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中西點專業的中職學生無法快速實現與職業對接的原因,從專業教師的角度,闡述了如何去幫助學生快速實現職業的對接。
關鍵詞:中西點專業 快速 崗位 職業對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西式面點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各大、中型酒店、食品廠以及西點店,對于中西點專業畢業的中職學生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而中西點畢業的學生也必將成為這個行業的主力軍,然而目前廣大中西點專業的中職學生在就業后普遍都存在一個通病,就是不能馬上適應行業崗位的需要,無法快速實現與職業、崗位的對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缺乏創新的意識。因此,如何培養學生適應將來的工作環境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綜合的職業能力、縮短學生就業上崗適應期,是我們中職院校的專業老師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中職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是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而并非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指一個人在學習職業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能夠影響活動效率、使職業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個體素質和個性心理特征的綜合。如何能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增強職業競爭力,快速實現與職業的對接,我覺得作為中職院校的專業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為了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養成,應該提倡行動導向式教學模式
我們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主要的追求目標就是把所有的教學計劃內的知識強加給學生,只注重最終的結果,即究竟學生掌握了什么,而忽視了能力和方法的培養。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最終只能導致學生只知道結果,而不能去應用,不能去舉一反三,更不要說創新了。而在新的行動導向式教學模式中,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通過構建與理論相對應的情景模式,設立相對應的項目、任務,叫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通過角色的扮演來獲得理論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同時對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巨大的作用。
二、專業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觀念,進行角色的調整
在整個行動導向授課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不再像傳統教學那樣以教師為主,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構建學習情境,組織學生參與,在整個過程中只充當建議者,只是起到知識的咨詢。而學生恰恰相反,應當充當整個行動的主導者,在整個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基礎文化知識、實操技能的提高;同時又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像學習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的提高、創新能力的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除此以外,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還應該設置特殊的學習情境,逐步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培養遵守時間和紀律的習慣、用于嘗試和正視挫折的習慣。相信經過這樣的行動導向式教學后,不僅學生的理論水平、技能水平會上升一個臺階,同時使學生有了較好的職業道德,且具有一定的成本核算、經營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節約習慣,在將來就業時,一定可以盡快實現職業的對接。
三、專業教師要加強與外界的交流,了解行業動態,及時把握行業的最新信息
在行動導向授課的過程中,雖然學生是中心,但卻與教師息息相關,離開教師也是無法完成的,從前期準備工作資訊信息的整理、制定教學計劃、構建教學情境、學習任務的實施直到學生完成行動任務后的評價,學生反饋意見的收集指導,每一個步驟都離不開專業教師的統籌安排。所以,實施行動導向式的教學對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要求是更高的。因此,作為中職院校的專業教師要加強與外界的交流,了解當下食品行業的動態,知道企業對接崗位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在課程情境設置時才有所傾向,更加準確地把握職業能力培養的動向,把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與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就業時具有更強的適應力和競爭力。如何加強與外界的聯系,最好的辦法就是“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即要求專業教師到相關的餐飲企業掛職鍛煉,或者到相關的企業對接崗位進行實習;也可以通過帶隊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的方式實現。“請進來”是指把行業專家、優秀畢業生請到學校里來,傳授他們的成功經驗,使學生學到最貼合實際的具有操作性的知識,在技能訓練的同時,滲透職業理想、行業文化以及企業對人才的技術和管理能力的要求。
四、摸擬食品生產車間,培養學生適應能力
食品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已經從原來的僅僅要求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逐步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如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互助思想、良好的職業道德等。在我們傳統的實習教學中,往往只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新的模式在實習教學中進行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實習教學中模擬各食品企業的生產車間,如把實習間當作大酒店的廚房,進行情景化教學;還可以把實習間當做各種餅店的操作間,讓每一位同學輪流模擬擔任各種職業角色,像企業的烘焙技術總監、班組長、烘焙師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在不同的職位不僅明確了各個生產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又能了解每個不同崗位的職位要求,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不同的崗位帶給自己的感受,對將來就業崗位的選擇提供一個參考。另一方面,學生在不同的崗位也可以學會換位思考,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通過這種情景式教學,學生可以既能促進學生扎實掌握各項技能,又能增強其適應能力,為學生迅速地變換角色、適應企業要求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加強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教育
職業道德是西點師就業的基本條件,更是創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諸如服務意識、合作精神、禮貌待人、責任心強等。在專業技能課教學中,應將職業道德、食品安全、規范化、標準化生產操作工藝的內容納入日常教學中,促進學生就業實力提升,為企業輸送職業道德高尚、技藝精湛、操作規范的優秀員工。
作為中職院校的專業教師,如果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轉變自己的角色,實現教學課堂與崗位的零距離,相信我們的學生在就業時一定可以快速地適應自己的崗位,快速地實現與崗位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陶林.淺談就業導向對中職學校課程改革的影響[J].青海師專學報,2007,(s1).
[3]教育部職成司,職教所.職業學校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與教學模式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楊學富.提高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職業教育,2010,(08).
[5]姜大源.職業教育教育思想的設計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6).
[6]陳龍,劉秋良.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現狀調查及模塊化教學培養體系構想的研究[M].新聞天地,2009,(63).
[7]王淑玲.中職護理專業對接崗位需求技能培訓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3,(10).
[8]王樂樂,賈果玲,王玉勤.基于崗位對接的“倉儲管理”課程教學探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3,(01).
[9]黃曉梅,鞠劍峰,張爽,陳廣玉,徐亞英.與崗位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創新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