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發展鄉村旅游,合理利用當地農業旅游資源,是為吉林市鄉村的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增加當地鄉村居民經濟收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程度和加快吉林市的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的途徑之一。該文以吉林市左家鎮為研究對象,從開發當地的體驗型鄉村旅游景觀,建設體驗型的旅游設施,營造體驗型的旅游環境出發,探討出適合吉林市發展的體驗型鄉村旅游模式,為吉林市的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體驗型 鄉村旅游 左家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c)-0221-02
1 概述
1.1 體驗型鄉村旅游的概念
體驗型鄉村旅游是指基于農村特有的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以中心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以保持農村鄉土風貌、田園風情為特色,以親近自然、感受田園為核心,領略天然山水,感受真切農家,以滿足旅游者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回歸自然、感受自我為目的多功能復合型鄉村旅游活動。其主要內容為“展示新農村、推動新旅游、倡導新體驗、樹立新風尚”[1]
1.2 吉林市開展體驗型旅游的概況
吉林市素有“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四座名山依次環繞,東臥龍潭,西藏小白,南養朱雀,北有北山。更有國家級景區,具有湖光山色美景的松花湖,冬季攝影圣地霧凇島[2]。這些旅游景區的旅游設施在不斷的完善,旅游項目在不斷的創新,主要旅游項目還是以爬山,小型的體育器材鍛煉、觀光游玩為主。豐滿區周邊近幾年逐漸發展起了農家樂,走訪發現旅游項目主要是以游松花湖、聚餐燒烤、吃江魚、篝火晚會為主,達到吃住玩在農家,但是存在活動項目比較單一,活動范圍比較少的,這些條件對滿足游客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回歸自然,感受自我上仍然存在局限性。
2 體驗型鄉村旅游模式的構建
體驗型鄉村旅游具有實踐性、破壞性、娛樂性,因此體驗型鄉村旅游環境和項目的建設要符合其特點,更需要健全的管理和服務體制,才能使游客獲得更高質量的旅游體驗,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2.1 構建體驗型鄉村旅游的行動綱領
體驗型鄉村旅游在吉林市目前仍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體驗型鄉村旅游的構建包括:體驗型鄉村旅游的理念、符合的體驗環境、相應的體驗方式。要構建和發展體驗型鄉村旅游,離不開政府部門、旅游企業、當地居民和投資者的多方投入和積極支持。
2.2 構建體驗型鄉村旅游的路徑和方法——以吉林市左家自然保護區為例
在構建體驗型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圍繞吸引游客的鄉村旅游吸引物、鄉村旅游環境、鄉村旅游體驗項目、鄉村旅游服務設施和當地居民生活特色化等要素,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設立吸引游客的體驗項目,鄉村特色的消費方式等方面為游客營造一個真實的鄉村體驗環境。
2.2.1 合理開發利用當地的鄉村旅游景觀
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景觀,是吸引游客前來旅游的重要因素,包括一切有形的、無形的,物質的、非物質的,自然的、人工的要素。[3]左家鎮幅員面積達254km2,其中耕地面積5237hm2、林地面積10522hm2,屬半山區。左家鎮的特色農業資源大概可以分為以下:農業生態資源,森林覆蓋面積廣闊,屬于溫帶氣候,所處地帶工業污染比較少,氣候適宜,空氣清新、植物多樣,野生蘑菇、木耳、蕨菜、刺老芽、婆婆丁等野菜。該地區發展長白山特產種植、珍禽經濟動物擴繁如火雞、貴妃雞、梅花鹿、狍子等。左家風景優美,一直以特產養殖聞名全中國,經人工飼養馴化的現存欄特產動物梅花鹿2000余頭,貂、狐近萬只,野兔5000多只,山雞野鴨近10萬只,為狩獵場提供了豐富的獵物資源。
農業生產資源,在吉林農業科技學校左家校區內,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等;園藝作物有果樹、蔬菜、花卉等;藥用作物有各種藥草、香草等;家禽家畜有雞、鴨、豬、羊、牛、馬、驢等。
