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高職學生是邊疆地區高素質建設人才,對高職學生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通過教育引領、制度建設等,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體系教育
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居于統治、引導地位的社會價值體系,是一個國家意識形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任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要求社會成員具有相應的價值觀念,都需要一定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價值取向,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部分。黨的十八大提出“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邊疆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是高素質勞動力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在云南邊疆橋頭堡戰略背景下,不僅要加強高職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還必須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幫助他們形成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建設優秀人才。
一、邊疆高職學生思想狀況的特點
筆者近年來連續承擔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教學工作,出于教學需要對學生的政治思想狀況作過一些調查研究,發現在本校學生中普遍存在價值觀模糊甚至錯誤的問題。
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第一,價值取向以個人為本位,價值觀相對模糊。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評價能力較強,有為社會和國家服務的愿望。但是道德實踐能力較弱,特別是少數學生明知是不良行為卻控制不了。有少數人認為只要不危害他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違法也可以。在價值觀調查中發現學生價值觀相對模糊,高職學生更加關注自身發展,對個人目標的選擇趨于理性和務實。少數學生的價值目標較為偏執,以自我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表現看,也是個人本位思想占有一定市場,消極因素是客觀存在的。第二,大多數學生認為信仰信念對個人很重要,但是也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對信仰信念很淡漠和忽視。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堂教學中有近半數的學生對“多黨制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發揚民主的最主要方式”“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逐漸融合走向趨同”“私有化是我國未來的必然趨勢”都表示了“現在難以判斷”;有的學生說不管實行什么制度,只要民強國富就行;超過60%的新生參加了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有67%的同學有入黨動機,但是在有入黨愿望的學生中,高達80%的人承認自己入黨動機不純。在課堂調查中發現超過半數的學生缺乏信仰,對信仰的理解有偏差。近60%的學生表示自己信仰自由,又說不清自己的具體信仰,只有個別學生旗幟鮮明地表示自己信仰共產主義。這說明學生當中也存在當下中國社會的通病:信仰缺失。同時說明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教學存在失誤,對學生的理想信信念教育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第三,由于缺乏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一部分高職學生的自我評價較低,缺乏自信心;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有的學生選擇逃避現實,沉溺網絡。由于社會競爭激烈,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學生更多地將精力投注于網絡虛擬世界,疏于現實生活的人際交往,在人際關系上容易產生受挫感。在社會多元化的今天,校園生活受到社會各種各樣觀念影響的今天,高職學生出現這些問題并不完全出人意外,但是對學生成長的負面影響卻不容我們忽視。
總的來說,我校高職學生價值觀主流是好的:他們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思想和社會責任感,近80%的高職學生具有立足現實、目標遠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堅定可行的信念。學校地處云南邊疆地區,經濟文化不發達,學生相應地較少受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相對來說我校學生來自農村和貧困山區的比例較大,少數民族也占較高比例,學生的思想較為單純,性格比較淳樸。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結合邊疆職業院校地域特色和學生的思想特點,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時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加強對邊疆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思考
1.教育高職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
社會多元化和網絡時代,各種思想觀念紛繁蕪雜,多種文化的共存使人們的思想活動具有更多的選擇性。實際上我校高職學生也表現出價值觀和思想層次的多樣性。在眾多的理論和思想面前,人們接受哪一種觀點是與他的真情實感密切相關的。情感基礎是接受某一種思想觀點的前提,也是加深認識、增強理解的基礎。恩格斯說“就單個人來說,他的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意志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因此,要使高職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了解和把握他們的情感需要,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接近學生需求;同時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情感投入,“親其師,信其道”,通過言傳身教不斷拓展高職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感教育情境,選擇具有熏陶價值的精神文化產品,豐富高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入腦”,更要“入心”,使高職學生真正從情感上、心靈上接受、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特別是地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愛國意識,努力培養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于行動,融于血脈。
2.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雖然地處邊疆,我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既有時代氣息,又融入了地方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我們在堅持校園文化的豐富多樣性的同時,也要對其加以引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校園文化,確立和鞏固核心價值體系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利用校園各種文化活動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對各種文化作出科學評判,使學生在自己喜愛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受到先進文化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
3.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滲透到學校各項制度各個環節中,形成有效教育機制
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和發展的基本規律,進行科學的制度設計,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始終得到制度的約束和關懷。建立教育過程中良性互動機制,教育效果的激勵機制,多方配合的協調機制。例如,學生日常活動及管理機制、“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等評比機制及考核辦法、高校貧困生扶助機制、心理有障礙和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工作機制等,通過各種機制的有效運行,充分調動學校各部門開展教育的積極性,本著認真為學生辦好事、辦實事、解難題的宗旨為學生服務,結合學生個人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待,想學生所想,最大限度內形成學生的心理價值認同,全面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效果。
4.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建立多維一體的結構系統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上,堅持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建立多維一體的結構系統。我國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目前面臨的是多元、多層次、動態的文化生態環境,這種文化生態環境是由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組合并形成的一個結構系統。如果僅依靠學校的教育力量對高職進行價值觀的引導,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如何營造和優化高職學生成長社會環境,引導他們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教育資源的整合。學校應該自覺地承擔起時代的責任,成為整合三方教育資源的主體或第一責任者。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9.1.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課題名稱:德宏州邊境地區青少年信仰狀況調查研究,校本課題編號:XB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