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針對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如何調動課堂,師生雙邊活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引起興趣,才是最好的辦法。怎樣從興趣出發,結合實際談談我的做法。
關鍵詞:挖掘教材 激發興趣 參與意識
怎樣以新理念、新思維、新形象塑造出新課堂,把理論性強、內容抽象的思想政治課上好是每個老師都在思索的問題。從書本中走出來,擺脫教材內容的束縛,打破條框的界限。豐富學生的知識閱歷,拓寬視野,而且能提高其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可以把課堂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通過精心設計導言課來激發學習興趣;第二階段是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采取多種方法不斷鞏固學習興趣;第三階段是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來發展學習興趣。
一、深入了解學生,為學生找準學習的基本點
第一階段,通過精心設計導言課來激發學習興趣。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他必須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課堂興趣,確立自己課程吸引力的教師。而每一學年的第一堂課能否吸引學生,是能否激起學生對自己所學課程產生興趣的前提。因為對每一堂課的導言,怎樣給學生產生好奇和期待的心理,教師如果能抓住學生這一特殊心理精心設計,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課堂興趣,確立自己課程的吸引力是十分必要的,使學生覺得教師的講課“有味”,學科的內容“有意思”,就會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這對以后的教學無疑會有幫助。
例如,初二《豐富多彩的情緒》一課,設置幾種情緒情景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景1]: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你感到——
[情景2]:當你聽到我班在趣味運動會取得第一名時,你感到——
[情景3]:看到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圖片時,你感到——
[情景4]:路上有泥水,汽車開過來濺了你一身時,你感到——
[情景5]:上課犯錯誤了,老師要找家長,你感到——
[情景6]:跟自己的好朋友吵架了,你感到——
[情景7]:在2008年北京奧運運會上,看到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
這樣設置的教學情景,改變空洞的說教,讓學生在氣氛的渲染下心有所悟,既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加深了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學生感受政治課的豐富、生動與深邃,使學生感到政治課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備課時就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考慮,全面設計。
二、認真挖掘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教材內容情景化,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
第二階段,是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采取多種方法不斷鞏固學習興趣。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如在“豐富多彩的情緒”一課學習中,我設置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讓學生描繪出在不同情緒下的“自畫像”。畫出你情緒變化下的面部表情。把幾個畫的面部特征明顯的作品用投影展示出來,讓學生們認真觀察,總結情緒的變化。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把課堂活起來,這樣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把教師單純向學生傳授教材中的固定的知識,轉變為提供相關的數據、材料、事件、問題和想法,為學生通向知識的殿堂鋪平道路,創設出一種教學氛圍,一種能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答案的教學氛圍。讓每名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挖掘有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學中,我們還應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上,放在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而培養創新能力正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啟發、引導學生善于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于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等。如按照社會主義的道德標準,“八榮八恥”的判斷準則,隨時注意自我約束和自我不良行為的矯正,規范自身言行,并懂得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去分析闡釋各種社會現象。
三、樹立“參與意識”,發揮45分鐘以外的教學效果
第三階段,是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來發展學習興趣。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樹立“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做到走進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因此,不僅注重課堂又要走出課堂。不僅要把學生作為學的主體,而且也要看作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發揮其主動性、能動性,達到鍛煉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大多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實行灌輸式教學,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記和聽。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教學,就是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出發,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參與,更好地發揮其主體作用。比如,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談自己的親身經歷,談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當眾提出來,然后發動同學們一起“會診”,從課本中尋找“良方”,運用心理品質的有關知識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許多煩惱,諸如人際關系、考試焦慮、心理障礙等。學到的法律知識也能幫同學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糾紛和問題,諸如消費糾紛、維權方式等。同學們放棄往日對思想品德課枯燥無味的偏見,認為學習這門課很實際、很有用,能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能為人生指明正確的航向,也就使他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起來。政治教學承擔著兩種使命,教書的同時還要育人,不僅是教會學習教材理論知識,還要學會理論聯系實踐,學會如何做人。在這樣兩個問題下,學生開始自習教材內容,弄懂學科的定義,寓教于樂,真正使思想政治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課程。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這種途徑外,還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躍出課本,走出課堂,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多方實踐來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用所學知識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但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思想政治課有用、有價值,從而真正愛學、要學這門學科,達到教育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成立興趣小組和開展社會小調查。在興趣小組里,我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報刊,讓大家了解、熟悉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并開展時事知識競賽、新聞背景分析等活動。另外,也適時地開展了社會小調查,如在講到“豐富多彩的情緒”時,我要求學生親身體驗,并在課堂上發言交流。這樣就增強了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總之,在政治教學中如能恰當地、巧妙地設置情境,點燃學生心底的興趣之火,變外部說教為內在需求,化枯燥為生動,變沉悶為輕松,化抽象為具體,變平淡為神奇,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勝的效果,使政治課充滿生機。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即真正體現出學生認知主體的作用。只要教師善于激發學習興趣,并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不斷地鞏固和發展這種興趣,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會起到從思想到行動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