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互動”教學進行探討,通過在小學信息教學中實現師生、生生、人機之間互動,探索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一系列促進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互動的教學策略,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 互動式教學 新課標 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課是富含創新意識的一門學科,是非常適宜實施互動式教學的一門課程。現有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條件可以很容易地實現互動式教學,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成熟,更為互動式教學插上了飛躍的翅膀。信息技術教學的互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善思考,提高獲取、傳輸、處理與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科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方法可能會使得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厭煩。任何一門學科,先得培養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只要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在課堂上才會配合教師教學,在課后才會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更是如此。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有助于達到這一目的。
一、信息技術課現狀
按照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體驗參與,實現教與學方式的根本變革。但目前部分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時,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等多種因素限制,正在把人(教師)的演示變為機器的演示,把“人灌”變為“機灌”,學生依然處于另一種形式之下的被動學習,其積極性、主動性、自主性仍然較難發揮出來,難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教學案例:在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我的周末計劃》教學中,教師由教材的知識安排,通過教師講解插入表格的方法,動畫講解美化表格的方法,其過程平鋪直敘,只是將方法簡單地告訴學生。這樣的教學從過程到結果始終是教師單方面的注入式教學,缺乏師生互動。教學目標只能達到最低層次的落實,無法體現“教育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的落實,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互動式教學方法
所謂“互動”,是指教學活動中以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啟發、互相促進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是以和諧教育思想為指導,充分利用各種跟學習有關而又能相互作用的教學因素,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與發展,進而達到高質高效的教學效果。教學互動強調在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動,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去動,因此采用“互動”教學能充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
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互動式教學
小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動手和動腦相結合的課程,而這正適合了兒童喜歡在實際動手中學習知識,而且也只有在親自動手中才能更好掌握知識的天性。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來實現知識的傳遞,營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間,從而完成探究實踐活動。
1.教師與學生互動
一節信息課,無論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的再怎么豐富,少了與學生的互動也是空談。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既可以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遠程指導,也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關注個別學生的需求,重視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反饋意見,都是教師和學生行為互動的體現。教師既要做引路人,又要做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實現真正的“教育平等”。
例如,在上“中山休閑兩日游”一課時,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提供學生資源網站,讓學生根據問題主動去學習和探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興致勃勃地在網上查找資料、解決問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參與到課堂中,給出了對學生恰當的而不過分的指導,在這種互動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給學生創造了主動學習的條件,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和探索,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
2.學生與網絡互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屬性。顯然,網絡環境下的協作互動式學習,即有學生在交互時可以隱藏自己的某些信息,學生不必去顧及他人的想法而暢所欲言,將關注的焦點從內容的效果轉到內容本身上來等有利的一面,這一點正表明傳統教學和網絡環境下的協作互動式學習必然同時存在、互為補充和兼容并蓄。
讓學生與計算機互動交流,是學生與信息技術媒體互動的主要體現。各種益智類游戲,交互式的教學軟件以及多媒體教學網絡的使用,都為人機互動創設了很好的條件。
例如,在上鍵盤指法時,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如果在教學中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戲,學生與虛擬的警察與小偷互相比一比,看誰跑得快,鍛煉了學生的打字速度。
3.學生之間互動
英國大文豪肖伯納曾作過一個著名的比喻,他說:“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我和你還是各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交換一下,我們每人將有兩種思想。”這實際上包含有合作學習的含義。合作學習是建構主義提倡的、以多人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即將學生分成小組,大家完成共同的任務,組內成員有明確分工的互動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交流,共享信息資源,共同擔負學習責任,完成學習任務,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增進了友誼。
例如,讓學生合作完成《我們美麗的中山》演示文稿的制作,同學們分工合作,最后將單獨的幻燈片合成一個演示文稿,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還讓同學們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增進了友誼。又如,學生借助互聯網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齊心協力一起解決問題,既拓展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又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
四、互動式教學法的實效
1.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的作用。通過老師提問或者學生提問的方式及時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既能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2.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互動式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探求新知,點燃學生思想中求新求變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學生在師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有可能提出一些老師沒有預料到的、更有發散性的一些問題。
總之,新課標實施過程中互動式教學策略的實施給我們的信息教學帶來了生機,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為以后進一步投身到計算機科學事業中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對教師的教學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外,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的作用,挖掘師生的潛能,從而使課堂教學進入一個低消耗、高效率的理想境界,新課改給所有信息教師提供了發揮自己才能的舞臺,我們將繼續實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