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人類社會產生家庭以來,家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開始形成。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家庭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在現代社會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成為人生成長的三大重要教育基地,而且相互影響,促進一個人的全面成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中國的家庭教育,城市比農村重視,城市比農村投入得多這也是中國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城鄉差別。農村家庭教育問題日益顯現,主要問題有家庭教育責任嚴重缺位,家庭教育設施嚴重缺乏,農村家長教育觀念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有農村經濟落后,農村家長素質偏低。針對這些問題及成因,文章提出解決農村家庭教育問題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農村 家庭教育 問題 對策
一、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農村教育得到了發展,但貧困農村家庭教育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家庭教育責任嚴重缺位
據筆者調查,筆者所在渝東北開縣某鎮某小學有203名學生,其中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在農村的學生有143名,占學生總數的70.4%。有的農村小學所占的比例甚至更大。大多數父母外出,其孩子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護。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存在較多的弊端。他們在監護和施教時,較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質、生活上的滿足,而缺乏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在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即使明知不對,大多也是持一種寬容甚至放任的態度,總是認為“孩子還小,由他爸媽回來管”。導致孩子們從小就變得驕嬌之氣嚴重,放任甚至放縱的性格特點。農村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特別是那些老年人,絕大多數是文盲。因此,無法擔當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在孩子學習方面不能提供任何幫助。有些父母把孩子托給親戚朋友來監護,盡管親戚朋友對孩子非常關心,但他們的關心也主要體現在物質上,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卻較少關注。這樣極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為特征;或者使孩子產生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膽小怕事、孤僻等過分內向的性格特征。再說這些父母一般認為自己長期在外,又無人照顧孩子,覺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金錢上就盡力滿足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奢侈、浪費、不知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不良行為習慣,而且由于孩子特別是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較差,容易沾染上打牌賭錢等壞習慣。
(二)家庭教育設施嚴重缺乏
孩子的家里除了學校分給他們的教科書以外,再沒有其它書籍了。根本見不到諸如激勵孩子認真學習、道德修養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有益孩子身心發展、發展孩子藝術素質的娛樂設施極少,娛樂活動場所幾乎見不到。由于沒有健康的娛樂設施與場所,孩子們一旦放學回家,就三五成群在外面玩耍,玩一些玻璃彈子、跳皮筋、你追我趕等簡單游戲;有些孩子整天沉溺于電視劇里;還有一些男孩子一有空就召集伙伴去打牌賭錢。導致孩子們沾染打賭、吸煙、打架、偷竊等不良的行為習慣。
(三)農村學生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對孩子教育不重視
在農村,家長認為:孩子的成績與智力有關系,跟學校教育有關系,很少有人會認為,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1.學習能力是天生的,跟自己無關。有很大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排定的,與后天的培養沒有多大關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會有出息;沒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費力氣。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了,這些家長總是偏頗地認為:我的小孩可能天生讀不好書!于是在平時學習習慣培養和重視學習的觀念教育上逐漸的疏懶,甚至放任自流。
2.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跟自己無關。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認為“生病大夫瞧,孩子老師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與己無關。他們只負責從經濟上、生活上滿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學校和老師,一味感嘆孩子沒遇上好老師,甚至指責學校誤人子弟。可是,自從自己的孩子入學讀一年級之后,很多農村孩子家長都習慣性地把教育孩子的包袱完全的甩給了學校。甚至有部分家長向老師反映說,自己的孩子在家老是長時間看電視,或者在家偷東西、頑皮,家庭管不了,請學校的老師幫忙管一管。學校老師真有那么全能嗎?每每聽到這樣的反映,心里總感覺別有一番滋味。