農民生活資源,左家地區常住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還有滿族、朝族、回族、鎮中有一個朝鮮族聚居村黃花店子村。農民本身就是一種特色,東北老方言,東北特色的農家炕、雪橇,東北農家柴火飯,農民娛樂的扭秧歌、二人轉等都是具有特色的資源。
2.2.2 建設體驗型鄉村旅游的途徑
要吸引旅游者,必須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鄉村農業資源。讓游客身在其中,感受田園風光的美麗,體驗鄉村生活的真切和淳樸。根據左家的特色資源,可開展如下的體驗項目:
(1)開展森林采摘活動,左家森林資源豐富,森林中有眾多野菜,野菜通過人工擴繁后,可根據季節的不同組織不同的體驗項目,如春節組織挖野菜活動,秋季采摘蘑菇、木耳、人參。讓當地農民擔任向導,帶領游客開展野外尋找也才和采挖活動。游客在這過程中,體驗到收獲的快樂。
(2)開展森林狩獵,左家有動植物養殖基地,可人工養殖和擴繁山雞、鹖雞鹿、狍子、兔子、羊等動物后進行野化訓練后,放到森林圍場中,供游客狩獵。使游客體驗充當獵人,在森林中到狩獵的刺激和愉悅。
(3)開展農事體驗活動,在不同的節令,觀賞作物的枝、干、葉、花、芽、果的形態,配合農耕活動,參與選種、育苗、移植、施肥、中耕、灌溉、修剪、除草、收獲、加工處理。
(4)開展果蔬采摘活動,左家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內有栽培果樹有山葡萄、山楂、文冠果、梨、開設蘋果等果樹,利用這些資源和室內蔬菜大棚,打造左家綠色水果和蔬菜品牌。并提供給客人采摘,以低于市場價格出售,游客在體驗的同時也得到真正的實惠。
(5)開展魚塘垂釣,例如,左家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內有水庫,通過挖深水庫,建設鄉村特色的釣魚平臺、防曬設施,根據要求放養草魚、鯉魚、鯰魚等育苗養殖后,供游客垂釣。
(6)DIY廚房,可以兩種方式進行嘗試,方式一,景區當地為用可提供廚房設施設備和具有廚藝的廚師師傅。旅游者在體驗了收獲的快樂之后,可以選擇在廚房在廚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烹制當天通過自己努力收獲的勝利果實。方式二,游客可以選擇景區提供的備用食材原料中進行選擇,但是更多的是游客親自體驗,比如,游客要自己親自打撈魚池中的魚,進行稱重購買后、再由工作人員進行原料初加工處理最后廚師根據客人口味要求進行烹制。
(7)開展農耕體驗活動,大部分農耕活動包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種農作物耕作活動的重點不同。將土地小片劃種植、種類和區域后,出租給游客,游客可在自己的“小農場”種植糧食或蔬菜。配合各季節農耕活動的生物特性進行農耕活動,平時游客可托工作人員管理。并通過微博或QQ空間,進行成長記錄,種植成果歸認養的游客所有。同時可組織成果比賽,比比誰家的產量高或者品種冠軍等活動。游客可根據自身的喜好,自行安排戶外體驗項目的順序。
2.2.3體驗型鄉村旅游設施的建設
要建設符合鄉村旅游的設施,需要鄉村旅游的規劃者、經營者和政府部門,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根據需要,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和項目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包括:基礎包括交通設施、環境衛生設施、能源供給設施[4]。具體建設途徑可如下,(1)建設停車場,景區內禁止通行汽車,景區夏天可提供馬車、或者騎馬、冬天允許可有馬力帶動的雪橇等具有農家特色的交通工具。(2)環境衛生設施,路邊的垃圾桶可設計成帶紋路的木樁、逼真的植物、形象的動物。公共衛生間的外形設計符合鄉村的特色,可設計成茅屋,利用稻草之類的進行外在的裝飾。(3)能源上,可利用動物糞便、秸稈、生活垃圾等建成沼氣池。合理利用森林的枯枝敗葉,客人可選擇柴火煮飯或使用沼氣。
2.2.4營造體驗型鄉村旅游環境
