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從提高教師素質、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整合、優化、豐富課程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及創新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五個方面探討了增強“概論課”實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 "概論課 實效性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是高等院校的必修課,它涵蓋了我們黨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百年歷史;闡述了從新中國建立到實現中國夢曲折發展過程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理論結晶,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祖國、了解社會主義,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對青年學生尤為重要。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概論課的實效性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設想,高職院校由于其特殊的主客觀條件,體現得尤為明顯。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側重從教師的角度,結合教學一線的實踐,談談增強概論課實效性的辦法。
一、提高教師的素質
提高概論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增強教學實效性的關鍵。打鐵還須自身硬,作為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因此概論課教師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在教學上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旗幟鮮明地做好政治導向,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要對自身所教的理論“誠教之,篤信之,躬行之”,這樣才能在學生中產生共鳴,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提高概論課教師的業務素質,是增強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業務素質既包括廣博的社科知識,又包括堅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業務能力。俗話講“給人一桶水,自己先有十桶水”。概論課有很強的理論性,教師要想給學生講明白一些重大理論問題,自己首先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才能讓學生感到可聽、可信、可用。因此做一名合格的概論課教師必須系統地、全面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在社會科學等交叉學科領域有較高造詣,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務精良。為此,教師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新形勢,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論性和知識性、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入淺出地增強教學吸引力。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概論課本身就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起著主導作用,但學生卻不是消極被動的,因為學生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對象,又是教學合作者,更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中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增強《概論》課實效性的前提。為此,我們努力克服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一本書、一支筆、一言堂的傳統的教學方式,綜合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如在講授每個專題內容前,把思考題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在課上采用提問、討論、辯論、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課下通過布置論文或調研報告形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消化,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以構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專題為例,教師在講授專題之前,預先布置給學生一個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的題目為《改革開放三十五年來家鄉生態環境發生的變化》,讓學生通過實踐去調查,調查的過程中可以訪問當地老人,并采取影像、數據采集的方式,要求每個學生的調查報告既有數據又有圖片。學生在調查過程中,能夠親身體會到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的必要性。最后,教師經過篩選,把有代表性的選拔出來,在課堂展示并表述調查報告的內容,然后組織同學們共同討論。這樣一來,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既踴躍發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又更好地理解了教學內容。教師在最后進行總結,目的在于給學生正確的引導。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效果很好。
三、整合、優化、豐富概論課的教學內容
整合、優化、豐富概論課的教學內容,是增強《概論》課實效性的基礎。由于高職院校的一些特殊性,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對教材進行優化整合。教師要認真理解和吃透教材,恰當地選取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這些理論成果的必然性、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從而使他們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去掌握其基本原理。整合、優化、豐富教學內容時要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要突顯教學內容的現實性。概論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點,教學內容要敢于正視社會現實,觸及社會的熱點問題,特別是一些爭議話題,讓學生在爭論中發現和揭示現實生活與課本理論之間的矛盾,通過分析矛盾產生的原因,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和途徑,從而正確地看待問題。
其次,要突顯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其他學科相比,概論課的教材相對具有滯后性,因為黨的路線方針時時都在更新,社會新問題時時都在出現,教材更新速度相對比較滯后,所以就需要教師自己去搜集、整理相關內容,把黨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方針政策的一些新觀點、新提法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也就是要針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黨的創新理論的發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色,反映時代精神,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
以我校學生為例,目前大家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可歸結如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問題、中國道路和西方模式對比的問題、中國崛起與核心價值觀的問題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注重剖析案例,著力引導,使學生思考、討論并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相關理論問題,激發學生的廣泛興趣和學習熱情,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1. 用講歷史、講故事的方式講理論
概論課看上去理論性很強,內容抽象,但是所有的理論都是在實踐中總結和升華出來的,所以講概論課其實是講理論所依托的歷史和實踐,而歷史是生動的,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比如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這一章,可以從鴉片戰爭之前講起,將中國如何從一個封建大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過程講清楚,學生自然懂得新民主主義革命首先要打倒帝國主義;將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曲折探索的十幾年歷史講明白,學生自然懂得了“農村包圍城市”革命路線的偉大之處。總之,教科書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把每個思想理論借以產生的歷史都交代清楚,只能講“干”的,這恰恰是概論課老師要填補的地方,通過講歷史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回到歷史長河中去體驗思想理論形成的合理性。當然這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簡單的案例式教學達不到這樣的目的,而要求老師必須把案例串起來,將歷史的軌跡了然于心。
2. 把課堂教學與實踐學習結合起來
概論課的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塊。通過理論教學強化觀念,通過實踐教學提高能力,兩者相輔相成。實踐課的安排上堅持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假期實踐和學期內實踐相結合、集中實踐和分散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體驗活動,寓教于“行”,使學生在親身經歷和切身體驗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以深化教學效果。
3. 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手段
概論課是一門政治性、理論性、抽象性、時代性較強的課程,要使教學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課堂上要盡可能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能夠承載巨大的信息量,還可以把音像、幻燈、圖表、動畫等靈活引入課堂,通過聲光效果,能大大擴展教學空間,增強課程的生動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了多媒體的應用,我校概論課教師還應用了辯論賽及學生課堂等形式進行教學。教師會提前一到兩周給學生既定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課前準備,以傳統辯論賽的方式在課堂上按正反雙方來進行辯論。例如,在講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章節時,教師會為學生布置關于“大學自主創業更好”和“大學生尋找穩定工作更好”類似這樣的題目,讓學生們通過辯論,了解無論哪種就業方式都有其利與弊,最后教師會總結目前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鼓勵,對自主創業的鼓勵,既讓學生了解了國家的大政方針,又給他們的就業提供了鼓勵和信心。同時,學生課堂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前針對下節課內容,以教材為線索,以網絡為平臺,以PPT為媒介,用講解及自我教育的方式在課堂上講給其他同學聽,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從教學的角度去理解國家方針政策的合理性,又能提高學生學習概論課的興趣。這種教學方法是我校教師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屢試不爽的方法之一。
五、創新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
建立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即按照知識考核與能力考核相結合、書面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期末考核與日常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在期中、期末考核的基礎上增加日常學習過程考核和實踐考核,整合運用多種考核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等進行動態的、綜合的、全程式的考核,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平時表現情況以及社會實踐情況,并使考核的過程成為深化教育的過程。通過這種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方式,側重培養了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立場、方法的能力。
概論課的實效性是保證概論課在高職院校發揮作用的必要保障。實效性若不強,概論課就形同虛設,國家的方針政策就不能及時準確全面地傳達給當代的大學生,也勢必會增加學生對國家方針政策的誤解。所以,對概論課實效性的研究與探討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課題,作為概論課教師我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劉強,鄒菊茹.完善保障條件探索適合模式——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9-02-9.
[2]歐洪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
[3]李尚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5(3).
[4]衛志民.制約與突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導刊,2012(7).
[5]焦新.中宣部教育部下發意見要求加強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J].中國教育報,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