3.只求結果,跟我的過程監管無關。詢問了很多班級學困生的狀況,發現很大一部分孩子的成績是可以提高的。他們的智力并不差,關鍵是習慣太差,學習態度存在問題,而習慣需要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也是在家校配合的過程中逐漸引導形成的。記得許多班主任都曾經跟學校領導發過這樣的牢騷,每天早上檢查家庭作業的時候,總有很多孩子交白卷,不做作業。是真的家長沒有時間管孩子嗎?還是不懂怎么管?也問了一些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成績很關注,可是對平時的作業卻并不怎么過問。殊不知,連作業都不肯好好做的孩子,怎么能讓他有顆勤奮進取的心、又怎么能讓他對待學習有個正確的態度呢?而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的拖作業,沒有了鞏固,學生的成績自然會下滑,久而久之,小學基礎知識沒有扎實掌握。學習成績不好也直接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下降。這中間教師有責任,但家長更難辭其咎,或者說,在學生還沒有很強烈的學習興趣之前,家長的引導占了很重要的作用。
4.盲目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也有些農村家長說,我們同村的孩子中,有的孩子家長根本不管孩子,可這孩子怎么就學習好,習慣也好?怎么說呢,這種個案是存在的,但是并沒有普遍性。這些個例的孩子或許還是家庭不幸、或家長生活過得艱苦導致孩子思想的早熟而能約束住自己。可是大部分的小學生應該說還不具備這樣的自我約束能力,所以家庭教育在小學階段尤其重要。
5.本末倒置,亡羊補牢。農村小學教師多年的經驗使我認為:小學時期如果能在這6年當中把基礎知識掌握扎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養成基本的自我約束能力,到初中倒是可以放開一些,而到高中呢,除了關注孩子的思想動態,其他的可以更放開一些。可是現狀是:許多家長基本上在孩子讀小學時放任,到上初中才意識到自己孩子的成績不好,然后重視;到高中的時候,尤其快高考了,更多的家長才開始高度關注,甚至放下工作陪讀、專門給孩子燒飯送飯!真有種本末倒置的感覺。對于成績中下的孩子而言,到快中考、高考了再高度關愛,怎么著也有點亡羊補牢的意味。
二、農村家庭教育問題的成因
(一)農村經濟落后
受經濟狀況影響,大部分農村家長為了維持生計而不得不拋下子女離開農村到城里去經商打工,將更多精力用在賺錢養家糊口上。有些留在農村的家長也是整天忙于勞動,很少有閑暇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沒有更多的精力來教育孩子,也就導致了許多家長將教育孩子的任務交給了學校和教師。因農村經濟落后,大部分家庭條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決溫飽問題,家長們根本無能為力從事家庭教育設施建設,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
(二)農村家長素質偏低
由于文化水平低,農村家庭教育的質量都非常低,遠遠不能適應培養現代人才的需要。許多農村家長認識不到文化知識對子女成長的意義,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子女的教育責任和義務,忽視家庭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謾罵教育,棍棒教育成為了常見的方式。有些家長甚至天天賭博打麻將,哪有心思管孩子,這些家長“言不端,行不正,識無知”怎么能夠教育好孩子呢?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和諧的夫妻關系,給孩子學習上、生活上會有更多的溫暖、關心和幫助,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如果是不和諧家庭成員關系,會直接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譬如夫妻關系不和,經常口角爭吵,甚至摔東西,扭打,天天吵離婚,有的常常精力在外,不管子女,這樣的家庭怎么不嚴重傷害孩子的心靈呢?讓孩子從小產生了冷漠、孤獨、自卑、仇恨等心理。這叫“自身不正,無教可施”“上梁不正下梁歪”,讓孩子從小善惡難辨。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素質對孩子影響是綜合的,相互滲透,缺一不可。作為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根據自己的條件,揚長避短,加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決農村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所說:“現今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締造我國未來的歷史,因而也是締造世界的歷史”。陶行知說:“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其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家庭教育是學校、社會教育的基礎。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社區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凈化社會風氣。而對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可以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在未來的命運。為了改變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針對以上問題我建議:
(一)社會、家長、學校共同關注農村家庭教育問題
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農村家庭教育作為重要任務來抓。要認真做好農村家庭教育指導、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規范化。
政府應該適當加大對農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設立農村家庭教育基金,應付必要的農村家庭教育支出,確保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正常運行。政府要盡最大可能挖掘農村教育資源,大力創建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場所。盡最大努力發揮農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農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采取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來解決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
