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諾基亞將無線充電技術應用到了量產手機中,兩年間的時間引領了一波無線充電的潮流。如今,這項技術被應用到了電動汽車的充電中,由中科院電工所研發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設備將在2014全國科技活動周進行展示,這無疑給因充電難而推廣緩慢的電動車市場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這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主要由高頻電源、地面發射線圈,車載接收線圈、車載充電機和車載人機交互系統構成。在充電系統接通220V電源后,用戶只需將安裝在汽車尾部的車載接收線圈裝置通過人機交互系統的指示與安放在地面上的發射裝置對準,就可以開始充電。無線充電區別于充電樁,駕駛員不需要與充電設備有任何接觸,避免了在下雨、打雷等惡劣天氣下操作充電樁時所存在的安全隱患,連接和計費環節都只需在一個像車載導航儀一樣的觸摸屏上就可完成。也正是這樣的特點,無線充電設備避免了觸電老化的問題,使用壽命也因此提高。
發射線圈和接受線圈的外殼都采用高強度工程塑料,可以防水防壓,而安裝發射線圈時也可以將其放置在地表以下,這樣一來可以抵御更高強度的沖擊。安裝在這輛北汽E150上的發射器和接收器間距為20cm,最長感應距離可達50cm,可滿足絕大多數家庭用車的需求。
在手機無線充電器上市初期,過長的充電時間使其淪為雞肋,而這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設備則并不存在充電慢的問題,3.3kW的輸出功率可以在6個小時內完成充電,而30kW的高功率版本只需半小時就可以充滿,可以說充電速度比充電樁只快不慢,90%以上的充電效率,也讓其充電的電費成本和充電樁基本相同。但高功率無線充電系統與快速充電樁一樣,需要連接更高功率的電源才能實現。
目前,這套我國自主研發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在技術上已基本成熟,比進口設備低了數倍的價格也降低了推廣的門檻,但可惜的是,和充電樁的安裝一樣,電動汽車消費者同樣很難自主安裝無線充電設備,固定車位、電源提供等難題依舊存在。
(來源: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