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注重問題教學,創設問題情境,發揮問題的積極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化學課堂在問題中活力四射,綻放精彩,收獲高效。
關鍵詞:高中化學 問題 興趣 質疑
問題是學生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的基石。亞里士多德說:“思維從對問題的驚訝開始。”如果學生置身于問題的情境中,在問題中思考,在問題中求知,在問題中探究,就會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學習主體的權利與幸福。所以,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問題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動學生的熱情,讓化學課堂在問題的引導中活力四射,綻放精彩,收獲高效。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之學習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學習昂揚;無興趣則無精打采,教學的實際效果在學生的興趣中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貌”。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呢?古人云:“學貴有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就是設置問題情境,用問題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為成功的課堂奠定興趣基石。
在《硫酸的工業制法》導入時,我在學生興致勃勃搶答硫酸的用途之后提出問題:“生活中硫酸的用量極大,實驗室的制取難以滿足需求,如何生產呢?”在知識上僅限于實驗室制取的學生一時間進入了“困惑”,思索大量的硫酸如何制取?等我點明這節課學習“硫酸的工業制法”后,學生的眼睛發出亮光,急不可待地翻開課本查找答案,主動的學習課堂就在問題導趣中誕生。
二、問題質疑,奠定明晰之學習
自學,是新課改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有效的自學必須是有目標、有任務的明晰學習。自學提示就是有效學習的指路明燈,是明晰學習的重要前提,有著引導自學、啟迪思維、培養能力、幫助落實的四重效益。
問題導學是提高“自學提示”有效的最佳方法。以問題引導自學行為,不僅讓學生對學習內容與任務更明晰,更能在問題的激勵中喚醒學習的競爭意識,讓化學課堂在問題質疑的引導中有呈現積極的色彩。
在學習《反應熱》時,我通過多媒體投影呈現自學提綱(如圖)。在自學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在針對性、任務性、目標性的自學問題引導下進入了積極地自學狀態,僅僅用了8分鐘學生就完成了問題的自解,5分鐘完成了小組的交流與討論。學生都為自己的“省時高效”感到驚奇,學習的信心也得到增強。
三、問題探究,引領內涵之學習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同樣,探索也是化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化學的發展。在“問題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習需要設置具有探索性和發展性的問題,使學生理解更為深刻,運用更為嫻熟,能力更為凝練。
在化學的重難點新知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自學問題的基礎上,貼近生活實際和依據高考考綱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分析,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有更廣、更深的內涵發展,理解更為深刻。
在《鈉》的學習活動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鈉”的化學性質,我在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時,首先給出問題“根據鈉的原子結構,你認為鈉可能有哪些化學性質?”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學生操作求證中,再次提出問題“Na2O能否與水反應?生成什么?NaOH是強堿還是弱堿?鈉和O2的兩個反應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鈉是氧化劑還是還原劑?為什么……在一系類探究問題的引導中,學生依靠自己的思維與實驗操作一點一點揭開了“鈉”的化學性質,對“鈉”有了更為全面、深刻的認識與理解,也讓學生在問題的解答中培養和鍛煉了深層思考的學習能力。
四、問題合作,打造快樂之學習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各科教學必須的教學形式與環節。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互動的交流中實現知識的共享、思想的交融、能力的鍛煉,能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對學習流連忘返、始終不渝。
問題是組織好合作學習最好的紐帶與橋梁。依靠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習難題,以問題為核心組織的合作學習,會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張揚自己的獨特個性,實現快樂學習,體驗合作的喜悅。就如上面“鈉”化學性質的解決中,學生4人一組一起進行實驗,一起分析老師提出的探究問題,一起討論鈉的各種反應現象,完全沒有獨學時的“寂寞”,也沒有應答老師提問時的“膽怯”,有的只是合作時的全神貫注,討論時的“面紅耳赤”,疑惑時的奇思妙想,整個課堂因合作洋溢著快樂的歡笑!
五、問題糾錯,創造發展之學習
錯誤,在“懶惰”的老師眼里是教學的障礙,讓人厭煩和苦惱的;但在“智慧”的老師眼中是學生在學習上的漏洞暴露,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是二次備課的科學依據,能引導課堂向更深更廣處發展。在化學教學中,老師應依據學生的錯誤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深度思考,在教師的點撥中、在對錯誤的全面分析中更為深刻地理解知識,拓寬知識層面,實現發展性的化學學習。
在《鹽類的水解》訓練中,我設計了一道反饋練習題:25℃時,0.1mol/LCH3COOH溶液的pH約為3,向其中加入少量CH3COONa晶體,待晶體溶解后,發現溶液pH增大。請用離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解釋上述現象。一學生指出“由于CH3COONa溶于水后發生反應:CH3COO-+ H2O CH3COOH + OH-,CH3COONa水解呈堿性,中和了H+,增大了溶液中C(OH-),因而溶液pH增大。受思維慣性的影響,這一結論受到多數學生的贊同。我并沒有指出錯誤并講解,而是讓學生以小組對關聯到的反應過程細細討論、探究,學生才最終明晰了離子的變化過程。在就錯誤資源的解決中,學生不僅復習許多舊的知識,更發現了新的知識,讓模糊的概念變得更為清晰,學生的論辯能力和驗證能力在問題的糾錯中也得到大幅提升。
總之,問題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資源,是實現主動學習的主線。我們教師要積極利用問題的導學功能,抓住時機、創造契機,把問題的作用發揮至最佳,讓問題成為學生知識增長、能力提升的階梯,讓化學課堂在問題中活力四射,凸顯高效。
參考文獻:
[1]張晟.探究高中化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實施策略[J].科教文匯, 2012,(07):120-121.
[2]陳太平. 以問題為中心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J].數理化學習,2013,(0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