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今后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建筑裝飾市場的優化結構、規模化、產業化,預示著未來建筑裝飾人員需要掌握裝飾設計的同時、還必須掌握施工質量管理、環保材料等綜合性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這就給我們人才培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建筑裝飾 高等技術應用人才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c)-0123-01
技師學院的特色是技能教學,特別是建筑裝飾專業,其技能實訓課時占總課時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如何提高技能實訓教學的效率是一個重要而現實的問題。面對傳統的培養模式帶來的種種弊端,“雙循環教學”模式培養模式正是適應了時代的需求。探索實施“學校——企業——學校——企業”的“雙循環教學”模式,突出技師學院教學特色、實踐要求高,注重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對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 構成雙循環培養機制的教育模式
1.1 以市場為導向,確立專業培養目標
寧波現有注冊的建筑裝飾公司有1000多家,專業人員達到萬人以上,隨著房地產行業的成熟發展,推出的精裝修房屋的趨勢,市場需要更多的是會設計懂施工的專業綜合性人才。
1.2 以能力為依據,加強課程體系改革
根據專業各階段性能力培養的目標,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劃分知識模塊,完善中、高級階段性能力培養目標;“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制訂“雙循環”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構建實踐性強的課程體系,明確各種信息化處理技術,并邀請課程專家指導和認證,實現中、高級工技能培養的雙豐收。
2 “雙循環”教學模式的設計與開展
(1)根據職業及崗位分析,建筑裝飾專業畢業的學生大多流向裝飾公司,有部分流向房產公司,崗位一般是電腦繪圖員、業務員、施工員、文員,有個別優秀者發展為設計師。“雙循環”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上的一些弊端。在這種模式中,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融入到動手實踐中,吸納每個學生的思想,能夠發展成為會設計懂施工的綜合性人才。
(2)具體操作為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兩個循環,第一循環為“2+1”,時間為3年,前2年在學校進行文化和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主要安排一些工美專業基礎課程和建筑裝飾專業的相對簡單的課程:裝飾制圖、建筑初步、建筑風格欣賞等基礎課目,讓學生學會基本的制圖,CAD軟件,后一年安排部分課程:裝飾構造課程,裝潢材料與預算課程、水電安裝工藝、泥工工藝、木工基礎、油漆工藝等實訓課目,深入企業,結合學校的學習,主要解決學生對自己專業的直觀認識,了解本專業,本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在實踐中去深化理論知識,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補充,進一步強化學生實踐技能。
(3)第一循環完成以后,進行第二循環的“1+1”,時間是2年,在第二循環的第一年里,結合通過在公司的學習和對專業與崗位的重新認識,開展專業技能課程的深化學習,對建筑裝飾專業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學習,基本達到企業用工的要求。一年后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因為有了前期的認識與積累,學生可以與企業工人完成同等的工作,適應同等的崗位。這一模式中,學校主管教學與管理,企業重點參與技能培訓核心環節,研究形成一套技師學院五年制建筑裝飾專業教學的“雙循環”教學體系。
3 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打破傳統的按學科體系設置課程的模式,充分利用企業提供的第一循環場地,將不同教學內容通過整合形成不同的學生能力模塊,按需要進行模塊組合,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技能的訓練。教學方式的改革:在理論教學上,本著夠用、實用為原則,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倡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將實踐教學搬出教室,讓學生深入企業運作最前線,參與整個項目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了解和掌握建筑裝飾專業的工作特點和技能,同時進一步深化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雙循環“模式的新體系,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培養創新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雙循環”的教學模式是以在企業通過任務的形式來展開的,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通過“工作過程”不斷積累和內化,最終達到教學培養的目標。教師在教過程中,處理好“做與學”、“教與做”、“教與學”的關系。為了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我們在“雙循環”的背景下,設計了課程改革,我們邀請行業專家、課程專家進行專題研討,進一步明確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和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分析相應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對人才知識、能力水平的結構及實現途徑,將職業能力詳細分解,明確每項能力對應的課程設置和實訓手段。
教學實施過程以“典型項目”通過任務來進行,舉一個例子:以設計一個家庭裝飾設計的任務,以照片來說明過程:測量原始框架圖→平面設計圖→頂面設計圖→界面設計圖→施工→樣板房裝修過程。通過一系列過程,學生基本掌握居室裝飾設計,并且通過施工環節,做到理實一體化。
4 “雙循環”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
“雙循環”班級的考核不能與傳統形式的班級考核相提并論。“雙循環”班級強調的是在工作情境中,所有個體活動的效率與效果,通過現場來評價;而傳統的班級強調的是在學習環境中,所有個體學習的結果和整體的校園文化表現,通過學校的制度與考評機制來評價。在公司學習中,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方案任務,根據任務的可操作性和被采納情況賦分。學期結束后,學生的賦分最終轉化為學分記錄到學生的學籍檔案中,作為評判學生是否升留級、轉班(下崗)、畢業的依據。根據各班級的實際情況對每一個設計方案項目設置相關的評價表,并根據學生的表現賦分。
5 結語
實施“雙循環教學”模式,體現了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有利于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建筑裝飾專業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思維的培養,而這種能力的培養剛靠理論的傳授與課堂的作業是遠遠不夠的,實施“雙循環”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把握建筑裝飾市場發展態勢,豐富從業經驗,能夠更好的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達到“雙循環”人才培養模式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