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親其師,信其道”,思想政治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人的教育,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首要任務。當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師生關系存在著不和諧的因素,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該文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對策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和諧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c)-0215-01
師生關系是高職院校教育活動中最基本的關系,也是校園中其他關系的基礎和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對大學生成長、課程建設和校園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親其師,信其道”,思想政治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人的教育,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首要任務。
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師生關系總體上是和諧、融洽相處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因素。
1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1.1 情感關系疏遠化
近10年,全國高職教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學生人數持續增長,而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招聘有限數量較少,導致師生比例逐步拉大。政治課教師的日常工作量加大,一周至少上16節,班型不斷擴容,基本是大合堂上課,學生人數通常在200人以上。在教學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上課預備鈴才來,而任課教師下課鈴一響匆匆離開,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較少,僅僅局限于課堂提問或討論,關系疏遠冷漠。一個學期結束,有些學生竟然不知道任課教師的名字,教師也記不住上課學生的名字。
1.2 交往關系功利化
在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高職院校的個別思政課教師和少數學生價值觀念扭曲,師生關系被金錢和利益所左右。個別學生為了考試及格,就對老師請客吃飯、贈送禮品、走后門等,老師也不時地給學生“小恩惠”,這樣不僅玷污了師生之間的情誼,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學風浮躁、不思進取。還有的學生把上大學當作一種教育消費,“我交了學費,老師就要為我服務”,使純潔的師生關系變為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個別老師為了讓學生打個高分提高考核業績,心里存著對學生的“畏懼”,不由自主地去迎合學生,還要討好學生。各種利益的驅使,嚴重扭曲了單純的師生關系。
1.3 交流關系被動化
師生的交流主要是通過授課的課堂進行,一般老師上課才來,下課就走,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占用的時間較多,交流互動的活動較少,學生課堂上發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同時高職院校教師面臨職稱評聘、年度考核、評優獎勵等工作壓力,必然會忙于完成繼續教育、科研、項目等量化指標,課余時間沒有更多的精力主動關心學生的生活、思想和學習。盡管有的高職院校制定了師生定期交流的規章制度,作為教師考核評優的重要指標,但通常都是流于形式應付完成。
2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對策
2.1 拓寬師生交往途徑
開設第二課堂活動。第二課堂是在第一課堂之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愿以多種活動和形式獲得知識、培養興趣與愛好、發展個性、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質的活動過程。第二課堂教學內容形式豐富多樣,如參觀、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實踐基地現場教學等社會實踐性活動,知識競賽、讀書會、詩歌朗誦會等競賽性活動,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榜樣人物進課堂等對話性活動。
倡導師生訪談式的輔助教學模式。師生訪談式是以一定的教學內容為主題,在教學情境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采用專題訪談的形式進行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話和各自闡述自己的理由進行辯論,從而達到傳授知識、活躍思維、提高能力、激發情感的教學目的。
2.2 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對青年學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在思想傳播方面騎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全面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成為和諧師生關系的引導者和構建者。
加強教師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立德樹人是高職教師的根本任務。教師不僅具有“學識魅力”,更要具有“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教師不僅以知識能力擔當文化傳承創新的職責,而且還以價值取向和言行舉止對大學生產生春雨潤物的影響,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切實做到“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
2.3 構建師生互尊互愛的交往機制
倡導尊師愛生。尊師愛生是我國千百年來處理師生關系的優良傳統,是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尊師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建構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條件。尊師,就是要求學生尊敬老師、尊敬老師的人格、尊重老師的勞動,謙恭有禮、學而不厭,虛心聆聽教師的教誨。在教學活動中,學生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積極配合教師教學工作,主動與教師討論研究并解決問題,勤于思考,勇于創新。愛生,就是要求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傾聽學生心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知識技能和創新精神。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差異,引導學生培養興趣、個性發展,鼓勵每一個學生“做最好的自己”。師生之間只有相互依存、相互尊重,才能真正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總之,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不僅是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和信任,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進而實現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趙曉平.高職院校和諧師生關系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6):161-162.
[2]左諸葛,沈英.高職院校師生關系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科技廣場,2010(2):209-211.
[3]許立新.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注重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