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職業學校多年來為當地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社會對勞動者的素質日益提高。如何適應人才的需求實現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加強專業建設是農村職業學校必須著手解決的問題。農村職業學校只有牢牢抓住專業建設,才能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
一、 農村中職學校專業設置現狀
部分職業學校沒有對當地資源優勢、產業結構、經濟發展規劃、勞動力素質和人才需求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專業與區域內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的調整和發展需要以及當地勞動力市場對相應層次、規格人才的實際需求相關度不高。同時部分學校所開設的部分專業也因缺少硬件、師資、企業或行業支撐,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專業含金量低。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要根據自身的層次、特點、條件,做好專業設置規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并適度超前確立專業方向,使培養的人才適應當地的發展。以我縣職教中心為例,過去以農業為主,重點開設的專業是農學、果林、畜牧獸醫。隨著經濟的發展,涉農專業呈現逐漸萎縮的趨勢甚至被裁掉,向第二、三產業方向傾斜。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要求、新舉措,重新開設了現代農業技術、畜牧獸醫、農村經濟管理等涉農專業,但學生的目標是升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將來有利于謀求一個好的職業。另一方面,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目前中職學校文化課教師比例偏高,專業課教師短缺且專業課教師中既懂理論又會實踐的雙師型教師不多,部分專業課教師動手能力不強,缺乏生產一線的實踐經驗,教改教研能力受到限制。
二、農村職業學校加強專業建設的建議
1. 加強政府統籌,規范專業設置。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統籌,在對當地資源優勢、經濟發展規劃、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素質和人才需求狀況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緊密結合重點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需要,制定中職教育科學發展的目標和有關政策措施,積極引導中職學校以區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調整和發展需要,以及當地勞動力市場對相應層次、規格人才的實際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同時加強對專業設置和管理的宏觀調控,嚴格執行專業設置審批制度,統一專業設置標準、專業建設標準、專業審批標準,避免任何形式的各自為陣,逐步建立專業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品牌紛呈的專業體系,形成學校之間定位準確、錯位競爭、優勢互補、各有所長、有序發展的專業建設新格局,從而推動中職學校的整體發展。
2. 符合當地實際,明確專業設置。農村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要做到充分的調研,要以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為宗旨,以社會專業人才需求和技術需要為導向,根據社會、農村、農民的實際需求開設專業。我縣職教中心以縣內“五大工業園區”建設、灤州古城開發為契機,培育和打造特色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省級骨干專業,工程機械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機械制造技術為市級骨干專業。同時我縣作為花生種植、奶牛養殖大縣,依托現代農業示范區,根據各村區域經濟特點分成了不同的專業方向,開設了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專業。
3. 加強師資建設,提高綜合素質。職業學校狠抓教師隊伍建設,以培養“雙師型”教師為突破口,通過“內訓”和“外訓”兩種方式提高專業教師的理論和技能水平;積極組織骨干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級培訓,安排專業教師進企業學習鍛煉,并利用假期在校內開展校本研訓,為教師“充電”;利用班主任例會、專家講座、工作經驗交流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技巧和組織管理水平。要積極推動校內專任教師到相關產業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同時聘請相關產業領域的專家、資深人員到學校兼職授課,形成交流培訓、合作講學、兼職任教等形式多樣的教師成長機制。在職業教育專項資金中設立師資培訓經費,加強特色教師的培養,開展職業教育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評選,建立職業教育名師專家資源庫,形成促進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素質全面提升和充分利用的良好局面。
4. 加強基地建設,改善實習條件。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中,要綜合利用資源,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特點、學校專業特色等情況,規劃與建設能夠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積極推進作用且富有特色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積極與社會、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基地,深入推進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
5. 推進校企合作,創新育人模式。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扎實推進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充分發揮企業和學校的資源優勢,采取合作辦學、訂單培養;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習者的需要,采取靈活學制,實行分層次教學。教學組織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工學交替;采用“課堂+基地”“課堂+合作社”“課堂+龍頭企業”“課堂+農戶”等多種形式,采取集中學習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課程設計以模塊為主,以技能訓練為主,結合生產實際,側重學習企業、社會實際需要和產業發展急需的知識和技能。授課形式上,把專業課堂搬到企業和農場、養殖場,方便學員上學,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6. 加快提檔上級,提高辦學質量。進一步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提高基礎能力和實踐教學水平。樹立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的理念,將職業崗位所需的關鍵能力訓練融入專業教學計劃。加大對特色專業與優勢專業的扶持力度,提升辦學特色。根據職業技能的形成規律,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加強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努力構建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