體驗型鄉村旅游,要提高游客的體驗滿意度,必須營造一個自然、淳樸的,具有農家特色的新農村的田園風情景區。包括東北特色的自然風光、干凈整潔的村落、熱情好客的東北居民、無商業利益的秧歌、二人轉表演。游客在景區內技能感受到新農村的變化,同時又能體驗到鄉村生活的自由,東北農家的真切。這需要政府部門、鄉村旅游的經營者、當地居民和旅游者共同努力。政府部門必須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法調理,保證旅游景區機制的正常運行。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和開發者,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開發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達到開發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當地居民要借著發展的時機,提高文化意識,共同營造一個舒適,文明和諧和美麗的新農村景區。旅游者到當地旅游,注意旅游者的素質,杜絕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亂涂亂畫等不文明行為。最重要的,政府部門和鄉村旅游景區的投資者,要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提供專業培訓,既能提高服務質量,讓參與管理的當地居民有主人翁感覺,間接促進人文和諧。
3 吉林市體驗型鄉村旅游開發的具體模式
經借鑒其他地區的管理模式,建議吉林市體驗型鄉村旅游實行的管理機制是,政府+鄉村旅游投資者+中間管理機構+當地農民的管理模式。
建立村民有效參與機制
(1)股份合作經營模式
股份合作制是一種由資本合股和勞動聯合的經營的組織形式,是在所有制性質既定的前提下,對屬于不同所有者的各種生產要素加以組合和經營的形式。股份合作制既保持了股份制籌措資金、股分配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內核,又吸收了股東參加勞動、按勞分配和提取公共積累等合作制基本內容,具有明顯的優點。[5] 左家鎮體驗型鄉村旅游采取股份合作經營模式,即由村政府或旅游局組織相關專家對該左家鎮體驗旅游賴以生存的資產進行評估,這里的資產包括有形資產森林資源和土地和無形資產即東北特色的民俗風情。土地資源產權可以分為國家產權、集體產權、村民小組產權和村民個人產權;當地民俗風情產權則基本屬于村民個人,應根據資產評估結果和各產權主體所占份額進行資產等分,形成各個主體的投資份額,據此參與利益分配。
(2)中間機構協調機制。中間機構設立可以利用當地的人才優勢,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左校區的餐飲管理專業和社會上的管理機構,組成一個團隊,通過制定體驗旅游發展規劃保證旅游發展的可持續性,組織各利益相關者協商制定利益分配機制并保證利益公平分配,調節各方關系保證持久合作,調節只注重商業利益的旅游企業行為,安排居民培訓等。既可以實現利用了當地的人才優勢,同時學校的學生有個更多的管理實踐機會,將課本知識活學活用。等等。
(3)村民的培訓機制。體驗型旅游活動的發展,在游客積極參與的同時,更多的是需要工作人員的積極參與,而村民作為參與方之一,應該學會怎么恰到好處的為游客服務。這需要通過相關的理論培訓,教村民與游客交流溝通的技巧,旅游服務的基本常識。村民參與到旅游管理中,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和了解游客旅游的基本心理需要等等。
4 結語
體驗型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模式發展起來,該文從構建吉林市體驗型鄉村旅游出發,通過鄉村旅游景觀、鄉村旅游設施、體驗型鄉村旅游開發體驗項目、旅游環境構建等方面進行闡述。當今社會,人們渴望遠離鋼筋混凝土喧囂繁花的城市,越來越多的市民在節假日選擇到鄉村中去親近自然、感受田園、領略天然山水、體驗真切農家,從而能夠達到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回歸自然、感受自我的目的。空氣清新、風景秀麗、鳥語花香、民情淳樸的美麗鄉村是吉林市市民和更多的城市居民旅游度假的好地方。發展吉林市鄉村旅游、促進當地鄉村的經濟、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文化的建設,是進一步加快實現美麗鄉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張讓剛,王海乾,張志國,等.開發新型鄉村旅游的作用及開發策略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6):16055-16056.
[2]馬哲明,季紅穎.吉林市城市品牌建設研究——基于旅游資源視角[J].商場現代化,2012(693):86.
[3]耿紅莉.農業資源在體驗型鄉村旅游活動中的應用[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0,24(4):21-24.
[4]陳超群.低碳體驗型鄉村旅游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1(1):244-247.
[5]張婷.農村新型旅游開發模式研究——以龍勝縣和平鄉平安村為例[J].農業經濟,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