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將語文閱讀作為學生重要的學習的方式而提出了剛性要求。對學生來講課堂上的學習是有限的,而博學廣納知識則需要用閱讀這一廣闊平臺來支撐。如何找到博學與閱讀的結點,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尋,并有淺顯體會:興趣是學生愛讀的內在動因;方法是學生樂讀的助推力量;廣學是學生愿讀的前提保障。
關鍵詞:閱讀 興趣 方法 養成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c)-0245-01
人類想要進步、想要獲取知識來源的手段,便是閱讀書籍。學生時期的閱讀更是美好人生的起點,審美情感的起點、人生體驗的起點。小學語文的閱讀是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于提高識字質量;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它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新課程標準還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梢娕囵B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那么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通過實踐,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喜愛閱讀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他們才愿意主動的閱讀書籍。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愛好活動,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獲得各種知識,對于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也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各種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讓他們愉悅地進行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1 精心創設情境,培養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把情感帶入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的過程。教師可恰當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等方面給學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獲”。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我把讀的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口頭語言,從中欣賞景物的美。如在指導朗讀漓江水的“靜、清、綠”這一段時,我先出示課件,向同學們展示漓江的水的特點,配上一段舒緩動聽的音樂,進行描述“我們乘著小船、輕輕地劃動雙漿,蕩舟漓江?!边@時讓學生感覺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并且讓學生試讀,反復吟讀,最終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訓練了語感,自然而然培養了閱讀的能力。
1.2 根據學生的差異推薦書籍
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學段、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向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籍。如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等感興趣,女生喜歡有故事情節的書,男生對體育、科學等方面的書有興趣。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經常在班級中開展一些讀書競賽活動,如“講故事”、“古詩文背誦”、“讀書心得交流會”、“征文比賽”、“朗誦朗讀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各盡所能,盡情發揮,不但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從中找到了學習的榜樣,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和積極性,收到了雙重的效果。
2 交給學生閱讀方法,讓他們學會閱讀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會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要讓學生掌握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不僅教學生愛讀書,還要教學生會讀書,指導他們有目的、有步驟地讀書。為此,我們應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去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瑯瑯地讀;抓意境描寫,發揮想像去讀。經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養成閱讀的習慣。
2.1 指導學生學好讀書方法
根據不同題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讀,要求學生掌握略讀、精讀、默讀,三種方法。略讀,主要用于某種需要,有選擇地快速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文章集中精力,一句一句,按自然段邊讀邊想,精思熟讀,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弄懂了再繼續讀。默讀法就是要求學生在文章快速的瀏覽中,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2.2 指導寫好讀書筆記
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書籍后,經常摘抄詞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對閱讀的重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還要寫日記或讀后感。用這種形式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3 創造良好的讀書條件,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良好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的進行課外閱讀。
3.1 營造讀書氛圍
首先在教室內,裝點上幾幅詩詞配畫作品,或名人讀書成長掛圖,增添了文化氣息。其次定期向學校圖書館借閱一定量的圖書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也是學習的樂園。
3.2 建立班級圖書角
圖書角設在教室的四個角落,方便學生在課間時借還書籍。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陳列出被介紹的圖書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拿到自己喜歡讀的書。
3.3 給學生創造足夠的閱讀時間
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允許學生在“早讀”時,朗讀所學的課文,自習課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等。
總之,小學生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出來的,我們要持之以恒地閱讀,堅持不懈地練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包南麟.小學語文教師[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柳夕浪.從課外閱讀情況調查看課外閱讀指導[J].江蘇教育,1988(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