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外貿人才的社會需求和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現狀,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外貿英語函電》的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并根據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設計了真實情景下的教學項目,采取任務導向的教學環節設計,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能力本位 外貿英語函電 設計理念 思路
《外貿英語函電》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國際商務英語的精華,課程內容與專業相關的各門課程深度結合,外貿函電的撰寫也是商務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必需掌握的技能之一。目前在高職示范院校中推廣的校企結合工作模式,正在成為引領和推動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主流模式。本文從具體的職業崗位群的能力需求和職業分析入手,將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融入教學體系中,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外貿英語函電》課程的設計理念和思路。
1行業分析
近年來,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中最顯眼的“亮點”,各地區各部門對外經濟貿易業務往來日益頻繁,而且隨著外貿體制改革的深入,將會有更多的部門與企業走上世界,直接參與對外貿易,這使得社會對外貿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另外,以培養外貿人才為主的國際貿易和商務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卻面臨著素質不高、就業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培養的學生缺少體驗進出口業務操作過程的機會,學生無法達到既熟悉商務實踐、又有扎實的英語實際水平的國際商務技能型人才的標準。
2課程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外貿各環節函電磋商中常用詞匯和外貿英語函電的格式、專業詞匯、行文方法與文體特點等方面的知識。
技能目標:具備扎實的國際貿易知識和實踐技能,同時又必須有良好的英語語言溝通的技能。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在外貿業務活動中正確地使用英語和對外進行各項業務聯系及通訊活動等方面的能力。
3課程設計的理論依據:能力本位教育
加拿大的CBE理論認為“教育應以能力為本位”,“能力”是包括完成某一特定職業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態度。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職業角色活動為出發點,以提供產業界和社會對培訓對象履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能力為基本原則,強調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學員具備從事某一種職業所必需的能力。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從事某一種職業所必需的能力為出發點來確定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巧用教學方法、評估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實踐模式。
4 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4.1設計理念
《外貿英語函電》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遵循“課程設置緊貼貿易流程,教學內容緊貼崗位能力,教學情景緊貼工作環境”的課程開發原則,采用“仿真式”和“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創設虛擬的外貿工作環境,通過現代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具備外貿函電的撰寫能力和在仿真的商務環境下進行外貿業務流程的操作和商務談判能力。
4.2設計思路
《外貿英語函電》課程從具體的職業崗位群的能力需求和職業分析入手,按照分析崗位職業能力→歸納核心能力→研究實際工作過程→提煉典型工作任務→重構課程內容的流程來進行課程開發,把課堂學習和實踐工作動態有機結合起來。課程整體設計思路如圖: 4.2.1 以職業能力為依據組織課程內容
《外貿英語函電》課程內容的遴選緊密圍繞典型的外貿業務活動來選取和組織,從職業工作出發,通過解構職業工作能力、提取典型工作任務來重構課程學習內容并安排教學順序,共設計了六個能力項目和相應的子項目,具體項目內容如下,項目一:開發客戶;項目二:磋商交易;項目三:達成交易;項目四:支付貸款;項目五:履行合同。
4.2.2 以國際貿易流程為依托設計學習情景
《外貿英語函電》以“國際貿易流程”為依托,堅持“工作過程、校企共建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指導思想,通過“仿真式項目——實務、實訓、實戰”教學體系,創設虛擬外貿工作環境場景,采用“任務導向”和“情景體驗”教學方法 。實務:學習并掌握基本的貿易理論、專業術語和商務英語函電的寫作;實訓:課堂仿真模擬、外貿實訓平臺及校園數字化教學平臺電子書包;實戰:湖南HEG電子玻璃有限公司實地觀摩外貿平臺;利用外貿實訓平臺,設計仿真的貿易交易過程,將平時所學到的理論轉化為技能,而且通過綜合實訓和赴湖南HEG觀摩并操作外貿平臺,更加系統地了解國際貿易慣例和操作規則,培養學生的外貿操作和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
4.2.3以教學任務來選取教學方法
《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是一門融知識性、實踐性為一體的英語技能訓練課,每一堂課均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任務導向、情景教學和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教師認真做好教學過程設計,以實現“教學做合一”,將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集成于學生的“能力實訓過程”。
4.2.3.1 任務導向教學法
任務導向教學法(Task-oriented)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和“從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通過設計一個具體任務,把學生帶入特定的事件現場,再現任務情景。任務教學法的特點在于教學中為學生安排一定的教學任務,教師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活動都以教學任務為中心。
4.2.3.2 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去設置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模擬的教學情境中去感受教學內容,并在最真實的模仿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真正地理解教學內容。
4.2.3.3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引導學生對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在學習關于申訴和索賠的內容時,教師先提供以下案例供學生討論。
Hunan Provincial Industrial Products Corporation Ltd. concluded a deal with Seow Khim Polythelence Co Pte Ltd for sales of 1000 cartons of WWD0004 20-Piece Dinnerware Set. The contract said that it should be packed in wooden cartons, marking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on each item . But the Chinese company used other packing instead in the actual delivery, and still used only English marks. Seow Khim Polythelence Co .Lt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ocal market and sales, hire people to change the packing and shipping marks. The. Seow Khim Polythelence Co .Ltd lodged the claim against the exporter.(來自湖南省商務英語技能抽測試題,2010,賀雪娟)
這是一個由于包裝與合同不符而導致的貿易索賠。老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層層導入讓學生找出案例中涉及的貿易問題和可行的解決方法,得出:If the seller failed to perform prescribed packing conditions, it shall be deemed to be a breach of contract. Hunan Provincial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Corporation Ltd. has two faults, one is changing packaging materials, the other is that the mark is not stip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So, it is reasonable for Seow Khim Polythelene Co Pte Ltd. (SKP) to lodge a claim for compensation.
