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觀察和記錄幼兒自發性游戲指導中的案例,分析其游戲中教師的指導行為,以“小游戲大智趣”的角度為切點,淺談幼兒游戲的快樂回歸和教師發展的專業提升。
【關鍵詞】自發性游戲 " "指導行為 " "案例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的概念已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孩子們“游戲開始”時,我們的老師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又正在想些什么?我們通過長時間地觀察,記錄了教師在自發性游戲指導中的問題行為,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后,認為教師的指導行為與其專業成長有著密切的關聯。
一、自發性游戲中教師非適宜行為的案例分析
【案例實錄:“好心干壞事”】
在某中班的自發性游戲中,“娃娃家”里很熱鬧。爸爸媽媽們忙著給小寶寶喂飯、穿衣,還不時有生病的娃娃被爸爸媽媽送到附近的醫院去掛鹽水。兩個爸爸正抱著娃娃在交談。甲說:“我的寶寶生病掛了兩瓶鹽水。”乙說:“我的寶寶掛了三瓶。”……接著又開始談論吃什么藥之類的話題,談得正起勁時,教師出現在他們身邊,莫名其妙地(并未了解他們的談話內容)對他們說:哎,你們怎么不帶娃娃到餐廳去吃飯啊?快去、快去……兩個孩子被迫中斷了談話,去了餐廳。
【問題分析——盲目介入型】
案例中,教師的指導行為也都屬于不適宜行為,我們將其歸納為“盲目介入型”的不恰當支持。盲目型的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沒有深入幼兒游戲的特質,既不了解幼兒的言行,又不了解規則,總喜歡憑主觀意愿盲目地對幼兒游戲進行指導,不分場合、時間,結果造成前面所說的瞎指揮,成了游戲的破壞者。案例2中的這位教師的本意是為生意清淡的餐廳招攬顧客,全然沒有考慮娃娃家的孩子在干什么,他們愿不愿意去,盲目地指揮他們行動,正是這種無為的指導恰恰違反了幼兒游戲的規則。
二、自發性游戲中教師適宜行為的案例分析
【案例實錄:“12+1=1”】
陽陽是超市收銀員,他對老師說:“我們的超市生意不好,想做廣告。”老師說:“好啊,那你需要什么呢?”“就一張紙行了。”于是教師找來一張白紙,陽陽說:“廣告怎么做呢?”教師說:“你去找葦葦商量商量。”陽陽拿了油畫棒找來葦葦商量如何做廣告。教師始終留意觀察他們的廣告怎樣做。不一會兒,寫著“12+1=1”的廣告紙貼在了超市的門口,意思是12元錢加上1元錢等于一件商品。雖然這樣的廣告雖然并不怎么合乎邏輯,但是教師并沒有繼續指導……
【適宜性指導——同伴互助型】
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游戲中那種自由的、輕松安全的氛圍,幼兒在游戲中那種不受活動以外的他人的控制,從而呈現出的那種自我表現和自發學習的能力,對游戲指導者的教師,在素質要求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要求主要表現在對幼兒和幼兒發展的承諾、全面正確地了解幼兒發展的能力,有效地選擇和組織教育內容的能力、創設發展性支持環境的能力以及領導和組織能力等方面。因此適宜的教育支持(而不是權威)是教育最核心的成分,是幼兒發展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在《指南》的理念指導下的教師已從一個僅僅是知識的傳承者轉變為幼兒成長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的專業成長即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已成為影響幼兒教育的關鍵因素。
三、“小游戲、大智趣”中探究教師的專業提升
如何研究游戲,并使研究者——教師在研究中發展自身的專業素質呢?建立和完善各種反饋機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建立和完善游戲教學的反饋機制,有助于教師正確而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游戲指導過程、效果及幼兒的發展狀況。研究表明,借助錄音、錄像等反饋技術開展教師的自我反饋,能夠有效培養教師的自覺意識和教師自我評估的習慣和能力。通過幼兒對教師指導活動和效果的反饋,可以逐步培養教師對幼兒反應的敏感性。開展同伴相互學習,可以幫助教師將以往的、他人的教育經驗有效地間接應用于自己所從事的教育活動中,通過專家(管理者)指導,進行診斷性反饋,可以幫助教師選擇最佳策略,調整自己的行為。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它蘊藏著幼兒發展的需要。這種需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情感發展的需要,二是認知發展的需要。從情感方面來看,其發展的功能表現為情感補償和情緒宣泄。游戲是幼兒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幼兒已從一個被動的承受者轉化為主動的執行者,游戲成了幼兒的心理維生素。從認知發展來看,其功能表現為自發探索和自發練習,幼兒在游戲中嘗試性行為頻率極高,重復性行為極多。嘗試的結果使幼兒興奮,因為事物的奧秘被他們發現了。而當某一活動不再重復時,則說明某一方面能力的發展需要得到滿足,如何施以教育干預,使幼兒在嘗試和重復中萌發的身體能力和理解能力得以鞏固和升華,這與教師專業素質的相關性極為密切。因此,教師應具有新視野下的新觀念,那就是尊重作為生命存在的幼兒,確立以“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幼兒的人格與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習成長特點。教師應具有全面、正確的幼兒發展的知識,把游戲作為幼兒教育的基本活動,讓游戲伴隨幼兒的童年,讓教育隱含在游戲之中,促使幼兒的個性健康發展。
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曾指出:游戲是幼兒將來一切活動的幼芽,它是人類認識的重要工具,它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他們的創造性和思維力。讓我們像幼兒一樣,再次享受“游戲”給我們帶來的教益,學會設計幼兒所需要的游戲,學會指導幼兒開展充滿歡樂的游戲,學會和孩子們一起游戲,學會利用游戲的雙重功能發展自己專業素質。
【參考文獻】
[1]于淵莘.主題活動和角色游戲相融合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