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選修課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修課程的有力補充,在運行中出現一些問題是難以避免的。該文首先介紹了公共選修課開設的必要性,從學生、教師、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公共選修課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公共選修課 存在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c)-0238-02
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高校課程設置也必須進行相應調整以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需求,而開設公共選修課正好滿足此要求。那么,什么是公共選修課呢?公共選修課(下稱公選課)是指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修其專業計劃以外的課程,其目的是補充學生專業領域以外的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 開設公選課的必要性
在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的今天,公選課的開設是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專業課程的有力補充。
(1)公選課的開設對于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是非常必要的。專業必修課是培養學生相關專業學科領域的基本科學文化素質,追求的是某個專業領域知識和技能,為學生從事某類崗位工作奠定基礎。而人卻需要全面發展,專業必修課只能增長單個領域的知識,而公選課正好彌補專業課的不足,為學生提供知識選擇,優化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公選課的開設對于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受環境、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個體間都存在一定差異,導致他們在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知識經驗等方面也存在差異。學校應充分考慮學生發展問題,給予學生選擇性發展的權力,引導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而開設公選課正好補充專業外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3)公選課程的開設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非常必要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即理工科學生中加強人文精神和文科學生加強科學精神的訓練,作為跨世紀的人才,還應在人文及藝術方面有所專長,一些專業認為用處不大的人文知識,恰恰能彌補比較單一的知識結構,使學生能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條腿走路[1]。通過公選課,使理科生寫作、文學和藝術方面修養得到提高,使文科生的數、理、化知識也得到完善。因此,開設公選課是對專業課程有力的補充,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重要途徑。
2 公選課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從教師方面來看,公選課在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任課教師對課程不夠重視,對學生管理不嚴,課堂紀律松懈,對學生“放任自流”,造成教學效果差。其次由于公選課的師資不足,教師既要完成必修課的教學任務,又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務,休息時間得不到保障,沒有精力上好公選課。再次是教學方式單一,以大班授課為主,教師無暇顧及所有學生,導致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最后是學生對課程知識掌握情況考核松懈,在試卷命題時不按考試大綱要求,也不考慮知識的代表性,避重就輕,甚至監考不嚴、判卷過松,甚至有些教師不進行公選課程考核,這樣不僅影響了課程教學質量,而且助長了學生對公選課的敷衍之風[2]。
(2)從學生方面來看,公選課在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在選課時,學生對開設公選課不了解,缺乏對自我負責和自覺選課的能力,僅憑個人興趣愛好選課,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主要選學起來輕松和考試容易通過的課程,學生選課的目的只為獲取學分。在課堂學習中,多數學生上課表現較差,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出勤率較低,課堂紀律不好,學習態度不端正,“選而不學”現象普遍存在,嚴重浪費了教學資源。
(3)從教學資料方面來看,公選課在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問題一,教材建設不能滿足公選課教學需要。雖然市面上有很多教材,但是由于其針對專業課程編寫,難度過大或者知識面過寬等問題,不宜作為公選課教材,同時學校也沒有投入開發公選課教材。問題二,公選課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等教學輔助材料不齊全或不適宜的問題,由于公選課管理松懈,很多學校的公選課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等教學輔助材料不完善,有些課程直接把專業大綱拿過來使用,專業大綱由于過難等問題,不適合作為公選課的大綱。問題三,由于教師、教室等資源有限,一個教師在承擔多門專業課教學情況下又負責多門公選課的教學任務,由于教師精力有限,卻又不得不應付教學,造成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同時由于教室資源有限,公選課多采取大班教學,教師沒有辦法顧及所有學生,導致公選課的教學質量沒有保障。
