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經濟市場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已經逐漸無法滿足現階段企業財務管理需求,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引進新式財務管理方法對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質量、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該文就簡單介紹財務集中管理模式的內容,希望能夠對廣大同行起到參考與借鑒的作用,以期推動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財務管理 集中管理 定期集中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c)-0172-01
財務集中管理是一種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通過將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有機的整合,采用集中控制的模式協同處理,使得企業全部資金流動、物資流動、人力資源流動都能夠統一朝著企業戰略方向行進,將企業從“粗放式管理”模式中解放出來,形成具有高度集約形式的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管理質量,保證企業一系列戰略決策均能夠良好的實施。
1 企業財務集中管理的意義
1.1 加強企業流動資金控制力度
企業采用財務集中管理模式,能夠明顯的加強企業流動資金的控制力度,實現了企業資金合理流動,提高了企業流動資金的有效利用率,企業管理層可以根據現階段戰略規劃,集中調配企業資金,保證企業在實現階段性戰略目標時有著充足的資金支持。另外,企業可以對外統一開戶,顯著的提升了企業信譽,一旦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也可以較為容易的籌集到資金,為企業的良好運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加強企業管理力度,控制經營成本
通過財務集中管理,企業能夠從整體上管理下屬各個子公司、部門等,明顯的提升了企業管理質量,而且企業也可以更好的分配各項工作任務,實現子公司、下屬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提高企業日常工作效率。
1.3 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利用財務集中管理模式能夠實現企業財務統一化管理,充分發揮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的作用,進而顯著的提升企業日常經營效率,降低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不必要的資金投入,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另外,依靠財務集中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日常經營中的風險,保證企業高效、穩定的運轉。
2 企業財務集中管理模式分析
根據企業類型的不同,財務集中管理模式也略有不同。目前,較為常見的企業集中管理模式有三種,即實時集中管理模式、定期集中管理模式以及實時與定期集中管理模式,下面就分別進行分析。
2.1 實時集中管理模式
實時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在產業型企業中廣泛應用。實時集中管理模式目的是對企業日常業務進展進行實時監控,這樣可以強化企業內部各個部門、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聯系,在財務會計核算方面也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企業各個部門在統一的戰略方向指導下也可以更好的朝著統一的經營目標努力,企業財務部門也能夠集中采集原始數據并統一整理,將費用收支憑據統一裝訂,提高了企業財務管理效率。就目前情況而言,實時集中管理模式能夠很好的適應日常業務較多的產業型企業財務管理需求,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取得了極為卓越的成效。
2.2 定期集中管理模式
定期集中管理模式與實時集中管理模式有著很大的差別,即企業各個子公司不再作為整體財務會計核算,而是承擔獨立的財務核算業務,自負盈虧。母公司僅僅收集各個子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統計整理,子公司作為一個較為獨立的利潤中心,與母公司的聯系相對較為松散。母公司僅能夠從子公司遞交上來的財務報表分析子公司的盈虧情況,無法進行全面的管理。定期集中管理模式多見于一些投資型企業,定期集中管理模式能夠很好的滿足投資型企業的日常投資工作需求,僅定期整理下轄子公司財務報表,子公司自負盈虧。
2.3 實時與定期集中管理模式
實時與定期集中管理模式一般見于一些大型的企業集團或是跨行業的企業集團,因為這些企業擁有多級財務管理部門,如果僅采用實時財務集中管理或是定期財務集中管理任意一種模式都無法充分滿足其日常運營需求。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可以顯著的提升跨行業大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質量,進而強化企業日常業務處理效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發展。
3 結語
企業財務集中管理作為一種高效的財務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提高企業內部管理質量,還可以顯著的提升企業日常經營效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該文就簡單介紹財務集中管理模式的內容,希望能夠對廣大同行起到參考與借鑒的作用,以期推動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熊輝.基于信息化的路橋建設公司區域財務集中管理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2.
[2]陳智.網絡環境下企業集團財務集中管理模式選擇與構建[J].中國管理信息化(會計版),2007(9).
[3]李秋馨.神華集團財務集中管理模式的建設及信息化實現[C]//中國煤炭學會煤礦自動化專業委員會.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第19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百年校慶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煤炭學會煤礦自動化專業委員會,2009.
[4]柳衛賓.電信運營商省級財務集中管理模式設計與運行研究[C]//.2009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秀論文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