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宏地處中國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聽力考試與教學一直是學生及老師的重點及難點。以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分析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大學英語四級聽力學習及考試難的原因,并從英語聽力教學方面探尋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聽力學習 聽力教學
聽力部分在四級分值比例中占總分的35%,重要性不言而喻。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地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大學英語四級過級率非常低。2012年與2013年12月份,參加四級考試的人數分別為781人、1039人,而通過四級人數分別為25人、14人,過級率分別為3.2%、1.35%。其中,英語聽力得分率約其總比例的4%左右。經分析得出,聽力部分是影響其過級率最主要原因之一。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各項英語考試中,聽力一直都是考察的重點。而恰巧英語聽力是英語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用于聽說,由于英語是一門外語缺乏必需的實用環境和氛圍,導致難度增大。再加上德宏州地處邊疆地區,德宏師專的生源大部分來自云南本省,且少數名族居多。受環境的影響聽力學習尤為困難。針對這一情況,本文結合該地區實際情況分析學生聽力學習及考試困難的原因,并從聽力教學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影響英語聽力學習及考試的因素
1.地域環境因素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一個長期以傣族、景頗族為主的少數名族聚居區。由于地理位置偏,交通相對閉塞,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也相落后。英語教育資源缺乏,如師資不足、教學手段相對滯后,教學設備相對落后,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的發展與提高。尤其是缺乏多媒體輔助設備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聽力教學的提高。眾所周知,多媒體輔助設備是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輔助工具,而少數民族聚居的農村地區學校卻難于普及多媒體設備,如多媒體語音室、多媒體網絡教室等。客觀上增大了民族地區聽力教學的難度。受傳統教學方式影響,聽、說并沒有放到教學的第一位,長期缺乏英語聽說氛圍及訓練“啞巴英語”“聾子英語”普遍存在。加之學生英語底子比較薄、基礎比較差、起點較低,發音不標準、或是發音錯誤及說話時帶有地方口音等問題普遍存在。
2.心理素質
學生心理素質較差。心理素質較差貫穿于兩個階段,一是應試時心里及精神狀態極度緊張,二是在平常的聽力學習訓練過程中產生自卑感及畏難情緒。具體來說,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英語聽力理解放在寫作之后,從緊張的寫作過程立即進入聽力理解,學生作答狀態非常緊張。緊張畏懼的心里,使聽力難度加大。聽力理解要求考生集中精力捕捉信息,快速地進行思維判斷并做出選擇,而緊張情緒往往導致他們捕捉信息失效,甚至導致失敗,在接下來的聽力中不知所措。這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聽力考試得分率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在平時的聽力學習及訓練過程中學生通常被動接受信息,事實上聽力理解需要積極主動的思考,包括聽力前預測、所聽信息是否與預測信息吻合。被動導致聽力理解受阻,繼而對聽力課程失去興趣,產生畏難及焦慮情緒。自信心受挫及焦慮情緒阻礙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據口頭對學生訪問,90%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對英語聽力有自卑及畏難心理。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找回自信、克服自卑感,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英語聽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3.語言基礎知識不扎實
語言知識缺乏,也是導致聽力理解困難的一個關鍵因素。由于起點低,大部分學生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基礎知識不扎實。發音不準確、甚至發音錯誤,詞匯量不足,語法知識欠缺等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造成聽力學習障礙。在影響學生語言學習的因素中,語音和語法的問題尤為突出。以我校學生為例,我校地處云南西部,是一個以傣族,景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中小學英語教師資源匱乏,大部份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掌握正確的發音、及相關的語法知識,特別是對同音異義詞難以辨別。不少學生的英語發音中還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鄉音未能得到矯正。這些因素進一步加劇了學生聽力學習的難度。
4.缺乏相關背景知識
每一門語言都是以一定的文化為背景的,背景文化缺乏,勢必會增加英語學習的困難。掌握相關的背景知識是聽力理解的另一重要前提。聽力原文往往涉及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如歷史、政治、宗教、教育、風俗習慣等。如果缺乏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或了解不夠,聽力理解的障礙也隨之產生。在聽力過程中,學生會表現出一臉茫然、不知所云。四級聽力材料中會話占了很大的比例,而文化知識常常反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因此,為了能夠很好地理解外語原文,還必須掌握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
5.缺乏必要的聽力技能——信息速記技能
聽力過程中,學習者沒能有效利用速記技能是導致聽力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聽力時未做任何筆記,考生經常是只記住了第一句或其中部分信息,而對于答題相關的信息模糊不清,甚至遺忘,勢必阻礙聽力理解。而對于能夠聽懂材料的大意,但作答準確率卻不高的考生,主要原因是聽的過程中未作任何筆記,聽時什么都懂,聽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答題時,基本了解大意,可細節卻記不清了,只好憑感覺去猜測答案。出現這種狀況,除了與學生的語音基礎較弱、詞匯量較少、文化背景知識缺乏、漢語思維習慣及過于緊張的心理狀態有關外,還與聽力考試過程中信息速記技能的協助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因此,在英語聽力訓練時一定要把言語信息速記能力的提高納入學習計劃之內。
