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介紹了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概念與結構,分析了信息化時代高校圖書館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探討高校圖書館文化功能建設的措施與途徑。
關鍵詞:圖書館建設 校園文化 措施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c)-0194-02
1 高校圖書館文化的構成
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形成,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由全體館員和讀者共同創造、自覺遵循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具有地方特色、本館特色的多種文化形態的總和。其構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 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指經過改造了的自然物質世界,圖書館資源包括文獻資源、人力資源、設施資源,圖書館文獻資源主要指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多種信息產品,包括圖書、特色數據庫、網絡信息等館藏資源。人力資源包括圖書館員及專業社團對圖書館服務影響。有研究認為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人力資源建設[1]。環境設施主要指圖書館建筑、設施、裝飾布局、綠化美化等環境氛圍。陶行知先生說過:“一種生機勃勃、穩定和諧、健康向上的環境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
1.2 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指人類在加工自然,改造自我的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審美情趣,道德風尚,宗教信仰,民族習性等。這里主要指圖書館人文環境建設和圖書館員人文精神形成。
最能體現圖書館精神文化的就是館員的素養,館員的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文化心態、業務水平等,對圖書館事業的興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圖書館可以有目的、有特色地開展宣傳、教育、學術研究、娛樂休閑等多種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的文化活動,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1.3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人類在改造自然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規范化了的經濟、政治、教育等各種制度體制和方式。圖書館的制度文化主要是指領導體制、組織結構、各項管理制度等。包括:日常行為規范、部門崗位職責、獎懲制度、借閱規則、讀者上機規定等。合理的規章制度、科學的管理模式,使圖書館各部門工作協調,館員工作規范,積極性得以發揮;對讀者則具有規范約束作用,讓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習慣。
2 高校圖書館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
大學文化是以大學為載體所形成的文化,其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大學文化即是傳承的結果,也是創新的結果,是歷史的篩選,積淀過程,承前啟后,除舊布新的過程。辦大學是一種文化,一種氛圍,在其氛圍中讓教育者成長成才,良好的校園景觀給人一種精神感召。大學文化本質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科學精神是崇尚學術,現身科學,探索真理,是求真;人文精神是關注人類,造福社會,造就健全人格,是求善;兩者相輔相成,使人們在追求真理和造福社會中追求新生。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化活動中心之一,它所擁有的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是校園最主要的精神文化資源,能全面地服務于不同類型的校園文化,影響著校園文化的總體發展和質量水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 導向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就是在具體的歷史環境和社會發展條件下,強調以科學的思想、觀點和方法作導引,使師生確立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崇高的倫理道德觀,使其選擇適合社會進步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掌握合理的行為規范,逐步構建完美的人格,當前,面對價值多元,選擇多樣的情況下,更需要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
圖書館形象是指公眾對圖書館在運作過程中表現出的行為特征和精神風貌的認識和評價,是圖書館同公眾進行信息溝通、聯絡思想的工具。良好的圖書館形象是圖書館的無形資產,在圖書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能發揮重要功能。
2.2 傳承優秀文化的功能
中華民族歷來有尊重歷史,珍視文化,繼承發展,綜合創新的優秀文化傳統。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證。
3 圖書館文化功能建設的實施
3.1 建設數字化圖書館
21世紀是信息與知識的時代,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圖書館各項工作中,使圖書館工作向標準化、自動化、系統性方向發展。大多數圖書館的圖書采訪、編目、典藏、借閱等方面工作實行計算機管理,一些高校圖書館開始將館藏特色文獻轉化成數字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網上館際合作、網上咨詢服務等內容,實現網絡信息共享,構建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成為數字化圖書館的重要內容。數字圖書館,是一個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有機結合的新型教育學習平臺,它能夠適應“學習型社會”創新型大學建設需要,增強學習的普遍性,使繼續教育、終生教育成為社會成員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習不受地域限制,使廣泛的社會成員成為大學教育的受益者,增強學生素質教育水平[2]。
中醫藥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一項偉大的醫藥寶庫,對人民的幸福生活影響深遠。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不斷發展,弘揚中華醫藥,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現代技術促進了中醫藥學信息數字化的發展,數據庫技術已經應用于中醫藥領域的諸多方面,如在中醫文獻、中醫證候、中藥有效成分、方劑的配伍規律研究等方面都積累可參考和借鑒的經驗。特色館藏數據庫建設,成為學科發展的重點內容。
3.2 培養高素質館員
圖書館員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加強在職培訓,定期實施本館員工管理工作培訓,實施館際交流培訓,根據圖書館工作需要,鼓勵館員學歷深造,攻讀學歷、學位,提高本學校相應專業技能,具備相應的信息反映能力、信息導航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圖書館作為信息交流場所,對于高校科研、教學工作起到導向、輔助作用,要求館員提高科研能力,服務學校。高學歷納入崗位調換,薪酬調整考慮范圍[3]。
3.3 構建多元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在內的一切人文、自然景觀,它體現出文明、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圖書館環境建設主要包括:館舍館容的建設,如建筑、設施、布局、館邊環境等各種物化形態的建設。因此,高校圖書館必須重視優美整潔高品位的環境建設,教育學生遵守公約,文明借閱,愛護書籍,保持環境衛生,共同建設一個良好的圖書館文化氛圍[4]。
圖書館是重要的文化場所,圖書館的環境理所當然應具備文化的特點。運用壁畫、雕塑、書法等藝術作品加以修飾,更能體現圖書館服務環境的文化氛圍。如美國國會圖書館大廳,可欣賞到與文化藝術相關的壁畫,雕塑,反應當地的風俗,信仰,仿佛接受歲月長河的歷史情感洗禮。根據功能區不同,選用不同的藝術作品裝飾,如古籍閱覽室選用書法、國畫作品,寧靜淡泊的氣氛,利于人們專心學習,體現書香氣息。報刊、社科閱覽室可懸掛一些名人肖像,名言,詩詞,激勵學生立志求學[5]。
3.4 形成特色文化
知識創新是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動力源泉,“競爭就是創新,就是創造和改進產品、服務和加工過程”,“不創新就是死亡”,圖書館要保持自身生存和發展活力,中醫藥院校圖書館,立足于傳統文化的廣袤土壤,對傳統文化的普及、宣傳工作有重要影響[6]。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醫藥館藏資源。
4 結語
大學本質應是“先進文化的發源地”,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大學文化建設包括靜態的物質文化環境建設,展現學校的榮耀歷史、不俗品格、迷人魅力;更重要的是大學動態人文環境建設,體現學校的價值觀、精神風貌。高校圖書館立足于本館館藏特色、學科優勢,以特色數據庫建設為核心,為讀者提供高層次、高效率的信息化服務。同時,加強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水平,提升學習型社會公民素養,為學校的文化建設做出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魯黎明.圖書館服務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9-12.
[2]陳麗.數字化校園與E-Learning[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屈紅明.高校圖書館建設的人文環境分析[J].現代情報,2007(12):119-121.
[4]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發展與創新[M].北京:北京圖書館學會,2003:246-249.
[5]黃月紅.高校圖書館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J].中國成人教育,2008(9):71-72.
[6]張紅.論21世紀圖書館文化競爭[J].圖書館論壇,2001,2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