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遠程教育的今天,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而在大量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同時,卻暴露出了唯技術論和單純的電子化板書等弊病,遠程開放教育是使用現代網絡信息和通信技術進行教學,與傳統教育在很多地方存在迥異的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而結合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多媒體課件,也正是遠程開放教育中資源建設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們所探討的正是如何打造出適合現代遠程教育的多媒體課件。
關鍵詞:CAI 多媒體課件 聯系教學 教育技術
如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傳統的教育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教育新體制的形成過程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經成為當今最熱門的議題。國家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在新課程中明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內容。CAI(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是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以對話方式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程、進行教學訓練的方法與技術。多媒體課件——“多媒體”的描述一般是:多種媒體的組合。“課件”是一種設計用于教學的軟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因此,所謂“多媒體課件”應該是一種經過嚴格教學系統化設計,并直接用于教學的具有多種媒體組合表現形式和結構的軟件。)成為教育界的“寵兒”,傳統的教學模式被新型教學模式所取代,教學場景早已不再是“一人、一桌、一筆”的獨角戲,尤其凸顯出學生作為主體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信息時代的教學為我們勾畫出這樣一幅美好的場景:隨著多媒體課件被越來越多的引入課堂,課堂上的“變數”也越來越大,課堂真正的活躍起來,學生們融入在學習的氣氛中,在學生們熱烈的歡迎這堂課的同時,教學目的完美的達到了,教學質量提上去了,教師們也歡欣鼓舞。
然而,如何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卻往往被忽略。多媒體課件成為信息技術的標志性“名牌”,被廣泛重視:仿佛教室里有了計算機,教師上課用的是多媒體課件,學校就與信息技術掛鉤了,就可以通過上級部門對學校教師信息技術考核了,而沒去更多地考慮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是否對教學有益,是否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幫助。
現代遠程教育,尤其重視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使用。聯系現代遠程教育的重要特點——教與學的準時空分離,教師與學員在教學場景中并不相見,學員充分掌握“學”的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任意安排學習的時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就尤其重要,而信息技術在現代遠程教育中的運用,最為直觀的就是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了。
在現代遠程教育中、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常見問題與實質:
1.缺乏互動性。現代遠程教育的重要特點就是教學時空分離,雖然它極大地突出了學生“學”的主動性,而它的最突出的缺點,就是不能很好地表現教師和學員的互動性。試想,一個問題如果在課堂上沒有能弄清楚,在傳統的學校里,我們勢必會下課后馬上請教老師,弄清它為止;而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師遠在課堂之外,我們雖然也可以借助網絡、電話等工具讓他進行現場指導,但畢竟比不上在傳統學校中的教師可以手把手的指導我們,這樣更加直觀,更符合我們的習慣,易于接受。更不必說網絡的延遲和堵塞,影響遠程指導的效果了。
2.課件制作之前缺少總體全面的規劃,沒有進行系統化的設計,想到哪做到哪兒。許多課件的制作之初,沒有一個完整系統的計劃(步驟),以至于制作時漫無目的,結果落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死循環,往往突出一個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導致兩個知識點之間過渡生硬,造成最后的“裝配”成問題。
3.“唯技術論”。很多教師舍本求末,對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性視而不見,為做課件而做課件,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多媒體課件的技術層面上。這是很突出的情況,制作者只顧追求課件的技術含量和表現能力,而忽略了一切課件的主旨——服務于教學,應該達到的教學目的。無論你的課件做的多么絢麗,多么與眾不同,最終驗證這個課件實效的還是要拿到課堂上去,到教學中去。如果這個課件的實際效能低下,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時很不適用,推廣不開。即使它在評比分值再高,再受追捧,也是與我們開發多體媒課件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4.把計算機當成電子化的傳統教具,將多媒體課件當成用電子化的黑板加板書,傳統的教學方式一成不變。
