的多種方式,學生的課程成績應包含有平時成績的考核以及最終的測試成績,平時成績可以體現在平時作業以及課堂上的發言討論情況的考核上,此外,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應當改進上課方式,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語言學學派眾多、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該課程主要應抓住核心問題,重點介紹,綜合闡述。在講授過程中既要做到有理論探討,又要反映學科研究中不同學派的特征和學科發展的前景。由于語言學在本科階段還屬于一門概論性的入門課程,因此教師應聯系語言實際,通過大量實際例子來講授理論知識,同時,要結合多種語言事實,把復雜的理論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學生。
4 結語
英語語言學是高等院校英語專業諸多學科中極其重要的一門,英語語言學對于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的提高、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實際使用能力。現階段,由于語言學理論自身的特點以及傳統教學方式的制約,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語言學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抵觸情緒,而研究型教學的發展有利于解決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的一系列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語言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才能最終實現英語語言學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2]孟志剮,張名高,張鑫友.《語言學教程》學習指南[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3]向明友,徐玲.大學英語語言教學與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4]康英華.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5]喬春華.社會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