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平臺在我國高校中已經廣泛應用,獨立學院受限于其自身發展的條件,多利用其他高校或出版社設計制作的平臺。本文就筆者所在的獨立學院所使用的新理念外語網絡教學平臺情況展開調查研究,分析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期進一步優化獨立學院對網絡教學平臺的利用。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 大學英語 獨立學院
1 引言
近些年,基于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已經廣泛地在我國開展,多媒體網絡作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也被廣大教師接受并大量的應用。在此基礎上,國內很多高校、出版社還開發出獨具特色的網絡化教學平臺,來幫助學生在課外學習英語,使學習的手段更加的多樣化。國內的獨立學院局限于其發展現狀,不可能自主開發獨立的網絡化教學平臺,但是通過購買利用第三方開發的網絡教學平臺,仍然可以讓學生參與網絡化的學習,豐富課外的學習方式并提高學習質量。本文主要以筆者所在獨立學院所使用的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研發的新理念外語網絡教學平臺(V5.0)使用情況為根據,展開調查研究,重點關注網絡化教學平臺使用出現的主要問題,并探討相應的解決辦法。
2 平臺使用情況介紹
筆者所在的學院是四川省唯一的一所酒店管理類本科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學生在大一大二兩學年開設大學英語課程,每周兩次共4課時。按照學院制定的最新教改方案,對2013年入學的新生,大學英語教學采用了基于多媒體網絡的項目學習(PBL)和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并把每兩周中的一次(2課時)英語課作為聽說課,在學院專門的語音實驗室上課,使用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中的《視聽說教程》作為教材。新理念外語網絡教學平臺(V5.0)正是基于本套教材所設計的網絡學習平臺。大學英語教研室專門制定針對新理念外語網絡教學平臺使用的要求,規定學生每個月應該至少花兩小時在網絡平臺進行英語學習,學習的內容包括平臺中《視聽說教程》的單元內容,以及欄目inside-out中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練習題,并在每單元學習結束后進行單元測試。教師在每個月的月中和月末統計學生的學習時長(50%)和單元測試成績(50%),并給出相應成績,學期末給出網絡教學平臺學習的總成績,占期末總評成績的30%。
學生通過自己的賬號密碼登陸平臺進行學習,登陸后平臺的后臺開始計算在線時長,點擊單元學習和inside-out進入學習,后臺計算出學習時長。點擊單元測試,完成后并提交,后臺自動就算出測試成績。教師通過教師賬號和密碼登陸平臺進行監控,并能夠評閱學生提交的作業,檢查在線時長和學習時長,記錄學生單元測試成績等。并且通過平臺的各種功能,分析學生在線的學習情況(如平均學習時長,每天學習時長,失分較多的題型等等)。由此可見,該平臺一方面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登錄進行學習,另一方面要求教師隨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
3 出現的主要問題
3.1 學生反饋的問題
首先,是網絡接入問題。由于該網絡教學平臺設置于學院服務器上,學院的服務器穩定性有待提升,因此不時有學生反應無法登陸平臺進行學習。這個問題實際是硬件設備問題,但卻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部分學生在嘗試數次無果后,就放棄了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這也成為學生不愿意使用平臺的借口。另外,是學院學生寢室沒有完全的網絡覆蓋,寢室開通網絡成本較高,導致很多同學不得不去圖書館或者校外網吧登陸平臺,從而降低了平臺的使用率。總的來說,要順利的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學院的硬件配套設施必須跟上發展的需求,為學生提供便捷的網絡連接方式。
其次,是平臺學習內容問題。根據筆者在學期末制作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學生認為在inside-out欄目中應該增加完整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模擬試卷,而不僅僅是現有的單項訓練(僅包括聽力和閱讀訓練),同時還應該增加更多的聽力聽寫部分的訓練內容。另外,是單元測試難易度問題,有近50%的學生反映單元測試難度偏高,測試成績過低,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另一個反饋較大的問題是單元學習內容和視聽說課程教材內容完全一樣,并且沒有提供更多的注釋和講解,對于學生自學有一定的影響。筆者認為學生反映的第一、三兩個問題是值得平臺設計者思考的,在新的版本的平臺中可以對這兩個方面進行更好的優化。對于第二個問題,即單元測試難易度問題,筆者認為不能夠僅僅依據學生的反映而得到真實的信息,畢竟學生主觀愿望是希望每次測試都得高分,如果試題難度低當然容易得高分,但是并沒有檢查到學生對單元知識點的真實掌握情況。因此單元測試還是應當依據單元內容和要求設計題目以及難易度。
3.2 教師反饋的問題
筆者通過和其他平行教學班的教師的交流以及問卷調查,發現教師認為網絡教學平臺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學生對平臺的利用率問題;平臺使用的效用問題。
學生平臺利用率是指學生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頻率和時長。使用頻率可以由要求的使用時長決定。筆者所教授的班級要求每個月至少有兩小時的學習時長,學生可以自行安排,有的學生每周都學習半個小時,有的學生可能會在月末突擊學習。使用時長主要是教師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教師登陸端口所能查看的學生學習時長。經過在學生中的調查了解,發現是部分學生上網時就登陸平臺,隔幾分鐘點下鼠標,讓平臺記錄時長,但自己卻在做別的事情(如瀏覽網頁,打游戲等)。這是學生利用了平臺計時設計的漏洞,對教師給出學習時長這部分成績也造成了困難。因此教師在使用這項功能時,更應該看中登陸時段和每個登陸時間點的登陸時長。
平臺使用的效用問題,也就是網絡教學平臺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效果和作用。通常情況下,教師是通過查看學生單元測試成績,批閱各類型的練習題型來判斷學生使用的效果,但是其成績的真實性也需要核實。畢竟學生都是自行在電腦上完成,沒有人監督完成的過程,就可能出現抄襲舞弊甚至是直接利用網絡搜索答案等行為。對于網絡教學平臺使用的效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重新設計評價系統(比如卷面筆試,口語等),來判斷學生利用學習平臺學習的真實效用。
4 結語
雖然本文主要是針對獨立學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網絡教學平臺使用存在的各種問題,但是網絡教學平臺對于大學英語課堂之外的教學意義重大,是對課外學習的很好的補充,并且問卷調查也表明,大部分學生(78%)是原意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來學習英語的,對于其中的視頻片段學習,人機對話功能都是持很積極的評價。因此,在網絡化時代的今天,將網絡化教學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是大勢所趨,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各種問題,以期各獨立學院能夠更好地利用網絡化平臺,開展更為有效的大學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蔡基剛,武士興.引進多媒體網絡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J].外語界,2003,(6):4-9.
[2]蔡基剛.后大學英語教改依據與對策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0,(3):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