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就業這個話題,是個熱點,也是個難點。結合作者的工作經歷,從大學生就業的現狀、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三方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問題 措施
一、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據統計,2014年,中國將有727萬名研究生、大學生畢業,外加2013年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預計2014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10萬。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就業的形勢依然很嚴峻。
二、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大學生就業上普遍存在以下誤區
(1)就業地點選擇。習近平在天津考察時,他勉勵當代大學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轉變擇業觀念,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很多大學生找工作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是工作地點,地處大中型城市的單位愿意去的大學生較多,這一點對于從事人事工作的我們深有感觸。以地勘行業目前的就業為例,在近年的高校畢業生招聘工作中,雖屬同一系統的事業單位,但單位駐地在大中型城市愿意去的人較多,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地處省城的單位,有十多個大學生去競爭一個崗位,而地處州縣的單位卻會出現崗位空缺的現象,一方面,形成大學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卻出現有的單位無人可招的尷尬局面。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看,省級城市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生活也更方便,其實不然。首先,同行業同性質的單位,工資待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差距不會太大,個人成長、成才的方式和空間也大致相同,在省城工作并不必然具有先天優勢;其次,省級城市人太多,物價、房價高,生活壓力大,到哪里都是一片喧囂,而縣級市則給人一個寧靜祥和的生活和工作空間,同樣的收入在縣城可比在省城生活得更好;再次,在省級市工作的人員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上、下班途中,而在縣級市工作就不同了,每天除了上班以外的時間都可以由自己支配,而且上、下班也不必花時間去擠公交,在路上也不必為堵車而煩惱。故大學生選擇在大城市就業并不見得理想。
(2)工作單位性質的選擇。大學生在就業時很注重工作單位的性質,就業意愿從多到少排列依次是:政府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事業編制人員)、企業、其他。2013年,國家公務員,招考職位12927,招錄人數20879,審核通過138.3萬,競爭比例達66︰1,競爭不言而喻,畢竟崗位有限,我們何不理性地選擇能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的一些艱苦的事業單位甚至是到企業或民營企業打拼呢?應該相信,一塊金子到哪里都能閃光,若不是千里馬,到了政府機關也只能艱難前行。
(3)對學歷的認識。近年來,很多本科生畢業時,由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選擇考研的道路。在他們看來,選擇讀研究生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避開當年的就業壓力,二是拿到研究生畢業證后會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供挑選,同時又可以拿到較高的薪酬。事實上,現在的很多崗位不搞科學研究,自然不一定需要研究生學歷,特別是國有單位在招聘人員的時候,如果是一個本科生就可以勝任的崗位,很少會考慮錄用研究生,因為按照國有體制,錄用研究生單位需要支付更多的薪酬,不劃算使用;其次是如果讓研究生干本科生的活,做不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會造成研究生人才浪費,這顯然會影響研究生的工作積極性。所以在面臨考研還是找工作的決擇時,還是應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及畢業后的就業方向,慎重決定,對大多數人而言,若能找到適合的單位還是應先就業,畢竟無論你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最終還是要步入社會就業的,若認為非讀研不可,就業后再攻讀在職研究生也不失為一種務實選擇。
(4)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們不但要解決自己的生活,還要著手考慮買房、結婚,壓力較大。于是,很多大學生特別是收入不太理想的大學生們都想是不是需要找個合適的項目來做,干出一番事業。想法無可厚非,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多數大學生剛步入社會,專業技能、管理能力還不成熟,社會經驗、資金投入相對欠缺,要想順利成功絕非易事。倘若認為具備創業的相應條件時,也必須要科學審慎決策、艱韌不拔拼搏,方有可能走向成功。俞敏洪在談大學生該如何準備就業時,說道:“我通常不鼓勵大學生在本科的時候就開始創業,除非你的創業不用花太多的錢,或者有別人不可模仿的專利。為什么呢?因為創業的背后總有創業者的一個信念,那就是想成功。而統計數據顯示,大學生由于沒有工作經驗,欠缺與社會打交道的能力。”
2.用人單位方面存在的問題
(1)專業限制。一些從事專業技術的單位,在招聘人員時,往往限制所學專業,有的時候相類似的都不可以報名。
(2)面試。很多用人單位在錄用大學生之前,均會有面試這一關。但在面試時,用人單位的面試人員很容易出現先入為主、第一印象、暈輪效應等方面的評判偏差,這樣就可能挑選不到最適合的人選。
(3)收入低。大學畢業生心理深知目前的就業形勢,對收入期望一般都不算高,但有的單位新招職工的收入都很低,甚至還不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這樣大學生一算,出去房租以外,基本生活費都快不夠了。
(4)熟人現象。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每個單位幾乎都存在,不管專業對不對口,只要有熟人在單位上班,就托人找關系想方設法地進入。這就造成一些農村里的人經常擔心,自己辛辛苦苦供一個孩子上大學,畢業以后自己沒有關系、熟人,孩子的工作怎么辦。
由于以上幾方面的原因,往往會出現大學生埋怨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而用人方又埋怨招不到合適的人選、人才流失等現象。
三、解決的措施
一是大學畢業生要轉變就業觀念,可以選擇到基層去鍛煉自己,選擇到較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去發展,而不是苦苦在大城市里投簡歷,等用人單位的電話,或為考研、考公務員而租一間小房子奮斗,每天沒有任何收入來源還要向父母要錢。
二是大學畢業生要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不要眼高手低,要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和實力,端正就業態度,從實際情況出發擇業。
三是用人單位在選擇人的時候盡量做到公平、公正,避免面試過程中的一些主觀因素影響人員的選擇。
四是國家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就業政策,加大對大學生就業支持、指導的力度,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
近年來,國家制訂了一系列的大學生就業政策,學校也經常進行相關政策的宣傳,及時向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提供就業指導和幫助,幫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四、結語
以上是對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些觀點,當然,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去進一步地調查、研究,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將是社會的一個長期話題。
參考文獻:
[1]董克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中國人事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