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層教學”,就是根據不同的學生,在班內進行區別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可能性的教學形式。它充分注意到個體差異的現象,并使學生各方面素質獲得均衡發展?!耙虿氖┙獭?,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各得其所,各盡所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智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優發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 個體差異 教學目標
一、課堂嘗試分層教學的提出
“分層教學”,即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幾組,再根據這分組情況在班級教學中制定相應的分層次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學過程層次化,作業布置層次化,效果評價層次化。通過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相應的目標。
傳統教學發現,學生之間差距拉大,加快了兩極分化,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進行素質教學不利。故而,學校領導提出了數學課堂嘗試分層教學的設想。我對所任的兩個班級進行了試驗。
二、課堂嘗試分層教學的實施
1.了解學生,對學生分層和目標分層
我根據學生的初步測試成績與學習態度的差異,將學生分成A、B、C三層,4人一組,每組基本由一個A,兩個B,一個C組成。由A層同學當組長。學生的分組并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在階段考慮的基礎上,對有較大進步的學生可讓他升高一個層次,對退步較大的作降級處理,把合理流動作為一種外在刺激。結合教材與學生學習的可能性,為每一層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依綱扣本,結合學生的實際,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差異,制訂適度而又有層次的教學目標。對C層以打基礎,培養興趣,規范行為習慣,狠抓養成教育為主,力爭成績接近合格;B層保證基礎,培養興趣,抓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成績力爭合格;A層是基礎較好的同學,要挖掘潛能,考試成績必須合格,而且在此基礎上要有所拔高。每節課設有上限和下限目標,下限目標則是全體學生都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上限目標是基礎較好的同學應當達到的目標。
2.備課、講課、練習、作業分層進行
⑴備課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我在備課時便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層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哪些內容對各個層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只作了解的,不同層在作業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這些都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
(2)教學分層
上課時,分層提出思考問題、啟發思維,引導大家看書學習,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層鉆研、嘗試練習。授課時,面向全體學生,使用啟發式教學。重點解決全班學生需要解決的共性問題,進行基本能力訓練,指導基本的學習方法。在這段時間里,要使A層與B層學生能基本掌握新課內容。之后,對A、B層在簡單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訓練和學習方法指導方面提出較高的要求,而C層學生仍存在困難,完成例題或閱讀教材,理解鞏固基本知識。通過輔導了解他們中存在的困難,再講解指導,使他們達到基本要求。此時A、B層同學也可輔導帶動本組的C層同學,幫助一起解決課后練習。最后10分鐘課堂檢測(練習)、布置作業。
課堂提問,是師生間最直接的信息交流方式。在課堂提問和練習中,從實際出發,較簡單的問題盡量讓C層的學生回答,使他們也有機會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同時,給A、B層的問題有適當的難度。如在“函數的單調性”的教學中,我布置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供學生選擇:
1.證明函數f(x)=3x+2在R上是增函數。(C層)
2.證明函數f(x)=x2(x∈(0,+∞))是單調增函數。(B層)
3.結合圖形判斷函數f(x)=x2(x∈R)的單調性,并加以證明。(A層)
作業分層。教學中設計多層次作業,供不同層次學生使用,從鞏固知識、檢查缺漏、培養能力三方面設計,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題組。
⑶單元考核、評價分層
分層遞進教學的評價分層主要體現在課堂問答、作業及測試中。考試命題分層次命題,采用不同難度的考卷進行測評。根據A、B、C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份試卷擬定出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個層次學生按規定完成。每次考核后,每層次的人員應作適當的變動,如B、C層中成績最好的兩名學生分別升為A、B層,而A、B層中成績最差的兩名學生分別降為B、C層。這樣一來,基礎差的學生感到有奔頭,基礎好的學生不敢有絲毫放松。
三、嘗試分層教學實行后的反思
自從我采用分層教學之后,雖然自己備課教課比平時付出兩倍的辛苦,但學生對這種教改方式還是很認可。它使每一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進來,能得到自己的收獲。由于第一次嘗試教改,很多方面不懂,也不成熟,在邊學習邊摸索,無論在一開始的學生分組,平時的打分評測上,還是備課、講課,和學生的交流討論中,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和難題。比如,嘗試分層教學的實施,最重要的是如何搞好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平等、沒有歧視的情況下進行。課堂嘗試分層教學不是降低教學要求,放棄后進生的基礎教學,而是有意識地促進各層次學生的內在潛力的充分發揮,逐漸向整體優化發展。但現在班級中獨生子女較多,個性明顯,性格倔強,對老師的善意的勸告起逆反心理,甚至少數學生聽之任之,對學習不抱任何希望,學習態度不太端正,因而不愿接受低層次教學,甚至產生心理上的抵觸。針對這種情況,做好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啟發學生的覺悟,使其明白學習的目的性,爭做學習的主人。這一點有一定的困難,也是根本上的問題。另外,教師本人要明確教學的目的性,不是教完為止,而是要實實在在地教給學生一些知識。
總之,只要按照教學規律辦事,按照學生不同的層次,進行不同的教學,朝著整體優化的目標,一步一步地繼續努力下去,我們將會實實在在地給予學生數學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鐘啟泉,吳國平.解決中國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布魯姆.掌握學習論文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