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因斯坦曾說過:青年人離開學校時,應是作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而不只是作為一位專家。自從我國加入WTO之后,各行各業尤其是很多涉外企業和部門對人才英語能力的要求都有了相應的提高,以更好地服務國際化的市場。他們要求涉外崗位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較高的人文精神面貌,特別是職場環境下的英語交際能力。然而,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普遍感到不滿意,認為大部分畢業生不具備相關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英語技能,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操守,缺乏敬業奉獻精神;意志薄弱,缺乏同情心、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人文精神匱乏,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
關鍵詞:以行業為導向 高職英語教學 人文精神 必要性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國際化的行業背景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迫切呼喚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人類進入21世紀,就是進入了學習型的社會,要求學生盡量擴大知識面,調整知識結構,具備較高的英語綜合能力,才能有極強的社會和崗位適應性,這些都需要有深厚人文精神的沉淀。
2.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
隨著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創新型國家對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既面臨著極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于受傳統思維定式的影響,高職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專業、輕素質,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過分重視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3.我國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高職英語的教學長期以來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模式,基本是圍繞等級考試和英語基本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英語課成了純粹的語言文字的學習課,具有嚴重實用主義傾向的高職英語教學基本是為了迎合社會上招聘單位的需求,強化了英語的工具性和實用性,大大淡化了它的人文性。
高職英語教師思想觀念相對比較陳舊,英語職教理念和人文精神相結合的教育未曾得到很好的實施。這種只注重語言本身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人格培養的教育,使得原本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習變成了枯燥乏味的語言點的學習。這不但抑制了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而且嚴重挫傷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相對較低。
因此,如何實施以行業為導向實施人文精神培養的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實現高職高專的能力本位教學的目的,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對于教學過程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的調查顯得尤為迫切,本項目應運而生。
二、企業用人標準以及人文精神解讀
1.企業用人標準
(1)李嘉誠說:“我們用人的原則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2)沃爾瑪公司招聘過程中最看重的是求職者的品德,然后是技能水平。
(3)美國強生公司:我們更加看重的是一個人的態度、做某項工作的能力與愿望、團隊精神、學習的愿望、聰明并成熟、有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各外企、民企、國企、合資企業首先看重的是大學生自身的人文素質其次是專業。
2.什么是人文精神
對于人文精神內涵和本質的探索和研究由來已久,文學、哲學、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從各自的角度對人文精神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但對其本質的理解基本一致,即“人文精神是指以人為本、體現人的本質屬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義、體現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發展的精神。”
一個國家的富強,一個民族素質的提高,都有賴于其人文精神的培養。沒有現代科學技術,一個國家一打就垮,然而,沒有民族的人文精神,一個國家不打自垮。
三、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
1.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全面發展的高技能專門人才之間的需求關系。
2.社會各行業快速發展與高職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較低,人文精神不高之間的矛盾。
3.高職教育重技能、專業知識的學習;輕德育,未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4.高職英語教學片面強調英語的實用性和工具性,忽視了語言本身的人文色彩。
5.教師自身教學觀念仍需轉變,英語人文精神素質不高。教師上課主要以課本為主,教學內容延伸輻射力度不大,英語文化知識滲透不夠,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在英語課程上體現不夠。
6.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自主性不強。
四、課題的實踐意義
1.此項目的提出是在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必將在增強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夯實人文精神底蘊的前提下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需求,成為新世紀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2.該項目科學地將以行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和人文精神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為解決社會企業日益國際化的需求與高職英語教學之間的矛盾提供了較好的途徑。高職英語教學在以行業需求為指引的前提下,明確了英語教學的目的性、指向性和功能性;而有效地將人文精神培養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中,必將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方面的綜合素養,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增強職業道德操守等方面的基本素質。
3.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高職教育不但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健全的人格。美國教育家赫欽斯說:教育的目的,不在制造基督徒、民主黨員、工人、公民、律師或商人,而在培養人類的智慧,由此而發揚人性,成為仁智的人。其目的是人格,而不是人力。
4.能夠有效地彌補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的不足,即:只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人文精神培養。該項目促使高職英語教學不僅僅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傳授語言知識,還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了解英語所反映的人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促進心靈的完善,實現人格的提升。英語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文化交際能力,增強學生人文知識和人格完善教育。
5.必將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產生巨大的沖擊力,改革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促使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學習先進的職業教育理論,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
6.將豐富英語課堂教學,極大地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該項目注重英語文化知識的滲透和人文精神的培養,以行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設計,比起單純的語言知識的教授必將更大的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自主性。
五、項目的實踐成果
1.教師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使其自身素質得到提高,教學理念得到更新,科研和業務得到提升,從而更好的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更多的具備人文精神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2.學生通過運用英語,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產生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愿望,教師的職能從傳授變為指導服務;學習的目標由單一到綜合;學習的空間從封閉到開放,從課內到課外延伸;學習的過程從認識到實踐,拓展思維的訓練,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真正地能夠學以致用。
3.高職英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教學理念大改觀。
4.通過該項目的研究和實施,打造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方面的特色,提升學生英語素質方面的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