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公共事業(yè)等改革進程的推進,人民群眾的利益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社會不安定因素也在這種情況下不斷增加,影響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黨和國家在新時期里必須加以重視并予以解決的問題。我黨在革命時期及國家建設進程中,堅持走群眾路線,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將馬克思主義群眾理論與中國革命群眾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取得了突出的發(fā)展成果。在新時期,我黨要與時俱進,找出工作中的問題,不斷完善群眾工作方法,使群眾路線走向更為成熟的發(fā)展道路。分析了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能夠為黨建工作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新形勢 群眾工作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我黨自建黨以來,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堅決踐行群眾工作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長期的革命和國家建設的實踐中,我黨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共同為國家的建設、人民事業(yè)做出不懈的努力。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密不可分。在新形勢下,國內外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國的發(fā)展面臨著更多復雜情況。為此,我黨更應該密切聯系群眾,堅持走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使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國家建設中來。從這個角度來看,做好群眾工作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新形勢下做好黨的群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做好黨的群眾工作是國內外形勢變化的要求
所謂的新形勢,從國際角度來看,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的逐步形成,國際政治經濟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國際局勢更為復雜,國與國之間的沖突、局部性戰(zhàn)爭、國土爭端等時有發(fā)生。中國的發(fā)展使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國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也面臨著諸多的威脅與挑戰(zhàn)。從國內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我國正處在社會經濟轉型期,各項事業(yè)的建設正處在深刻的變革中,許多不穩(wěn)定因素在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為應對國際局勢的變化與國內的改革,加強黨的建設就顯得迫切而且意義重大。在黨的建設工作中,黨的群眾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它關系到我黨執(zhí)政的根本宗旨,是我黨的根本工作方法,因此,做好黨的群眾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做好黨的群眾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新形勢下,我國國內的建設逐步走入正軌,社會各項事業(yè)正蓬勃發(fā)展。然而在這種良好的發(fā)展局面下,經濟利益格局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人民享有國家建設成果的程度不平衡,不同利益主體的訴求多元化和復雜化等,這些新的情況給社會帶來許多不安定因素,容易造成社會矛盾的產生,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增加了難度。毛澤東同志曾說,有進步就會有矛盾產生。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速度比較快,而快速的社會變革帶來的不僅是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同時還有許多伴隨改革而來的社會矛盾,如勞資矛盾、醫(yī)患矛盾、干群矛盾,等等。如果不做好群眾工作,那么社會矛盾就會不斷加劇,經濟就會出現失調,社會秩序會被破壞,社會道德倫理就會淪喪,最終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就無從談起。
3.做好黨的群眾工作是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要求
我黨執(zhí)政60多年來,在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中使自己的執(zhí)政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我黨堅持了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堅持做好群眾工作,并把群眾工作作為一項優(yōu)良傳統(tǒng)而發(fā)揚光大。長期的實踐證明,做好黨的群眾工作有利于保持我黨的執(zhí)政優(yōu)勢,使我黨在執(zhí)政中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著血肉聯系,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不斷發(fā)展壯大。從建黨之初起,我黨的主要領導人就對黨的群眾工作表現出了高度的重視。比如,毛澤東同志科學地概括了群眾路線的主要內容;鄧小平同志和江澤民同志則經常告誡全黨要依靠群眾,密切聯系群眾,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吸取人民群眾的力量;胡錦濤同志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同樣指出黨的各級干部在工作中要“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由此可見,做好黨的群眾工作是一項在歷史的進程中得到不斷繼承與發(fā)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新形勢下,我黨的領導班子及各級干部只有繼承和發(fā)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才能保持我黨的執(zhí)政優(yōu)勢,提高我黨的執(zhí)政能力,把我黨建設成走在時代發(fā)展前沿的優(yōu)秀政黨。
三、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中的問題
1.黨員干部在工作中脫離群眾、腐化墮落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黨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國家方針、政策、法規(guī)的制定,都是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人民的訴求往往能夠得到回應。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黨和人民保持著緊密的聯系。然而,在長期的工作實踐當中,一些黨員干部開始腐化墮落、脫離人民群眾,在工作中大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熱衷于以權謀私,對人民的訴求不予理睬。同時,這些人以時代在變化、形勢在變化為由,將這種工作態(tài)度與腐化行為視作理所當然。這些現象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干群關系緊張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出現的。干群關系緊張無疑給黨的群眾工作增加了難度與工作量。這也說明,新形勢下加強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意識的重要性,揭示了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著力點之一。
