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臺核電機組從設計、采購、安裝、調試到運行,每一個環節結都至關重要。為保證核電廠轉機設備的處于安全可控的運行狀態,在調試期間就建立了旋轉機械離線振動監測系統。依托專業的測量儀器和分析軟件,配合振動分析專業知識,對振動超標的設備進行了故障分析,進行相應的維修處理后,振動達到了健康水平,為核電站調試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振動監測系統 振動測量 故障分析
中圖分類號:TH16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c)-0060-02
在現代化生產中,機械設備的故障診斷技術越來越收到重視,如果某臺設備出現故障而未能及時發現和排除,其結果不僅會導致設備本身損壞,甚至可能造成機毀人亡的嚴重后果。在連續生產系統中,如果某臺關鍵設備因故障而不能繼續運行,往往會殃及全廠生產設備的運行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核電廠來說,運用故障診斷技術,及時發現設備故障盡早切換至備用進行維修,是減少事故發生、減小經濟損失、避免危害的有效手段。
振動,是設備運行狀態的一項重要評價指標。振動的大小直接決定了設備能否繼續進行連續的生產運行。在機械工業和其他工業部門存在著難以數計的有害振動問題,這些問題正在招致巨大的損失或者隱藏著可怕的禍根,以振動工程的理論、技術和方法來研究與解決這些問題,是當務之急。[1]
1 核電廠振動研究
電廠運行中的設備和結構普遍存在機械振動,如汽輪機、發電機、風機、水泵等旋轉機械的振動,軸承座、汽缸、發電機定子、凝汽器等固定結構的振動,汽、水管道及熱交換器的振動,甚至廠房、混凝土基礎、橫縱梁等土建結構的振動。對核電廠重要設備進行振動振動測量與分析,進行預防性診斷,能有效防止振動突發事故的發生,最大化的降低經濟損失,消除安全隱患。2005年,某核電廠曾利用高頻振動頻譜的監測,發現某核二級泵齒輪箱小齒輪的的早期磨損,根據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后預防了嚴重磨損事故的發生。
1.1 CSI2130在核電的應用
核電廠旋轉機械振動測量與分析廣泛使用機械狀態分析儀CSI2130進行數據采集,應用配套管理軟件“AMS Machinery Manager Client”進行數據庫管理與振動分析。由愛默生制造的CSI2130,可用于低頻振動監測,也可用于高頻振動分析,并且具有Peakvue分析的專利技術,Peakvue著眼于分析由于軸承金屬沖擊、刮擦以及研摩等原因造成的壓力波形,適用于監測從超低速旋轉機械到高速旋轉機械的軸承故障。
1.2 CSI2130振動測量與分析原理
1.2.1 數據采集和分析
數據采集是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的重要而基礎的環節,所采集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后續信號分析的精度和結果。測試過程中傳感器將反映被測試對象特性的物理量(加速度等),檢出并轉換為電量,然后傳輸給中間變換裝置;中間變換裝置對接收到的電信號用硬件電路進行分析處理或經A/D變換后用軟件進行計算,再將處理結果以電信號或數字信號的方式傳輸給顯示記錄裝置;最后由顯示記錄裝置將測量結果顯示出來,提供給觀察者或其他自動控制裝置。
CSI2130機械狀態分析儀采用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將振動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分析方法中除常用的時域分析、頻域分析、幅值分析外,還具備獨特的PEAKVUE峰值分析法和CSI低速技術,用于監測軸承故障。