二、從聽力教學方面提出應對策略
1.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像于一體,可從視覺、聽覺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頻與視頻結合將豐富聽力課堂教學方式及內容,如課堂中適當增加外語影視、動畫片電影等,促使本來枯燥的聽力課程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多媒體輔助下,教師可以靈活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如播放英語歌曲、英文電影、英語新聞、英文電視劇進行專門的聽力訓練。通過大量接觸英語原聲歌曲、電影、新聞(CNN)、紀錄片(如BBC)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將得到激發,學生的鄉音及錯誤發音將得到糾正,英語聽力學習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2.改善學生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能促進學生語言習得,反之則阻礙語言習得。焦慮與畏懼心理是造成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啞巴英語”及“聾子英語”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就要重拾其學習自信心。教師可通過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消除焦慮情緒,重拾聽力學習信心。在課堂教學中用鼓勵、表揚取代批評、責罵,嚴格控制聽力材料的難度,減輕學生聽力的焦慮情緒。學生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出于對理解失敗的恐懼,容易產生焦慮情緒(anxiety),焦慮情緒阻礙語言習得。在準確評估學生理解能力基礎上,教師應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選擇聽力材料,使聽力訓練的深度只比學生的理解能力高一個階段。通過適當模擬考試情境進行聽力考試訓練,讓學生熟悉聽力考試環境,也是緩解應試緊張情緒的良方。
3.培養學生自上而下的語言習得方式
聽力理解要求學生綜合運用語音、詞匯、語法和句法的相關知識對聽力材料進進行判斷,語言基礎知識在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開設語音、語法、詞匯等專業課程學習及訓練,糾正其發音、鞏固語法、擴充詞匯。培養有助于提高聽力學習及理解的自上而下的語言習得方式,即以句法為中心代替以詞匯為中心的習得方式,利于學生掌握語篇內容,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引導學生逐步克服以詞匯為中心的聽力方法,代之以句法結構為單位的、自上而下的聽記訓練,利于信息在記憶中長時保存,提高短時信息記憶的效度。
4.背景知識擴展
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學生可通過閱讀英語國家的雜志、報紙、小說等文學作品擴大知識面,豐富聽力理解中的背景知識。聽力教學中輔助文化教學活動有利于擴展背景知識,教師應該積極介紹被賦予歷史文化色彩的詞匯、節日及歷史事件的內涵;通過電影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及風俗習慣,了解不同情境下對應的言語表達;通過觀看英語國家的紀錄片讓學生了解外國的藝術、宗教、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等文化知識;激活或擴充相關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深層理解聽力材料。
5.培養信息速記能力
受人腦瞬時記憶及聽力即時性的局限,在聽力過程中會出現信息丟失及記憶模糊,如果能夠快速、即時、高效的記錄所聽信息,可以有效地彌補上述缺陷。有效的聽力學習方法應該是邊聽便記錄。教師可通過講解與訓練方式來培養學生有效記錄信息能力。如簡單的數學符號“+”可記錄plus,to add,to enhance,male,more、much等詞或短語錄。“-”可記錄minims,decrease,to cut down,female,disagree,little,few,less,lack of,short of等詞或短語。使用首字母大寫,如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可以分別用ST及ABC記錄。利用英語單詞簡寫、縮略語形式,如eg.(for example)、etc.(and so on)、esp.(especially)等。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選用符號、略語等實現有效記錄,總結適合自身的、簡單可行的筆記符號體系,提高英語聽力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三、結語
本文分析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CET4中聽力得分較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地域環境、心理、語言基礎知識、背景知識及信息速記能力五個因素。地域環境因素是影響英語聽力學習的主要外部因素,它包括了師資、教學設備及語言學習氛圍等。特定的地域環境使聽力教與學的難度增加,而改變困境需從教學入手。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多媒體為載體,以鼓勵學生為主、并選取難度適中的聽力材料消除學生焦慮情緒及畏難心理;鞏固語言基礎知識并有意識培養學生自上而下的語言習得方式;通過教師引導及學生自學方式擴展文化背景知識;培養及訓練學生運用信息速記能力,將有助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英語聽力教與學的改善及提高。
參考文獻:
[1]叢明才.外語聽力教學策略探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9,(11).
[2]黨爭勝.認知心理視角下的聽力教學策略[J].外語學刊,2009,(5).
[3]徐志琴.影響聽力提高的非語言因素與教學策略[J].語文學刊,2009,(8).
[4]嚴東.淺析多媒體教學環境下英語聽力教學的應對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
[5]俞敏洪.英語詞匯速記大全[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
[6]姚忠友.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的思考[J].科技論壇,2013,(22).
[7]嚴東.淺析多媒體教學環境下英語聽力教學的應對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
[8]張武萍.非語言因素與英語聽力教學[M].US-China Foreign Language(US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