面對這個索賠案例,可設置以下兩個情景:
情景1:若你是Seow Khim Polythelene Co.Ltd. (SKP)的外貿工作人員,該怎樣給Hunan Provincial Industrial Products Corporation Ltd寫關于索賠的外貿信函?
情景2:若你是Hunan Provincial Industrial Products Corporation Ltd的外貿工作人員,收到申訴函后又該怎樣回復?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利用當前的國際貿易案例和經濟類報刊雜志的國際貿易等真實的外貿情景,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論變為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操作技能,這樣學生走向社會后就可以輕車熟路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最快的速度適應社會的需求。
4.2.4以實踐性為原則開拓教學資源
學院的多功能語音室配備了交互式英語平臺和外貿實訓平臺等特色軟件,有效地輔助了教學,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創建良好的網絡教學環境,開發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充分利用電子書包與大學城空間共享案例、視頻、練習文件、學習資源鏈接等,進行師生互動交流,保證互通信息和高效交流。
4.2.5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方式
《外貿英語函電》課程從根本上摒棄傳統考試的弊端,以考核學生處理外貿業務環節的動手能力為主,綜合筆試、口試、實踐操作和過程考核等形式,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試與評價體系。考核評價分為知識考核(占40%)、素質技能評價(40%)和學習過程綜合評價(20%)三個方面,其中根據給定的情境撰寫相應函電、填寫相關單證、撰寫合同,采用口頭和筆頭上的虛擬實訓來進行綜合評定。
5課程設計突出的優勢
5.1 對準崗位設置課程內容,將教學內容項目化
根據商務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就業的崗位群,提取崗位能力、分解實際工作過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務以重構教學內容,以國際貿易流程為依托,以工作項目為引導,每個項目均設若干個子任務,分步驟地呈現在單元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對各項目的學習和訓練目的更加明確,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教學的直觀性,有利于促進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形成“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
5.2 以“實務、實訓、實戰”為教學體系,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
充分利用企業協助建設的真實職業環境,開展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本課程以學生為中心,按照“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構建外貿業務全程實踐模塊的“實務、實訓、實戰”的教學體系,即熟悉國際貿易中所包含的每個流程、依據國際貿易流程所設計的實訓項目、赴湖南HEG電子玻璃有限公司實地觀摩外貿平臺和我院電子商務協會注冊的外貿公司的運作,在教學過程當中貫穿了TAPS教學理念。
5.3 以實踐性、開放性、先進性為原則,創建科學的學習資源平臺
我院是國家信息化大學試點校園,這給《外貿函電》課程的多方位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本課程充分利用了本校數字化校園的優勢,運用了多媒體、電子書包、世界大學城空間等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建立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庫,相關教學計劃、課件、教案、校本教材、實訓實驗指導書等教學資料都已上網,師生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學習。此外,還建立了商務英語院級精品課程網站,語音室配有交互式英語平臺等特色軟件。
6結束語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不斷滿足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需要。基于能力本位的《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把外貿流程中復雜的、零散的知識點和技能串聯起來,按照國際貿易流程的六大項目,分設學習任務和設計教學情境,理論知識以工作任務為載體,核心能力與任務實現過程密切相關,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外貿英語函電閱讀和撰寫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林,馬立紅.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三次課程改革與發展趨勢[J].職教通訊,2008.
[2]曹剛.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管理,2010.
項目基金:2012年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項目和2014年外語教指委課題“網絡環境下的跨文化交際課程改革與建設”(編號為GZGZ5414-114)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