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學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教學形式,要想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就需要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的交流,增強音樂教學的效果。在音樂教學中,想要創造良好的師生交流,教師就應該要了解學生同時還要理解學生,并且客觀地分析教學的對象,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為學生們營造一個和諧良好的師生交流,使得師生教學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型師生關系 " " 師生交流 " "音樂教學 " "重要性研究
前言
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一直都是教育事業中的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所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的好壞是目前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當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學生成功了就意味著教師也是成功的,如果學生沒有成功,那么意味著教師的教學也是失敗的。而音樂教學是屬于藝術教育學科,音樂教育更加不能夠以傳統的授課方式來進行。這樣教學目的不但不能夠順利達成,而且也不能夠讓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找到應有的快樂,也就更加談不上他們對音樂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想境界上的升華了。所以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當建立一種合作的關系,而這種合作的關系應當建立在教師和學生的交流當中[1]。音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和交流對教學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是起著主導作用的,交流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決于教師的。所以教師應當認真地研究什么樣的師生關系以及師生交流可以促進音樂教學的效率。
一、新型師生關系在音樂教學中建立的背景和意義
(一)新型師生關系的概念
所謂的新型師生關心,指的是以教育、接受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的促進和發展的關系為核心,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心理溝通關系為基礎,以民主的管理關系為調控的手段,以超越代溝的朋友式的尊師愛生的倫理關系為外在標志的一個有機的關系體系。教師不應當被束縛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應當從中解放出來,變單向的“尊師”“愛生”為民主和諧、互尊互愛以及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音樂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培養音樂人才以及豐富音樂知識的一門學科。在音樂的不斷向前發展中,音樂這門學科也增加了很多時尚元素,比如先進的音樂設備以及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等等。從本質上來說,音樂就是一門藝術,學生們學習這門藝術不僅可以增強自身的音樂技能,還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們知道,音樂課和其他的課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音樂課必須要通過聽覺播放。而音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與其他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最大的區別就是音樂本身的傳播途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傳統的師生關系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們的全面發展。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學生們都在下面無精打采,根本聽不進去,有些學生還在音樂課堂上面做別的事情,更加不要說音樂欣賞了。而且很多的音樂教師都認為音樂欣賞就是在教室播放一些音樂讓學生聽,這樣的例子不占少數。但是這樣的音樂教學課堂能讓學生學到多少東西呢?這樣如何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審美素養呢?所以在音樂教學課堂上,應當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學有所樂,學有所學,學有所成,同時教師們也會覺得教有所樂。
音樂教學非常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經常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可以相互啟發以及相互補充。在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及時地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思想,同時也應當多交流彼此的情感以及體驗等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豐富教學的內容,使學生能與其達成共識和共進,實現音樂教學的共同發展[2]。
二、新型師生關系在音樂教育中的建立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音樂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情感藝術,相對于其他藝術來說,音樂更能夠給人以情感的移入,它能夠更加直接地將人帶到自身的情感世界當中。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就是情感因素,同時它也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以及中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緊緊地把握住情感這個因素,適時地點燃學生們的情感火花,這樣可以使其情緒得到勃發,體會到音樂的美感。
音樂教學中優化審美功效的最重要的標志就是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交流。藝術不能夠容忍說教,審美也不能依靠一味的知識的灌輸。教學雙方應當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應當將情感的紐帶與學生連接在一起,和學生之間營造一種平等民主以及相互交流的學習氛圍。
教師愛學生,不僅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及他們的創造精神,同時還要與學生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和關愛來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同時也應當對每一位學生都公平對待,將每一個學生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來教育,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的信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指導者和組織者,而現代的教育強調的是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從根本上承認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二)師生交流與師生互動關系
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體。教與學應該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最重要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激勵學生內在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們能夠主動地發現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比掌握學習內容更加重要。教師應當將學生“學會音樂”變成“會學音樂”,更重要的是要將學習興趣歸還給學習者,也就是將音樂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從最開始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將開始的接受學習變成探索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感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盡可能地將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他們能夠獲得音樂的審美體驗[3]。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啟發和指導學生參與音樂的體驗,如果教學過程中,沒有學生這個主體的參與,就很難實現真正的音樂教學。曾經有一位學者說過,成功的老師,應當能夠用興趣來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盡可能細致地進行授課,同時還要與學生們進行心靈上的溝通,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是朋友的關系,大家共同學習和進步。