2.群眾工作方法存在的問題
群眾方法是指群眾工作中所持的群眾工作觀念和群眾工作本領。首先,黨員干部中存在群眾工作觀念出現偏差的現象。這種偏差表現為:①認為群眾的政治覺悟與政治水平太低而不愿做群眾工作;②黨員干部缺乏群眾工作的實踐經驗,不會做群眾工作;③黨員干部害怕直面矛盾沖突而不敢做群眾工作。部分黨員干部中,就是以這樣的思想狀態(tài)來做日常工作的,在日積月累中,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信任就會日漸消失,長期以來建立的緊密關系也會逐漸瓦解。其次是群眾工作本領的問題。黨員干部本身的知識水平在應對平常的工作方面沒有問題,然而群眾工作的實踐性比較強,如果不能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那么群眾工作就無法做好。目前,我黨黨員干部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比較合理,然而在工作過程中,某些領導干部仍無法適應新形勢帶來的工作環(huán)境的變化,因而也無法采取新的工作方法。而另一些比較年輕的黨員干部則因為缺乏工作實踐經驗,而在工作中表現不佳,不能掌握群眾的心理訴求,也不能與群眾進行良好的溝通,與群眾發(fā)生矛盾后也不能妥善處理。總而言之,黨員干部隊伍中,有一部分人存在著群眾工作能力不足的問題
3.黨風廉政建設的監(jiān)督機制不夠健全
目前,我黨將黨風廉政建設歸入黨政建設的重點,黨風廉政建設成為提高黨員隊伍純潔性的重要途徑。實踐經驗表明,只有建設一支純潔的黨員隊伍,才能將黨的工作做好。黨的群眾工作是我黨日常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同樣的,只有建設一支純潔的黨員隊伍,才能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當前,我黨的黨風廉政建設正深入展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黨內風氣正在向好的方向轉變。然而,黨風廉政建設中監(jiān)督機制不夠健全的現狀影響了黨員隊伍的建設,進而影響了群眾工作的質量。首先,黨內監(jiān)督機制不夠健全,黨內一些領導干部的官僚思想嚴重、常常使用特權,而這些行為沒有人加以監(jiān)督與檢舉;其次,黨外監(jiān)督力度不夠。黨外監(jiān)督主要是指廣大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人民群眾對黨員監(jiān)督工作的認識出現了偏差,有的群眾認為群眾對黨員的監(jiān)督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因而他們就放棄了這一公民權利;而有的群眾則是不知該如何行使自己的監(jiān)督權,不了解監(jiān)督程序和監(jiān)督方法,因而也沒有對黨員干部行使監(jiān)督權。這種監(jiān)督機制上的缺陷直接造成群眾工作成為一項缺乏人員監(jiān)督的工作,于是工作中的違法亂紀現象也就層出不窮了。
四、新形勢下改進黨的群眾工作的方法及對策
在新形勢下,要想讓我黨的群眾工作取得新的成果,那么黨員干部就要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找到一種與當前國家建設深相契合的工作模式。下面筆者就來探討新形勢下改進黨的群眾工作的幾點對策。
1.杜絕形式主義,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形式主義是很多組織機構的工作人員會犯的錯誤,為了使領導滿意,為了自己的“政績”,許多黨員干部都會搞形式主義。可以說這是一種積弊。正因為形式主義的頑固性,我們越應當在工作中強調形式主義的危害性,同時堅決杜絕工作中的形式主義。群眾工作本就是一項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的工作,關注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如果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搞形式主義,那么人民群眾的利益就無法得到保障,就違背了“一切為了人民”的初衷,也違背了我黨執(zhí)政的根本宗旨。因此,我黨要想做好群眾工作,就應該杜絕形式主義。
2.提高黨員干部的素質,轉變工作理念
隨著社會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各種社會矛盾也在不斷顯現出來。而不斷增長的矛盾要求黨員干部在工作過程中提高協調能力,妥善處理黨和群眾之間、政府官員和百姓之間、國家和公民之間以及不同的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我黨以往的工作方式就是說教式的,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抱持的是一種高姿態(tài),在處理矛盾時甚至會與對方發(fā)生肢體沖突。新形勢下,這種工作理念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工作環(huán)境。針對目前的處境,我黨要做的是提高黨員干部的整體素質,轉變工作理念,變以往的以勢壓人為平等協商,要坐到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做好與群眾的溝通工作。
3.注重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群眾工作者和群眾領袖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所以,在黨的群眾工作中,要充分注意發(fā)揮人民群眾的力量。我黨一直注重在群眾隊伍中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工作骨干,這是黨為群眾工作開發(fā)新的力量源泉的舉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支持群眾組織和社會群體中的精英人才,可以提高黨群關系的密切性。與此同時,黨也可以通過群眾工作者來了解人民群眾的訴求,從而使黨的群眾工作能夠更為貼近群眾,更加科學合理。黨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群眾工作者有以下幾種方式:首先,在群眾團體中工作的黨員同志要努力贏得群眾的信任,要在群眾隊伍中發(fā)揮作用成為骨干力量;其次,黨要幫助群眾團體中的骨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觀;此外,黨還要幫助群眾組織中的骨干力量進一步提高威信,從而在工作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使黨的思想、方針、政策能夠通過這些群眾自治組織和社會團體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實。
五、結語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歸根結底依靠的力量還是廣大的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體。因此,作為執(zhí)政黨,我黨對待群眾工作要秉持嚴肅的態(tài)度,在工作中要給予它足夠的重視,同時要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如此才能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步伐,穩(wěn)定發(fā)展大局。
參考文獻:
[1]余明剛.用群眾語言做群眾工作[J].新湘評論,2010,(01).
[2]鄧德偉.試論鄉(xiāng)鎮(zhèn)基層干部如何做好農村群眾工作[J].清遠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3]李景田.90年來黨密切黨群關系、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經驗和啟示[J].新湘評論,2011,(15).
[4]張榮臣.新形勢下密切黨群關系的路徑選擇[J].領導之友,2010,(01).
[5]劉景旺.論密切黨群關系的重大意義[J].中國商界,2010,(01).
[6]汪建新,李明.社會轉型期黨的群眾工作現狀分析[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1).
[7]唐蓮英.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群眾工作的新視野[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