這也是很普遍的情況,經常發生在對計算機操作不太熟悉,或是缺乏對信息化教學內涵的理解,簡單的“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教師群體里:把計算機當成備課本,把鍵盤當成了粉筆。課件的內容,純粹就是以前板書的內容。使用計算機等新媒體進行教學,成了應付學校和上級檢察的招牌,新瓶裝舊酒,還是用的老一套。
5.課件制作過程中的追求細枝末節——或是過度追求界面的美觀程度;或是對課件中文字字體是否美觀、大小合不合適,耿耿于懷。
6.為豐富課件內容和說服力而進行資源堆砌,不論資源本身對教學目的的實現作用大不大,都一概加上去,弄的課件臃腫不堪,重難點不突出。
多媒體課件在制作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使用的問題:課件的實際使用者,往往并不是課件的制作者,就出現了對一些問題的考慮不周。例如,課件在互動時不人性化、不考慮課件放映時的客觀要求(如投影機亮度等)、不注重課件應用的范圍——如需要在Internet上傳播讓學員學習的課件上使用超大的信息資源(如視頻信息等),結果造成在網絡上使用起來困難的事例。這些問題,造成了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失敗,不適用于教學。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答案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而制作課件的教師缺乏對信息化教學的內涵的根本理解——使用現代化的數字信息工具教學,只是一種為達到教學目的而使用的教學手段,真正的精髓是教學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相互的角色轉變,是當前教育教學模式隨信息時代大潮的升級換代。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打造出真正適合自己,適合現代遠程教育的多媒體課件呢?深刻地把握教育技術內涵,使之與新興的信息化教育手段相結合,牢牢的緊扣教學目標,利用數字化、信息化工具較之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來實現自己的教學思想。
首先,是要解決課件的互動性。尤其是現代遠程教育比較缺乏教師面授輔導這一環節,就更要求多媒體課件具有較強的交互性質。為解決這一問題,第一步就需要我們給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當作學員,一切從學員“學”的角度出發,先于課件實際使用之前,就要意識到某個知識點是學員認知過程中可能會有疑問或掌握起來困難的,就有必要在這里的課件設計制作上加入互動的操作。在互動形式的選擇上,不能只依靠“點擊某段文字或圖片的超鏈接,轉向它的相關說明文件”的這種方式,還要引入教師的在線指導、留言回復等多種方式,切切實實地讓學員感覺到教與學互動過程的實現。
其次,我們如何解決課件制作過程中的無序性和“唯技術論”的做法?緊密地聯系教學本身,使得教學設計與課件制作同時進行。這樣既使得課件制作有了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系統理論和傳播理論的指導和支持,緊跟著教學設計的思路走,課件自然會“有序”。同時,對教學設計中因技術等原因難以實現的地方及時進行修改,避免了“唯技術論”帶來的困惑。這樣做還有個好處:與教學設計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多媒體課件每一步都緊緊圍繞著“達到教學目標”這一中心主題而服務,反映出我們的教學思路和思想,因此在教學時,無論是使用課件還是組織課本上的內容都會覺的得心應手,一氣呵成。具體落實在制作過程中,就是事先做好提綱,組織好素材,系統地規劃好步驟的先后次序,制作課件的同時,完善腦海中的教學設計,與教學設計同時推進。
對于“換湯不換藥”,把計算機當備課本的做法,只能說明沒有領會教學新模式,沒有實現教學角色的轉變,對教學新思路、新方法,手段掌握不熟練。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使這些教師加深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理解。
針對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制作中堆砌材料的現象,需要做到系統安排,有結構有層次,事先準備好材料,要使用時信手拈來,不至于給人以課件中各種資源雜亂無章,整個作品毫無頭緒的影響。
最后在課件的“總裝”階段,設身處地地為使用者著想,從實際情況出發,相應地調整課件最終的使用要求,才能到達自己追求的目的、理想的效果。
結合現代遠程教育的特點,重點在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要盡量凸顯學生的主動性。在對多媒體課件進行開發時要對學生學習規律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才能充分掌握他們的學習方式和習慣,對課件制作時工具的選擇、資源的組織、交互動作的安排等了然于胸,每每在重點和難點的設計時,才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做出讓學員能夠接受的課件。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黃甫全.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
[3]李謹縱.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訪談[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4]吳有林.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