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書連所列出中國前300名大學中,具有生物技術專業的大學115所,占33.7%。在全國,開設生物技術專業大學的數量分布情況表現為由沿海向中西部內陸遞減。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目標主要在師范類專業和非師范類專業中有所差異,非師范類生物技術專業以培養在高新生物技術領域從事研究、開發等工作,具有創新力和創業潛力專才為目標;而師范類生物技術專業以培養中、小學生物類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目標。各高校師資力量差異懸殊,生物技術專業教師數變幅為19~133人;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教師數變幅為7~9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百分比為56%,變幅為20~95%。師生比平均為1︰5,平均就業率達94%。師范類專業畢業生主要就職于省市中、小學,而非師范類畢業生50%以上選擇繼續深造,以培養高科技后備人才為主。
關鍵詞:生物技術 培養目標 師生比
一、引言
生物技術產業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主導性產業,是實現我國趕超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生產力后發優勢和跨越發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領域。同時,生物技術產業已成為新經濟增長點和基礎產業結構戰略調整的重點。產業的推進,離不開人才的發展。培育生物技術高新人才,適應生物技術學科發展趨勢,確保人才儲備是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之一。人才的培養與教育密不可分。至1998年,教育部正式將生物技術專業納入專業目錄起,至今已過去了16個年頭。本文根據武書連2014年所列大學綜合排名名單,對前300名全國高校中開設生物技術專業相關數據進行統計,以期待揭示生物技術專業實際現狀。
二、數據來源
根據武書連2014年所列大學綜合排名名單,篩選前300位中開設生物技術本科專業的大學。統計這些大學中生物技術專業的本科生總人數以及教師總數,分類匯總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數、高層次教師數(特指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以及全國及省優秀教師等人才稱號獲得者)。歸納分析各類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要求和培養目標,統計師生比、就業率、考研率以及出國深造等參數指標。
三、結果分析
1.開設生物技術本科專業的大學情況
調差結果顯示,武書連所列出中國前300名大學中,具有生物技術專業的大學115所,占33.7%。300所大學包括醫藥、綜合、語言、農林、林業,語言,醫藥、財經、政法、民族等10大類別。其中,生物技術專業主要集中出現在綜合類、理工類、農林類和師范類高校,分別占各類高校總數的70.6%、10.8%、82.6%、97.3%。
全國各省市、直轄市、自治區調研情況表明,沿海地區大學中具有生物技術專業較多,山東、江蘇、廣東、浙江、上海和福建等6個沿海省市總計有35所高校開設生物技術專業,占全國的30.7%;西藏、寧夏、青海、山西等內陸地區最少,各省份各僅1所大學開設生物技術專業。由此可見,在全國,開設生物技術專業大學的數量分布情況表現為由沿海向中西部內陸遞減。
2.專業培養目標及師資情況
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目標主要在師范類專業和非師范類專業中有所差異,非師范類生物技術專業以培養受到初步科研思維訓練,具備相關理論知識,能在高新生物技術領域從事研究、開發等工作,具有創新力和創業潛力專才為目標;而師范類生物技術專業以培養中、小學生物類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目標。
獲得生物技術本科專業學位所需學分在各高校有所差異,變幅為144.5~200學分。專業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物理學、生物化學、化學、細胞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基因組學、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及相應實驗課等。各高校師資力量差異懸殊,生物技術專業擁有教師平均數為83人,變幅為19~133人;副教授及以上職稱平均教師數為52人,變幅為7~93人;專業教師中擁有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以及全國及省優秀教師等等高層次人才稱號獲得者變幅為0~95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百分比為56%,變幅為20~95%。專業師生比平均為1︰5,其中,師范類最高為1︰4,其次為綜合類為1︰5,理工類為1︰8,最低位農林類1︰9。區域比較顯示,直轄市的師資較為充沛,上海、北京二地師生比接近1︰3;相對而言,內陸地區師資力量相對較為薄弱。
3.專業出路
統計表明,生物技術本科畢業平均就業率為94%,其中,選擇直接就業的比例62.1%,繼續深造在國內讀研究生或者出國讀研究生的比例為37.9%。鑒于師范類大學培養目的的對口性和特殊性,因此,師范類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6%,其中,僅30%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大部分畢業生就職于相關省市中、小學。
而綜合類、理工類和農林類大學中非師范類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平均亦達93%以上。其中,50%以上學生選擇繼續深造。研究表明,近年來直接就業就業渠道逐步變寬,不僅涉及幼兒園、中、小學等教育單位,還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各類生物制藥、生物研發、化學等與專業相關單位、甚至涉及銀行、保險等金融單位。
四、結論
研究表明,生物技術本科畢業平均就業率為94%,師范類專業就業率高達96%,主要就職于相關省市中、小學;非師范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平均亦達93%以上。其中,除50%以上選擇繼續深造外,有絕大部分選擇專業對口就業于生物制藥、生物研發、化學等單位。近年來,由于熱門公務員考試以及各類會計、金融等熱門經濟類考試,專業就業渠道進一步拓寬,約有10%~20%畢業生考入行政事業單位或取得相應資質進入銀行、保險等金融單位。由地域來看,在全國開設生物技術專業大學的數量分布情況,表現為由沿海向中西部內陸遞減,相應的,沿海師資力量要優于內陸地區。
參考文獻:
[1]韓新才,戶業麗,王存文.高校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創新[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32(10):39-43.
[2]郭弘藝,唐文喬.淺析生物科學專業現狀[J].中國校外教育,2014,490(7):114.
[3]郭弘藝,李世凱,唐文喬.以增強創新能力為目標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454(8):112-113.
課題來源:上海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計劃(B1-5407-13-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