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排球運動中,墊球是運用最廣泛的一項基本技術,其技術看似簡單,但動作較難掌握,給大學生排球課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該文通過排球選項班的女生進行了對比實驗:在排球技術教學中運用游戲法與比賽法,可以提高墊球練習時的趣味性、游戲性、競爭性。實驗班的學生在墊球技能獲得明顯提高后在教學比賽中表現較大的運動量,從而論證了該教學方法在大學生排球運動中進行娛樂與健身的必要性與可見性。
關鍵詞:沈陽理工大學 墊球技術 游戲法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c)-0243-01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沈陽理工大學13級排球選項課兩個教學班的女生。
(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觀察法。
(3)實驗法。
(4)數理統計法。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前
根據沈陽理工大學上課的特點可知每堂排球選項課中有25%的時間是用來學習和提高墊球技術。在教學的前5周內兩班均采用了相同的常規教學方法。這是因為學生此時都處在初學階段,大部分的練習手段與方法對他們來說都具有新穎性與良好的刺激性,兩班的學生對練習的興趣都十分高,而通過幾周的技術教學在加以輔導,其墊球技能都能取得比較明顯的進步。
從表1的測驗結果可以看出,從第1周到第5周實驗班與對照班共進行了5次實驗,每組每次每次課進行5次測驗,每次練習應完成連續性墊球的數量目標分別規定為:4個、5個、5個、7個、9個。檢測墊球技術成功率的標準,先按小組進行計算將每小組5次墊球的總數相加,在除以每小組的墊球總次數求其墊球的平均數,然后在按班進行計算將全班各組所墊球的平均數目相加,在除以各班所分的相應組數,最后除以每次課要求的數量目標再乘以100%,即為該班在測驗中的墊球成功率。再將兩班每次課的墊球成功率進行對比,從對比的結果可以看出兩班學生的墊球技術相差無幾。這是因為在前5周的教學過程中兩班都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和練習內容,初步學習了墊球時的身體姿勢、手型以及全身協調用力的要領,此時的測驗結果反映了學生初學時的墊球技術水平。
2.2 實驗后
從第6周開始對照班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繼續進行學習。實驗班在練習內容上與對照班相差不大,但在分組與練習時除了常規的教法,在整堂課里均貫穿以游戲性與競爭性的原則主要采用游戲性目標教學。自由練習的時間相對減少,在25%練習對墊的時間里兩人對墊的自由練習時間大概為10 min,其余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游戲性和競爭性的練習。
從表2可以看出:在第6至10周可中,兩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時,使其墊球的數量有說改變,并且具有明顯的差異。此時每次練習應完成連續性墊球的數量目標分別為:12個、16個、20個、25個、30個。
墊球練習本身就缺乏游戲性、競爭性,因而學生練習起來時常感到單調枯燥,興趣不足。對照班在后5周的學習表現就是如此,隨著前5周那種新鮮感的逐漸消失導致整個墊球技術提高較慢。
實驗班的墊球技術由于強調了集體性、競爭性、游戲性、趣味性以及個人炫耀性,掌握較好的同學就有機會顯示一下自己的技術水平。而較差的學生為了本組的榮譽或證明自己的進步,也能全力已赴,認真的去練習。練習的密度與強度也比對照班的高,這就是實驗班墊球技能比對照班好的主要原因。
2.3 考核結果與分析
在10次課結束后,對兩班所有學生的傳球、墊球、發球進行了總體的考核測驗,此時的傳球、墊球、發球應完成的教學目標分別為:傳球30個、墊球30個、發球10個。
可以看出由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傳球、發球的教學過程中均采用了常規的教學方法。所以,兩班的傳球、發球技術相差無幾。而在每堂課25%的墊球時間內實驗班采用了游戲性目標教學并取得了明顯的進步,而對照班經過常規的教學方法雖然也取得了提高,但兩班相比就有了明顯的差異。
由此可見,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加入些趣味性、游戲性、競爭性的訓練方法,對學生成績的提高均有明顯的幫助。因此,在排球的教學過程中采用游戲性目標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排球的興趣。
3 結語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理論講解,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去指導和幫助每一個學生。
(2)墊球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遵循教學原則的基礎上,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戲性、競爭性的教學方法,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墊球教學在女大學生排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必須通過教學基本掌握這項技術,獲得較好的效果,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學生學習排球的積極性,培養終身體育的習慣,更好開展排球運動。
參考文獻
[1]葉冬茂.普通高校排球專選課墊球技術考核方法[J].體育函授通訊,2002(3):45.
[2]夏萍.排球教學中示范方法的選擇與應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8(2):72.
[3]孟光云.對大學生排球課中墊球技術的研究[J].2000(3):28.
[4]張西健.對排球技術教法的探討[J].20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