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人的德性是它的基本特征。增強數學學科的德育功能,充分體現數學學科的德育價值,強化數學教學的德育意識,重視數學德育的教學藝術,創新數學德育的教學智慧。
關鍵詞:數學德育 德育功能 德育滲透 教學藝術 教學智慧
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人們往往會認為德育只是個別學科的事情,而忽略了本學科的德育功能和德育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進一步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德育,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人的德性是它的基本特征。所以,它首先應考慮的是如何滿足受教育者的德性需要,進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往往更多體現的是它理性、縝密、嚴謹和邏輯的一面,容易讓人誤認為與引導啟迪的德育功能相距甚遠。其實不然,數學來源于實踐,“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數學是一門既真又美的科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所以,數學教師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德育滲透,以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發展,增強數學學科的德育功能,充分體現數學學科的德育價值。
一、強化數學教學的德育意識
數學學科德育不能成為單純的德育活動,而游離于教學之外,為了德育而德育。同時,數學教育也不能僅局限于德育,而忽視具體學科知識的學習,要有超越德育影響輻射面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追求。
一般人認為,數學教材里難以找到德育色彩濃烈的詞匯,似乎找不到能夠進行德育教育的素材和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其實不然,數學有其獨有的魅力,首先,數學表示中帶來的美學修養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如數學概念的統一性和簡單性,結構系統的對稱與協調,數學命題的概括性與數學模型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等。數學美是形成內驅力、激發求知欲的源泉,既有利于學生數學審美能力的提升,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其次,數學每向前邁一步,都充滿著艱辛,數學史也是一部數學家們的奮斗拼搏史,展示著他們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偉大人格精神和魅力。因為數學,希帕薩斯葬身大海,也因為數學,阿基米德寧愿死于亂兵之下。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把數學家故事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給學生講解,不僅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為了心中理想目標而不斷努力奮斗的決心。最后,數學語言要求精準與確定,實事求是,是數學理性精神的本質特征,對于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有深遠影響,同時也教學生堅持原則,忠于事實。因此,數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自尊、自強、自信等多種優秀的品質,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人格氣質。所以,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強化德育意識,讓數學散發出獨有的魅力。
二、重視數學德育的教學藝術
教學需要掌握一定的藝術,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如果,缺乏數學教學德育藝術和水平,數學德育功能和德育效果將大打折扣,最后收效甚微。如何把握數學德育的教學藝術,這本身就需要智慧。首先,精心設計德育素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學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挖掘生活中的資源。德育教育并不能僅局限于課本本身,要注重與生活中的數學相聯系。例如,在一個長為80米、寬為6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一個兒童娛樂設施,要求綠化面積是整個空地的三分之一,請展示你的設計。這種問題情境的設置具有很強的參與性,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給出不同的答案,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探索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索,既理解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其次,開展實踐活動,深化德育教育。很多老師認為開展實踐活動與數學教育沒有任何關聯,兩者之間不存在交集。其實,比起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實踐活動形式多種多樣,能給許多數學知識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讓學生對食堂浪費現象展開調查和統計,大概估算出每一餐學生浪費糧食的數量,然后計算出一個月、一年大概浪費的數量,根據生產力的狀況,大概需要多少勞動力。通過實踐,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計算能力;另一方面,也對學生進行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教育,懂得節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創新數學德育的教學智慧
數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需要不斷地去思考和領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智慧,突顯數學德育的獨有魅力。首先,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相互探究的互動過程,在這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中,師生思維的火花時刻發生著碰撞,課堂上隨時可能發生一些事先沒法預設的“意外事故”,只要教師善于抓住機會,這些“意外事故”能給老師提供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機,我們要善于運用課堂意外進行德育教育和德育滲透。其次,數學德育教學和德育滲透的關鍵還是教師。面對不斷變化的現實,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深遠意義,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認真貫徹新課程理念,將每節課的德育目標落到實處。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除了具體知識的教學,能很好地把握數學教學的脈絡,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進一步深化寓德育于教學的智慧。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面臨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社會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但更需要道德高尚的大眾群體來推動社會文明向前發展。每個學科的德育教育資源是獨特的,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德育教育和德育滲透不在于是某個具體學科所需,而是所有學科都必須具備的功能。每個學科都是德育資源的載體,真正的區別在于教師的開發意識和開發水平,教學過程中如何去把握德育的最佳時機。有些教師面對顯性材料也視而不見,更談不上對隱性材料的精心開發和利用,學科的德育價值和德育功能不能恰到好處地體現出來,學科教材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重要價值。所以,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科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開發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數學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其自身的學科特點,彰顯出其獨有的德育魅力。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付茁.數學課程中的德育功能初探.教育評論,2006.
[3]克魯捷茨基.中小學數學能力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4]弗萊德塔爾.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