音樂這門學科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屬于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如果僅僅只有教師的口頭教授,而沒有學生進行親身體驗和參與,哪怕是再簡單的音樂技巧和知識,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的掌握和了解,也就更談不上了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以及創作了。音樂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屬于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僅僅靠教師口頭的傳授,而沒有學生們的親身體驗和親身參與,哪怕是簡單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的了解和掌握,更加不用談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以及創作了。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到音樂的活動中,和音樂融為一體,然后自己主動地對音樂進行探索,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真正地了解,從而進行對音樂的鑒賞和創作。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盡量將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有利于學生們參與的音樂活動,比如音樂鑒賞活動以及創作活動等等,然后將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識融入這些活動當中,讓學生們感受這些知識對音樂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角,而不應當是一名觀眾。教師是活動的策劃者以及欣賞者,而不應該是活動的評委,同時他們還應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音樂活動的物質環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有一種默契和相互交流的關系,這樣能夠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應當鼓勵每一個學生自由創造,同時還應當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大膽地進行創作。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地調動他們的興趣,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是有著非常獨特的效果。音樂教師也應當為學生創造各種音樂實踐的機會,以此來調動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為學生終身音樂學習打好基礎。只要教師們立足于學生,遵循音樂教學的原理和方法,就一定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使他們自主地獲取知識,開啟他們的智慧大門。
(三)愛護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統一
在現在的很多音樂教學中,許多音樂教師都是本著完成學校給的教學任務為主要目的進行音樂課堂授課。教師們對于學生的關心和重視程度不夠,這就使得教學在多數情況下都變成了例行公事,并不是在用音樂和學生進行藝術以及心靈上的溝通。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愛護和尊重學生,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勇敢地參加老師組織的音樂活動,并積極地進行活動評價,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教師和學生應該都能夠容納彼此不一致的意見和想法,同時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并給予其改正的機會。只有在這樣自由和諧的環境下,師生之間的交流和體驗才能夠順利地進行,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培養其創新精神。但是這里說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必須要有嚴格的管理和善意的批評,并且要堅持以鼓勵和表揚學生為主。教師的人格力量實際上就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而教師對學生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特別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句話正是詮釋了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品格。所有的學生,無論是成績好或者成績差的,無論是智商高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還是調皮搗蛋的,他們都需要教師們的關愛。并且教師應當在教學心理上以樂觀的心態去完成授課,要真心地為學生學習音樂來考慮,改變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
(四)延伸音樂課堂,倡導綜合教育
要想使音樂保持一種開放的姿態,那么就要有意識地將音樂課堂教學與課外音樂活動結合起來,將校園中的音樂教學和學校外面的音樂環境相結合,讓它們成為音樂的一個組成部分,成為音樂教學課堂的延伸。而且積極地開展音樂課外活動,能夠很大程度上拓展音樂課堂的空間教育,還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音樂氛圍??傊?,學生接受音樂的綜合教育有很多的途徑,音樂教育無處不在,而這樣的教育可以改變學生人格的片面化,使學生們向人格完整化和諧發展。
實踐告訴我們,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會使我們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啟迪,相互激勵和感染。新型師生關系注重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和人的創新精神的培養,以全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們獲得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三、新型師生關系在音樂教學中建立的意義[4]
新型師生關系在現代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新型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得到心靈上的凈化和升華。音樂的學習需要濃厚的興趣,而新型的師生關系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能夠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到音樂的快樂,甚至能夠讓他們在音樂中找到自我,得到情懷的升華。
(二)新型師生關系可以為音樂教育質量的提高做出重大的貢獻。教師與學生之間保持一個良好的關系,對于音樂的教學來說有極大的幫助。它不僅可以活躍音樂課堂的氣氛,還能夠將學生真正的帶入到音樂的世界,用心去感受和學習音樂。這樣,教學質量才能有更大的提高。
(三)新型師生關系可以減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難免會存在一些矛盾,但是新型師生關系的監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隔閡,同時也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8]。
結束語
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應該僅僅只存在教與學的關系,更應該是一種人際交往關系。而新興的師生關系正好可以很好地處理這種人際交往關系,而且還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很好地對待整個教學的過程,成為音樂教學課堂的主體。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當建立互相尊重和平等的關系,讓音樂教育多一點快樂和進步。實踐也告訴我們,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會使我們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在當今這種教育的形式下,教師們更加應該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學習全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大膽地進行創新,努力地為學生們提供一份豐富的精神食糧,為他們塑造一個全新而且富有吸引力的音樂課堂。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對于音樂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們應當在教學中不斷注入新的內容,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啟發式教學,同時應當用生動有趣以及富有美感的音樂形象來感染學生,逐步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們熱愛音樂了,才能夠主動自覺地學習音樂,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名燕,彭志修.音樂教學實施指南[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12-17.
[2]王英奎.新課程教學設計[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23-29.
[3]劉曉明.和諧師生關系的心理構建[M].世界圖書出版社,2010:112-122.
[4]嚴育洪.事說師生關系[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0-116.
[5]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19.
[6]邵曉峰.百年來中國師生關系思想史研究[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32-39.
[7]佐斌.教師人際關系和諧[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01-109.
[8]史金霞.重建師生關系[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