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下的中學政治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倡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以問題為牽引,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構建知識。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突破“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學模式;突破“粉筆加黑板”的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突破試題答案的單一性,探索開放型試題,培養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 "思想政治 " "教學策略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由于其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課堂沉悶,猶如死水一潭。很多學生學政治學得痛苦不堪,要么上課睡覺,要么做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甚至討厭上課,結果造成考試成績上不去。如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政治,使政治課堂成為學生充滿激情的課堂,一直是政治課教師孜孜以求的話題。因此中學政治教學中仍然要積極探索,不斷創新,讓學生快樂學習,使每一節政治課成為學生生活體驗的課堂。
一、突破課本的束縛,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傳統教學中,廣大政治課教師以傳授課本知識為重任,把政治課學習局限在課堂之內。教師要敢于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樹立“大政治”的觀念,不僅指導學生學好教材,還要鼓勵學生多讀政治課外書籍,努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僅搞好課堂教學,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好問,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中考強調不拘泥于教學大綱,試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滿足于課本知識的橫耕豎犁顯然是不夠的,應該對教材內容結構作大膽調整,不拘泥于對課本內容具體詳盡的講解,一些知識性內容放手讓學生自學,騰出時間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或選取有價值的熱點、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啟迪思維。
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對此,我們應指導學生多閱讀各類書刊如《半月談》《中學生時事報》《時事》雜志等;每天讓學生收看《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并作好摘記;開展一些社會調查,撰寫政治小論文,進行全校評比。這樣,思想政治課教學逐步將小課堂與大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
二、突破“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中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思想政治課要優化教學過程,必須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他們只是一個被動的受體,這樣的方法不但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而且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阻礙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在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和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培養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啟發、引導學生善于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于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等。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運用錄音、錄像、幻燈片等多媒體直觀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教學更生動、形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增加。
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著力化解重難點
在思想政治的整個教學活動設計中始終要圍繞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授課前應精心設計提問的內容與形式,使所提問題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教師每次提問都務求問在關鍵處,突出課堂教學重難點。如果設問過于隨意,偏離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學目的不明確,針對性不強,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提問無疑是失敗的。例如在學習《生活與哲學》第十一課第二框時,“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個難點,我處理時先不講理論,給學生講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群眾大膽嘗試土地承包責任制。然后設問:“從這個經濟改革的事件上看,你認為誰對社會變革起到了決定作用?為什么?”通過探究,學生明白歷史的決定力量是人民群眾而不是少數偉人,于是本課難點迎刃而解。又如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重點,但學生覺得太抽象,不好理解。于是我在學習本課之前,先展示趙本山的一小段東北小品,然后問大家:“趙本山的小品老少皆喜愛,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他的表演為什么得到了如此廣泛的認可?”由此讓學生自己得出“文化需要繼承和發展”的結論。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系統性較強的學科,它通過抽象的觀點、深刻的道理對學生進行政治方向、道德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對教師來說,上好一堂政治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高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歸納論證等能力是相當關鍵的。因而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課程在內容上大為更新,增加了許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進展、時代性較強的新內容,要求教師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現代教學要求,同時還要求教師要快速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并應運于教學過程之中。
新課改如正在火如荼地進行著,如何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改理念,讓教學真正著眼于長遠發展,真正走進學生心靈,這需要教師以智者和勇者的氣魄及膽量邁出改革和實踐的第一步。在新課程的探索和實踐中,教師應該創設教學情境,善待教學沖突,提煉教學過程,引導教學總結,充分挖掘學生潛力,讓精彩的教學生成與我們結伴同行,同時也使政治課堂教學變得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