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大,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習的關鍵,而預習又是提高學習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就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過程,這個過程就稱為預習。預習不僅鍛煉自學能力,而且有益于語文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針對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淺析預習策略;首先寫預習的設計,然后寫預習的方法,最后闡述預習的檢查。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語文 預習設計 預習方法 預習檢查
《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豫,亦作“預”。可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前,學生沒有進行事先預習,是比較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首先,掌握科學的預習方法,其次,不斷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獨立的探究新的科學領域,探索新的知識,為創新技術和知識做出貢獻。語文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關鍵方法就是如何做好預習,這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
一、預習的設計
1.根據學生差異分層設計預習內容
同一個班的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素質等都存在著差異,也存在著共同的弱點,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詳細了解班上每個學生的情況,了解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在理解事物的時候,往往是獨立的看問題,不會注意內部聯系,尤其是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的時候,這樣的問題更加明顯。因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預習進行安排,盡量讓他們去體會每篇文章的詞、句、段、篇與中心內容的聯系。教師在布置預習安排的時候,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然后給予學生不同的預習目標。例如,在講述一篇課文的時候,對于閱讀基礎差的一些同學要求他們在預習的過程中,把課文通讀,盡量避免讀錯、添加、顛倒等,遇到不會的生字生詞,自己要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查閱理解,為理解文章打基礎;而針對基礎較好的同學,理解生字生詞不是問題,那么他們需要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盡量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者設立一些問題,帶著問題聽講,找出自己理解的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不斷的提高,反復的訓練。教師也要針對學生設置一些預習如:這篇文章講述了幾件事?主要說了哪件?利于把握文章脈絡的題目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漸完成第一層復習后,要進行第二層預習的訓練,使之能盡快地達到基礎好的階段,縮短全班的距離,到達一個相近的水平。
2.圍繞重點,循序漸進,抓住特點,靈活安排
基于文本的體裁不盡相同,側重點互不相同,訓練培養的能力也不同,教師在安排預習的時候應該注意結合文章的特點和培養方向。偏離重點設置的預習起不到預習的實際效果,甚至可能誤導學生。從教材三維目標出發,確定教學重難點開展預習,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的時候,有意識地將重點設成問題,引導學生自學,學生圍繞重難點訓練項目理解學習,獨立進行課前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為理解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預習的方法
該年齡段學生的自主反思能力和自主調節能力都相對較弱,這就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需要交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包括預習策略。經過總結歸納了以下幾個預習方法:(1)讀。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閱讀這篇文章是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喜好來安排的。如速讀、默讀、朗讀、精讀等,又或者教師出示要求。(2)標。在進行預習之前,學生需要根據自己養成的良好習慣,對文章進行標注,例如:標生字生詞用橫線,標關鍵詞語用著重號,標含義深刻、表達整篇文章主旨的句子用波浪線,標重點的段落尤其是主旨段落用括弧,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問號標出等,這些符號的標志是根據自己的習慣而定的,只要自己明白每一個符號的含義即可。(3)查。預習的過程肯定會遇到各種疑難問題,如生字生詞等,這時需要利用我們周圍的資源如:字典、詞典等,或者問家長同學解決這些生字生詞,爭取讀準每個生字的讀音,初步理解每個生詞的意思,為理解課文做鋪墊同時增加自己的詞匯量。讀課文的時候也可以借助身邊的資料區查閱相關的背景和相關的課外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知識面。(4)記。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把自己認為重點的或者值得學習借鑒的詞語、句子記錄下來,積累自己的表達詞庫用于以后的寫作。(5)想。這是一個看似可有可無但是至關重要的方法。通過前面的幾個預習步驟,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內容和特點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能就算已經完成的預習任務,一定要坐下來靜靜的思考一下:我預習的這篇課文自己理解的內容有哪些?自己感覺模糊不清的內容有哪些?而自己覺得完全不能理解的內容又有哪些?帶著問題學習,不僅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學習效率更高。
三、預習的檢查
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了,需要經過反復的訓練和培養。教師需要起到監督引導的作用,首先,引導學生進行預習,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自覺運用預習提示;其次,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布置的任務是否按時完成,如:看是否閱讀流利,看書上是否有標記等都可以作為檢查的手段;最后,教師針對檢查的情況,給予學生評價,對積極預習并且積極完成任務的同學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對那些懶惰的同學要給予一定的批評同時指導督促他們完成任務,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發揮預習的積極作用。
四、結束語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給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預習的良好習慣自然養成,自學能力隨之得到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逐漸增強,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做好鋪墊,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前預習,將預習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田應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預習[J].中華少年之區域教育,2011,12(11):78-80.
[2]李玲.也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預習[J].考試周刊,2013,03(60):56-58.
[3]高玉賢.小學語文教學課前預習之我見[J].經驗交流,2011,09(05):34-36.
[4]韋昌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預習策略[J].科海故事博覽,2013,06(0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