(4)從管理方面來看,公選課在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問題一,學校對公選課不夠重視,造成公選課“放任自流”處于“無政府”狀態。問題二,相關公選課管理制度和監控體系不完善。有些學校根本就沒有制定公選課管理制度,有些學校雖然制定了,但不健全或執行力度不夠,甚至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設,根本就沒有執行過。同時有些學校對公選課教學質量監控也不像專業課程那樣嚴格,甚至不管任其發展。問題三,考核制度不健全。考核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必要手段,但很多學校沒有針對公選課的考核制度,直接搬用專業課的考核方式或不考核。若用專業課考核方式考查公選課則對學生來說太難,若不考核由任課教師直接打成績則又太容易獲取學分,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學校必須改革公選課的教學管理方式,提高其教學質量。
3 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的建議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對公選課的認識,讓教師改變觀念,重視公選課的教學。學校可以選取有經驗的教師,也可以返聘退休教師或請其它學校教師成立公選課教學團隊,專心從事公選課教學及研究工作,探索公選課教學方法,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同時學校通過規章制度形式明確公選課的課堂紀律、考勤制度、考核要求等相關問題。
(2)加強公選課的宣傳力度,讓學生在選課前了解什么是公選課,清楚開設公選課的目的。在選課中對學生選課進行幫助和引導,讓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又有利于長遠發展的課程。學生應充分利用選修公選課的學習機會,合理選課,學到比較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并能廣泛地涉獵本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注重學會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使自己既學到知識,又學會做事,學會做人[3]。
(3)加強公選課教學資料建設,做好公選課開展的保障工作。對于公選課教材短缺問題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學校可以積極為任課教師和學生購買合適的高質量教材,同時任課教師編寫相關講義與之配合使用;二是對于那些沒有適合公選課教學現成教材的,學校可以組織和鼓勵教師編寫講義、輔導材料等,彌補教學資料不足;方式三,對于開過多輪的,并且具有生命力的公選課,學校可以組織教師編寫教材,并配套相關輔助教學資料。對于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等教學輔助材料不齊全或不適宜的問題,學校可在審批公選課開設時要求申請教師提供相關材料,并請相關學科資深教師審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檢查其執行情況。對于教師和教室資源不足問題,首先學校可以對公選課資源充分整合,刪除內容相識或相近的課程,達到精簡課程目的;其次學校根據每學期專業課程的規模,調整公選課的開課數量,保證學期課時量的平衡;再次學校要出臺相關文件,規定任課教師的周課時數、課頭數(包括必修和選修)等,達到消除教師疲勞教學的目的;最后學校應從教師和教室數量上下功夫,通過引進新教師和蓋新教室的方法從根本上解決教學硬件資源不足的問題。
(4)完善公選課相關規章,嚴格考試制度,加強教學質量管理。為確保教學質量,防止教學隨意性,學校必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師資格審查、學生選修資格審查、報選課程的審查等[4],從學校層面就重視公選課建設。同時學校也應建立一套適用于公選課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并積極開展教學質量評估,了解存在的問題,督促任課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學校也要加強公選課考核管理,嚴格有關課程考核制度。加強對學生考風考紀建設的宣傳工作,讓學生主觀上放棄作弊的想法,健全考試機制,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讓學生在課程考核中無機可乘[5]。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公選課也應該像必修課一樣進行教學質量評價,對公選課開展學生評教、同行評教和領導評教活動,并將評教結果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學校在公選課申報審核時,根據學生選課和評教情況,多開受學生歡迎的,并具有實用性、新穎性的課程。
(5)建立選課和評教網絡系統,提高教學管理效率。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學校在選課和評教方式上,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學校應組織技術力量,加大經費投入,編制或購買先進、合適的軟件,完善校園網上選課和評教管理系統。這樣,可以控制選修人數,滿足某些課程對選修對象的特殊要求,控制每個學生選修的門類,避免選修課與個人專業課時間沖突[5]。選課和評教系統的建立不僅有利于選課和評教管理,更提高了教學管理的效率。
總之,公選課是適應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開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是難以避免的,只要學生、教師和學校高度重視,加強教學與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張海龍,肖月,周子明.對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選修課質量的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27(4):74-76.
[2]趙璐芳,成思源.如何提高公共選修課程教學質量[J].文教資料,2010(2):197-198.
[3]葛平.高校學生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1(17):200-202.
[4]張麗娟.高校公共選修課程的缺失與管理對策[J].網絡科技時代,2007(22):79-80.
[5]徐建成,劉飛.高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5(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