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農業機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教育。然而,目前中職農業機械的教學現狀卻不盡如人意,存在許多問題,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進行改革。
【關鍵詞】淺議 " "中職學校 " " 農業機械 " " 教學改革
農業機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當前,我國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發展,對于提高農業裝備水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拉動農村消費需求等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農業機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如科技教育。然而,目前中職農業機械的教學現狀卻不盡如人意,存在許多問題,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進行改革。
一、中職農業機械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 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學生發展需要
在目前的中職農業機械教學中,以培養能力為目的的教學理念沒有落到實際行動中,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情況普遍存在。教師授課形式單一,大多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照本宣科,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導致了學生對機械課程感到枯燥,厭倦,很難提起學習興趣。
2. 課程體制陳舊,理論與實踐銜接困難
大部分中職院校的課程體制為兩年的在校學習加一年的企業實習,這意味著學生要把三年的學習任務在兩年的時間內完成,這對中職學生來說是不現實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在企業實習過程中,由于機械工業繁忙,企業專注于內部生產,很少對學生進行細致全面的指導,學生實踐機會不多,理論與實際生產銜接困難。
3. 實訓設施滯后、教學設備有限
近年來,農用機具更新換代快,中職學校的硬件設施條件有限,設備配置跟不上新機具的更新,機械課程涉及的很多相關軟件不能夠進行現場演示,而且沒有配備必要的教具和模型,學生失去了動手實踐的機會,教師只是書面傳授,學生缺乏對機械專業的感性認識,對課程內容很難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二、中職農業機械教學改革措施
1. 重新構建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內容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生源狀況的改變,中職教學內容必須改革。應當遵循技能人才成長發展規律,以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的崗位群及職業能力為依據,重新制訂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圍繞產業結構,調整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當地和區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變化,在確保主要糧食如小麥和玉米等作物生產機械化教學內容和學時的前提下,重點學習當地農業生產上廣泛使用的機械如馬鈴薯生產機械、牧草生產機械,以及保護性耕作、設施農業、草產業加工機械的教學內容,增加國內外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工藝、新機具的介紹,增強農業機械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簡單強調知識的傳授,只專注于知識的詮釋,其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忘記了思考,只是被動地聽課,最終導致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刻、記憶不夠牢固、應用脫節,教學效果不好。為此,應在下面三方面有所突破。
(1)把單向傳授改為雙向傳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時,提倡互問互答的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實現教學互促,提高教學質量。
(2)改變單一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采用引導式、啟發式、參與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實施探究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方法和創新意識。
(3)實施理—實一體化、工學結合的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互相滲透、互為補充,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基礎知識、提高實踐技能、培養創新意識提供良好的平臺。通過案例引入,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看待案例,找出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決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更新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使用電子課件和多媒體教學技術。計算機教學的應用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在中職機械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課件將教學理論與機械操作流程的flash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機械操作過程。例如,機床、凸輪機構、CAD制圖等內容抽象難懂,若通過多彩的圖片、動態的視頻加以演示,既直觀又形象,在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4. 加強實踐環節,提高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是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最佳途徑,是完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加強實踐環節,一方面,創建農業機械實驗室,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另一方面,要與學校附近的農場、園藝場、農機公司、農機鑒定站、農機推廣站等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農業機械化實習基地。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參加實習,提高工作適應能力。通過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能夠使學生很快地掌握技術的精髓,使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升華。
5. 開展專題講座,開闊學生視野
請當地的農機局局長、農機公司經理、高級工程師等做關于國內外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展望、農產品加工機械研究現狀等方面的學術報告,使學生大開眼界,學到了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增強學生從事農機事業的信心。
6. 建立課外創新小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鼓勵學生參加課外科研訓練和創新設計等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更多的課外科技知識,開展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通過以上教學改革,一定能夠提高中職學校農業機械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