家長要想方設法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創設豐富的信息環境來幫助孩子擴大視野,培養其探索的興趣和習慣以及陶冶情操。家長可以利用電視機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節目,指導孩子收看;可以帶孩子到具有教育意義的場所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以為孩子選購有關書籍,訂閱報刊雜志,并堅持與孩子一起閱讀、欣賞。
要辦好寄宿制學校,為孩子創設安心學習、快樂生活的良好環境。使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能放心地把孩子委托給學校管理,由教師負責孩子的學習、衣、食、住、假日生活等內容。學校教師要當好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教師應該多奉獻一份愛心,給孩子多一些關注。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應多多留意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在生活中的煩惱,在感情上的困惑等,以彌補家庭教育責任缺位及遠離父母給孩子帶來的親情缺失。
(二)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家長素質
農村中小學應注重宣傳活動,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學校章程,規劃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教學管理,采取多種措施,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農村學生家長整體素質。
學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將提高家長素質當成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學校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出提高農村學生家長素質的長遠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要根據家長的實際需要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定期組織家長來校學習,提高家長素質和教育素養。家長學校的授課形式應靈活多樣,可以采用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家庭教育論壇等形式。家庭教育論壇內容既包括知識講座也包括家長發言、提問,使家長、教師形成互動,在互動中交流經驗,提高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將提高家長素質和提高家長實施家庭教育能力緊密結合起來,側重培養家長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識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終實現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質量的目的。
(三)加強家庭道德建設
從青少年犯罪中了解,有50%以上是出于家庭的影響,而這些家庭道德建設上存在許多問題。如父母本身道德素質敗壞,常常會誘發子女產生不良行為;殘缺家庭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許多不利影響;家庭教育失當使孩子變壞。所以,加強家庭道德建設十分重要。家庭是人格互動的單元,只有形成家庭高尚情操,道德規范,才能維系和諧的家庭關系,保障家庭溫馨幸福。家庭道德建設中著重是應該加強傳統倫理道德建設:一要講孝悌,孝悌就是在家孝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家長自己不講孝道,子女照樣也不會孝敬你。孝道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道德,精華方面我們必須繼承,用現在的話就是尊老愛小。二要講愛護,家長對子女有護養的義務,教管責任,過去“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就是承擔護養教子的責任,就是要子女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志,現代意義講就要教育子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學習,成為國家有用人才。三是講和諧,古人講:“家和萬事興”,要克服重男輕女思想,阻止家庭暴力行為,禁止買賣婚姻,重婚納妾,賣淫嫖娼等丑惡現象。杜絕“第三者”插足的婚外戀,努力創建學習型家庭、節約型家庭、平安家庭、無黃賭毒家庭,使農村每個家庭真正成為和諧的家庭。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意味深長指出:“如果你給祖國和人民養育了優秀的兒女,你就在自己的身后立下了一座活生生的不朽的豐碑;如果你養育的子女不爭氣,成了社會的敗類,你就留下了可恥的罪行。”社會的發展對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途徑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家長一定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學的態度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物質基礎和心理基礎,積極創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教育環境;作為學校、教師,應充分了解當前農村家庭教育的總體現狀以及不同學生家庭背景,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以達到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根本目的。當然,要徹底改變農村家庭教育較落后的現狀,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總之,處于經濟落后,家長素質偏低條件下的農村家庭教育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共同關注,努力創建優良的家教環境,切實提高家長素質,優化農村家庭教育,充分發揮農村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融為一體,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應,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農村學生的整體素質,實現育人的目的,促進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