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飛躍發展,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必須是適應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育人是一個整體、系統而長期的工作,然而這一工作離不開人才培養基地。實習基地是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為越南語本科人才培養提供并建設便利的、好的實習基地,才能培育更多的越南語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實習基地 " " 越南語本科 " " 應用型 " " 人才培養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謂行者,實踐也。只有多參與實踐,利用有利資源和條件,展示自身知識財富,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擁有豐富的閱歷,獲取更多的經驗。有了行,才有真正的素質教育,有了實習,才能培養出應用型人才。
一、越南語本科實踐教學的現狀
廣西外國語學院2011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批準升為本科專業,同年開始招生。本專業本科實行“3+1”或“3+0.5”培養模式,即在國內學習三年或三年半,到語言對象國留學一年或半年,獲國內本科文憑。
學校建設有先進的語言教學設備系統、多媒體教室、校園教學科研網絡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擁有9個(11間)具有仿真職業氛圍、設備先進的校內實訓室,包括數字化語音實驗室、多媒體實驗室、多功能口語實訓室、外語自主學習中心、東方外語翻譯工作室、越南文化體驗館、同聲翻譯實訓室、秘書實務實訓模擬室等。越南語圖書資料3000余冊。
越南語本科專業有獨立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設置聽力、口語、視聽說、翻譯、閱讀等實踐性強的課程。越語實踐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探索式學習、合作學習模式,既可以加深對理論課程的理解,又可以將教學實踐環節落在實處,充分培養學生越語實際應用技能。
本專業具有穩定的國內外實習基地。從2006年起,派出骨干教師到對方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每年互派管理人員及教師交流和學習。2013年我院派出越南語本科專業學生到越南進行實地實習。
我校越南語本科專業采取特色的辦學模式,較好地利用了校內和校外,國內和國外的教育資源,是提高學生越語語言優勢,豐富學生閱歷,開拓學生國內外視野,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二、實習基地對越南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意義與作用
1. 發展與質量的需要
越南語本科教學,重在實踐,重在運用,重在能力提高。學習的條件和學習的語言環境至關重要。此外,學生得擁有一個好的、易于鍛煉的平臺。實習基地不僅為越南語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發展的機會,還為他們創造了一個提高綜合能力的平臺。
目前在廣西能熟練掌握1門東南亞語種,熟練應用網絡技術或電腦進行商貿方面的管理與溝通,了解并善于運用國際經濟貿易活動的規則與管理的人才并不多。越南語本科專業學生今后必將應對日益復雜的合作領域和交流內容,因此,抓住學習機會,提高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質量乃重中之重。
實習基地是連接學校與社會的橋梁,是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場所。實習基地可為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主動參與各項實踐活動,更好地運用所學的句型、語法結構,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交流、學習等。同時還可以發揮基地這一實訓載體的作用,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出綜合能力較強的越南語本科專業人才。
2. 培養“知行合一、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中、越之間經濟領域的大范圍交往需求大量既擅長專業領域知識又精通越南語的應用型人才。
眾多新獲得經營權的企業都希望在短時間內將自身的業務擴大,涉外企業對越語專業人才需求規模驟升,對業務人員的專業化要求也更加豐富,職業化、技能化的越南語本科應用型人才已成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必備的因素。
因此,為了適應廣西區域經濟建設和國家戰略需要,為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中國—東盟博覽會以及泛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培養國際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越南語人才成為當務之急。
擁有好的實習基地,學生合理地利用自身已掌握的扎實的越南語語言基礎和知識結構,較好地應用部分經濟領域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發揮自身的特長,有效地運用到現實中來,達到學以致用之效,就能培養出具備較強的越南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人才。
3. 培養人才和服務社會的統一
隨著中國與東盟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往來日益頻繁。特別是自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廣西南寧后,中國與東盟各國的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隨著越南企業到我國,尤其是到廣西投資,甚或中國企業家到越南投資數量的大幅增加,以及中越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從而產生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面對上述有利條件和因素,讓越南語本科人才能夠立足于當今的社會,就要在培養方式上大有所做,培養出來的學生立馬能服務社會,不與社會脫節,畢業后就能適應該工作崗位,就得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給學生更多的實習鍛煉機會,并付諸行動。
因此,實習基地是育人的搖籃,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之地,是實現畢業與就業零距離的目標,是人才培養能夠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重要場所。
三、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1. 加強“校企合作”
綜合國力的競爭愈發體現為人才的競爭,要想培養既適應社會需求,又具有較好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且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和平臺是不行的。然而,校企之間還得建立一個定期的溝通機制,便于校企之間的合作與人才培養。
我校與中國東盟博覽會志愿者協會、廣西對外廣播電臺、南寧華南城有限公司、越南中國商會海防分會、南寧紅林大酒店、桂林旅行社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校外實習合作基地。學生通過這些平臺,利用這些平臺,就能更好發揮和使用自身的越語語言優勢,提前鍛煉,為今后打下堅實的基礎。
“校企合作”實習基地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資源共享,使教師和學生更好地接觸社會,了解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與就業市場,是一種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訓導的重要途徑,可以起到教學相長、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的作用,同時更利于今后學生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
2. 加強“校校合作”
傳統封閉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就得加強“校校合作”,包括:國內各高校之間以及國內外各校之間的合作。
國外的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環節與國內的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環節要銜接。這樣才能擁有一套素質、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計劃,利用合理安排、循序漸進的方式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我校與越南國民經濟大學、越南河內對外貿易大學、越南河內社科人文大學、越南河內大學等知名大學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我們將繼續擴大“校校合作”范圍,加大合作力度,加深交流與學習,從而培養更多優秀學子,做到事半功倍,為社會做出更多力所能及的貢獻。
3.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社會的發展,行業的需求,更好地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就要求我們擁有一支更強的師資隊伍,“雙師型”教師正是這一體現。
目前,我校越南語教研室擁有“雙師型”人才并不多,但我們會不斷努力,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充分利用社會人才資源,利用國內外各企業各高校“雙師型”人才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充實師資隊伍,優化隊伍結構,進一步促進學院師資隊伍結構的多元化。
同時,我們派教師到企業或單位進行實踐,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各實踐環節當中,得以實踐和鍛煉。另外,教師參加企業掛職鍛煉,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雙師型”人才,壯大“雙師型”教學隊伍。
四、總結
實習基地是實現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是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實踐能力增強的得力保障。我們得不斷充分挖掘資料,創造條件,為學生開辟多個實習基地。學生通過理論學習與實習培訓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不僅得到系統、綜合的訓練和培養,而且促進了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的提高,為社會培養了更多的越南語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忠平,肖躍田.外語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的意義及指導思想[J].外語教學研究,2007(11).
[2]張舸,石炎生,劉利強.加強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切實培養應用型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
[3]孟祥賓,魏澤.論高校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8(5).
[4]劉鳳梅,張曉南.商務英語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