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是高職應用型教育有別于本科學術型教育的本質特點,改革傳統“學與用”分離課堂式教學模式,構建學用一體式教學模式,是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試點,探索出了三年一貫制學用一體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對我國高職工科院校人才培養具有一定指導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職教育 學用一體教學 人才培養
一、前言
近些年,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高職教育得以發展迅速,但在全國200多所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本科的大形式下,中職及各類培訓中心培訓能力逐步增強的今天,高職教育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在我國高等教育邁向“全人時代”,高職教育生源逐年減少,部分高職院校將面臨關門的風險,如何提高辦學質量,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構建學生、家長及企業對高職教育的信心,是我國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二、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程,近年來,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及社會對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職教育得以快速發展,辦學規模迅速擴大。但當前,國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仍是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教學模式,雖經多方面改革,各大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但人才培養模式并沒有實質性的轉變,人才培養方案仍是“學與用”分離,學校教授的課程內容不能與社會生產需要相結合,培養出的人員在用人單位需“回爐”才能上崗。于是,形成了院校著急——自己培養的學生難就業,用人單位感嘆——選不到需要人才的尷尬局面。
2.現階段我國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模式方面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大多仍是傳統的2+1或2.5+0.5模式,即2年或2.5年在校理論學習加1年或0.5年的頂崗實習,教學方式多是課堂滿貫式講授教學。這與我國教育部提出的“以區域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明晰人才培養目標,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不符,也不利于高技型人才的培養,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生產實際。
(2)課程體系方面
我國高職教育專門教材比較少,近年來,雖有各級專家和高校教師編寫了大量的高職教材,但多是沿用本科教材體式,教材內容多偏重理論,實訓教學內容不足,且教材編寫人員多以教師為主,企業及現場技術人員參編者較少,使得教材內容方面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現場實際,不能緊跟我國各行業科技發展的步伐,教材部分內容過時。
(3)教學評價方面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學評價體系仍是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實踐測試”為輔的評價體系,教學評價體系尚沒形成院校、企業與社會多主體評價和筆試與實做相結合多元化評價的綜合評價體系。
(4)“雙師”型教師培養及師質考核方面
“雙師型”師質教學團隊培養上,各高職院校表面上非常重視,通過外聘及校內培養方式,打造了一批“雙師”型教學隊伍,但在使用和后期的管理方面,多是“放羊式”管理,全靠教師個人努力,使得教師不“接地氣”,埋頭功利,難以緊跟社會生產實際,徒有“雙師”虛名。
三、三年一貫制學用一體教學模式探討
1.三年一貫制學用一體教學模式
學用一體教學不改變原理論課課時量,仍沿用2年理論學習加1年實踐實習的模式,但理論課學習與實踐實訓分散在三年內,每一學年理論課與實踐實訓交替進行,從認識規律出發,按“學習-認識-再學習-再認識”的模式,將傳統2+1的教學模式,改為“0.85+0.15+0.5+0.5+0.5+0.5”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三年的學習中,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實訓交替進行,按“認識專業、認識現場——熟悉崗位、熟悉現場——頂崗實習”三個階段設置理論課與實踐實訓課程的內容。讓學生盡早接觸企業,盡快了解和熟悉他們將從事的工作,使學生從心理和技能上接納和適應工作環境。
2.三年一貫制學用一體教學課程體系
三年時間里,學生校內理論學習與校外實訓交叉進行,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適應課程體系改革,增大選修課程比重,刪去一些專業知識相關度高的課程。課程內容上應刪除或減少課程中落后的或已被淘汰的專業技術內容,結合當前行業發展情況,緊跟行業科技進步,增加部分前沿專業技術及技能訓練內容,全力推進校本課程體系的編制工作,這樣學生工作時,能很快熟悉工作崗位,盡快進入角色,成為崗位能手。
3.三年一貫制學用一體教學考核體系
考核形式的多樣化與考核主體的多元化是三年一貫制學用一體教學考核體系的鮮明特點,考核評價分為理論課教學考核及實踐實訓考核兩部分,理論課教學考核采取傳統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定量評分的方法;實踐實訓考核以學生理實結合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頂崗工作時在具體地工作崗位、工作環境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等方面進行定性考核。改革教學考核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模式,探究以學生自評、校內老師、校外導師等多主體共同參與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4.學用一體教學師質團隊
院校不僅要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更應重視“雙師”型教師團隊的管理及之后的繼續教育工作。“雙師”型教師的來源除校內培養外,可大量在校外聘請企業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校外聘請人員必須經教學理論等培訓并經考核后合格后,頒發校內認可的教師聘用上崗證方可上崗。校內“雙師”型教師學校可統一聯系并安排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建設一支緊跟行業發展、愛崗敬業的專兼職“雙師”型教師團隊。三年一貫制學用一體教學師質團隊不僅要有教師團隊,還應有一支帶領學生到現場實訓管理學生生活的生活老師團隊。每次實訓期間由一名專業課教師和一名生活老師帶隊,以便于學生在現場實訓時的管理。
四、三年一貫制學用一體教學實踐
自2012級開始,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每年選出一個教學試點班,現已有3個試點班,每試點班人數40~50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按學用一體教學體系安排教學。試點班理論課教師以原專業課老師為主,實訓課聘請校基建處專業工程師和重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專業技術人員為導師。同時,與重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密切合作,由重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提供學生集中實訓工程現場,按學用一體“0.85+0.15+0.5+0.5+0.5+0.5”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課教學與現場集中實訓教學緊密結合,集中實訓教學分散在每學期。通過學與用的結合,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認知專業,培養學生的自豪感與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強烈的探索欲望。
五、結束語
當前,大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和行業的需求,高職院校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大膽地改革與創新,探索研究適合本校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譚銀元.目前我國高院校內設高職研究所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9):20-22.
[2]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
[3]石冬喜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25-26.
[4]雷利照.高職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