1.3 核電振動分析實例
某核電廠安裝調試期間,振動問題主要集中在安裝不到位以及制造安裝工藝不合理。比如早期發現問題的安全廠用水泵,軸承端蓋螺栓不緊;主送風風機1DVC003ZV地腳不平衡;以及后期很難處理的低壓安注泵、安噴泵都是由于安裝上的問題,導致振動超標。
1.3.1 CSI2130常規頻譜分析實例
某核電廠PX泵房安全廠用水泵1SEC004PO首次試運行,聯軸器下泵推力軸承處泵體上振動偏大達3.8 mm/s,超出了驗收值2.8 mm/s。振動頻譜如圖1所示。
泵轉速為745 r/min,根據振動頻譜圖可以清晰的看到,振動值1X倍頻分量很小,說明不存在質量不平衡;頻譜圖上看2X倍頻分量沒有,加上1X倍頻分量較小,說明不存在轉子不對中。超出的振動主要集中在三倍頻處,且有較小的高頻諧波,符合松動的頻譜特征。SEC泵為立式核級泵,根據電機以及泵的振動數據特征可以排除地腳松動。鑒于振動故障緊發生在聯軸器下發的軸承處,因此診斷為泵驅動端軸承安裝故障。后經檢查此處軸承端蓋螺栓力矩不滿足安裝要求,處理后此處振動降為1.5 mm/s。
1.3.2 PEAKVUE峰值分析實例
Peakvue著眼于分析由于軸承金屬沖擊、刮擦以及研摩等原因造成的壓力波形,適用于監測從超低速旋轉機械到高速旋轉機械的軸承故障。不同于檢波分析法,峰值分析法不需要低通濾波器,在低速分析中,峰值分析比檢波分析更有效。
某核電廠1#機組余熱排出泵為核二級臥式泵,額定流量910 m3/h,揚程77 m,最小流量120 m3/h,振動限值2.8 mm/s;其配套電機額定轉速1500 rpm,額定功率355 kW,振動限值1.8 mm/s。電機非驅動端軸承NU 324 ECML/C3,電機驅動端軸承6326 MA/C3 S0。
電機空載試驗時,振動速度值為0.3 mm/s。但進行peakvue檢測時,發現驅動端軸承數據存在異常,peakvue頻譜如圖2所示。測量結果中,peakvue值集中在2 g·s與3 g·s之間,有效值為2.8 g·s,峰值為8.3 g·s,高于此項的監測經驗值3 g·s。圖2頻譜圖中,出現幾個頻率段的尖峰能量,這表明電機運行過程中軸承處存在沖擊。
電機連泵帶載再次進行測量,發現電機驅動端軸承監測數據peakvue值存在的異常進一步擴大,振動能量集中在5 g·s到10 g·s之間,有效值為8.1 g·s,峰值為22 g·s,高于此項的監測限值3 g·s。盡管帶載后10到1 kHz頻率范圍內的振動總量僅為0.7 mm/s,但peakvue值的數據超大,必須成為另外一項考慮的問題。為了進一步確定問題所在,在現場進行了高頻段振動速度的測量,發現存在4KHz左右的高頻振動,計算高頻后振動速度總值達到2.0 mm/s。查看帶載后peakvue頻譜圖(圖3),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尖峰能量頻率與軸承內圈故障頻率(BSF)重合。
根據現場轉機特征以及peakvue特征分析,以下情況造成造成軸承故障頻率出現:
(1)頻譜圖中的高頻振動,是軸承早期故障的高頻能量;
(2)余熱排除泵電機為新機啟動,潤滑油脂存在污染等質量問題,油脂不足等。
為改善軸承運行狀態,更換了油脂,再次啟動,peakvue值降為1.2 g.s,軸承狀態分析數據處于可接受的范圍之內。鑒于以上分析,將此泵列入重點關注的范圍,密切關注軸承peakvue值的發展趨勢。
2 結語
核電廠安裝調試期間,廣泛應用完善的振動測量與分析系統CSI2130,發現并成功解決了振動問題。運用peakvue技術分析了各轉機設備的軸承狀態,發現設備的早期故障隱患,掌握設備故障的發展趨勢,用以保證廠內的轉機設備處于安全、可控的運行狀態。
參考文獻
[1]師漢民機械振動系統——分析·測試·建模·對策[M].2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