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語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無與倫比的優勢。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情操陶冶于一體,采取理論灌輸、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又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塑造健康品格。
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康品格呢?具體途徑大致有三條:
一、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功效,高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旗幟,引導學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品格
教過語文的老師們都知道,學生的語文素質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語言素質、文學素質、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它們對于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源于語文教材中相當一部分課文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這是其他教材所無法代替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就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在春風化雨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理想主義的教育,以便達成提升學生人格素質的目標。
對愛國主義的贊頌是文學作品不衰的源泉。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震耳的吶喊聲氣壯山河;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崇高的民族氣節流芳百世;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濃郁的愛國情懷催人淚下……
文學是人學,文風體現著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風尚。教師授課時不應只從文學的意義上去講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聯系學生實際樹立人格榜樣。比如,講到魯迅時,勢必要講他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堅貞民族氣節和熾烈的愛國之情。榜樣的力量是無盡的,很多作家的良好性格和偉大品格滲透學生的潛意識中,成為他們自覺不自覺效仿的楷模。
二、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功效,在審美陶冶中塑造健康品格
假如說通過思想教育塑造健康品格偏重于“曉之以理”的話,那么通過審美教育塑造健康品格主要是“動之以情”。《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語文教材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文學作品,這為審美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語言、形象、感情,指導學生辨別是非、美丑、善惡,提高欣賞鑒別的能力,誘發學生感應的心靈,使之在美感共鳴中得到凈化,達到人格塑造的目的。這對語文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范讀或指導朗讀、課本劇以及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手段,以飽含藝術性的語言開啟學生形象思維,激發情感共鳴,引導學生走進美的境界,體悟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樂等豐富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認同并運用于教學實踐。有位教師在講《背影》一課時,懷著對父愛的深刻體驗去動情地講授,學生們情緒受到沖撞,好幾個學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滾燙的淚水。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想,不用說教,把孝心獻給父母的觀念早已深刻在每個人的心底。
其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美進行再創造,也是塑造健康品格的一個很重要方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審美經驗與審美客體融合為一,在創造美的同時也塑造自身。比如學習《孔乙己》一文后,學生無不認為孔乙己可憐可悲,眾人可悲可嘆,于是學生在為原文續寫中讓這個迂腐的人醒悟,轉化過來后給眾人帶來歡樂;還有的同學頗有心思地寫出了《笑的背后隱藏著什么》,從而體現出了豁達、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審美取向。
三、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塑造健康品格
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語文課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潤物無聲的審美陶冶中吸取到的完善品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過具體的生活實踐才能內化為自覺的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定的性格品質。《新課標》也明確地將開展“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教師要恰如其分地組織各項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個實踐人格的平臺。教師節能自制卡片,寫上對老師的祝福;父親節、母親節能對著自己的父母大聲說上幾句溫馨的話語。今年,學校組織了一次全校性的師生大聯歡。學生為了展示自己的風姿,利用課余、假期時間同老師們交流、排練。在這一過程中,增進了對老師的感情和理解,磨煉了意志,鍛煉了思維能力,這對弘揚尊師重教精神不能不說是一種切實的做法。
課外活動也要“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情境下得到鍛煉,使之生動活潑的性格得到發展。比如學校每學期都要帶學生進行一兩次遠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飽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風土人情,鍛煉了他們觀察思維能力,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我也支持學生課外飼養小動物,適當進行一些戶外勞動。因為在這些過程當中,他必然要學習有關知識,學會觀察,提高語文素養,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細致、率真、誠實的性格。
總之,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始終把塑造學生的品格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就一定能改變現在很多學生精神空虛,不懂愛,不懂責任的可怕現象,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品格,成為祖國建設合格的接班人,走上幸福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