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除了八卦、成功學和電子商務,大家也開始流行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健身話題了。今天某A先曬出一張油頭粉面、氣喘吁吁的跑步照,附上一句“當我們談論健身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明天某B又晾出一張擠眉弄眼、搔首弄姿的瑜伽照,加上一句“今天又來健身房鍛煉身體了呢,旁邊的帥哥教練似乎對我有意思哦,小伙伴們也要加油哦,么么噠。”明明積極向上的強身健體運動,卻不知為何,在這里偏偏多了幾分炫耀和浮夸的意思。
“富人愛健身,窮人才肥胖”“一個成年人應該對自己的體重負責任”……諸如此類與健身有關的心靈雞湯,時尚雜志早在幾百年前就開始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了,可惜大家就是懶得動,放任一身肥膘在身上肆意生長。略微觀察一下,之所以最近大家都開始拼健身,多是由于朋友圈里那幾位曝光率超高的企業家們如潘石屹、王石開始對一種健身動作——平板支撐“走火入魔”。
平板支撐,即英文Plank,字面意思很好理解——雙肘彎曲支撐在地面上,肩膀和肘關節垂直于地面,軀干伸直,頭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緊,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勻呼吸。這本是健身房中鍛煉腹部核心肌群的一個小動作,卻不知為何一傳十、十傳百,滾雪球般成為大家比拼體力、炫耀體能、贏得自尊的一項必備技能。大家見面談生意、聊業務之前,也不像之前那樣敬煙敬酒、寒暄客套了,而是聊著聊著突然就齊刷刷趴在地上,開始做平板支撐,不憋個臉紅脖子粗不算完。
不過,根據筆者多年來摸爬滾打、挨坑被騙的經驗,一般情況下一件事情越吸引眼球、越被神化,就越值得懷疑、越不值得跟風。果然,在請教幾位健身專業人士之后,平板支撐的真面目逐漸被還原:平板支撐只是鍛煉腹部核心力量的一種方式,而減脂塑身的關鍵是燃燒熱量,平板支撐即便做滿3個小時,消耗的熱量也不如慢跑30分鐘消耗得多。只有持續有氧運動30分鐘甚至1個小時以上,才有可能耗盡身體儲備的糖原,進而開始消耗脂肪細胞。因此,所謂“平板支撐萬能大法”純粹是懶漢們自欺欺人的“心靈雞湯”。
愛上運動、養成健身意識本來是一件好事,但迷信某個動作、某項運動,認為存在一勞永逸、長葆青春的“終極大法”則無疑是可笑的。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場一場地打。同理,肥也是要一點一點地減,才有可能奏效。不過,現代社會大城市里的工作、生活節奏實在太快,快到人們有限的精力和毅力早早地在朝九晚五中就已經被消耗殆盡。正是因為沒有余力“享受慢生活”,才會偏信“30天練就魔鬼身材”這樣的鬼話。價格昂貴的運動裝備還沒拆封就落上了灰,成百上千辦理的健身會員卡長達數月也不刷一次,久而久之自暴自棄、越減越肥。
不知多少女孩夢想實現“美顏”、“美胸”和“美腿”的三位一體,也許天生麗質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但沒事揮汗如雨一下、經常跑步游泳一下,那么“美胸”和“美腿”應該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大家之所以開始拼健身、秀健身,正是健身意識開始萌芽所致。當這種刷朋友圈式的“健身虛榮心”開始實實在在地轉化為“健身進取心”之時,就是我們的啤酒肚和大象腿一圈一圈地變瘦之日,我們的拜拜肉和大餅臉才會真的和我們說再見。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健康審美,在乎自律。薩默賽特·毛姆寫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他的意思應該是指: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生出某些類似觀念的東西來。只有真正先自信、自律起來,才能真的迎來自己變瘦、變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