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中如何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一直是教育界不斷探索的課題。產學研結合正好為培養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在總結現有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產學研基地建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闡述了基地建設應堅持的原則,最后提出了產學研結合背景下的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措施。
關鍵詞:經濟管理專業 產學研結合 研究生培養
從上世紀80年代起,產學研結合就已成為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擴大社會合作,探索高校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經濟管理專業作為一種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對其研究生而言,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產學研結合,為培養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一、當前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中產學研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1.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產學研基地建設滯后
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同企業、產業園已經開展了合作,共建了一批產學研示范基地,取得了一些經驗,但是這批產學研基地大多是基于工科專業學生的培養。對于大部分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高校在招生、課程體系、選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試、專業實習、論文撰寫、教學評價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仍以以知識灌輸為。
2.企業指導老師資源不足
一方面,現有產學研基地建設中,遇到了企業導師資源不足的問題。由于一般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具有經濟管理類高級職稱的人員較少,而且大都居于領導崗位,不在科研第一線。加之,這類人員往往本身也承擔著大量的企業管理工作,指導學生也存在時間和精力不足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產學研結合模式中,由于企業通常并未專設研究生導師這類的崗位,更沒有明確的崗位責任要求,以及相應的薪酬激勵機制,這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企業中研究生導師作用的有效發揮。
3.研究生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受限
現階段,研究生課程學習對產學研項目的支撐作用不明顯。需要對研究生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建立起多形式、多功能,能為產學研基地建設服務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體系。
二、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中產學研基地建設應把握的原則
首先,“用學結合”原則。一方面,研究生學習經濟管理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他們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企業經營管理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此一來,研究生不僅能真實接觸到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而且能夠有針對地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種“以用促學”的方式,體現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特點。
其次,多利益主體共贏原則。不同利益主體會基于自身的利益而做出行為決策:高校追求的是做實驗、出論文;而企業考慮的是市場、產業化問題。不同的目標引發不同的行為。產學研基地從建立之初就應當從制度、資金、服務等各方面,為高校和企業以及個人提供“資源共享、利益共贏”的大平臺。只有兼顧各主體利益的合作才是可持續的,產學研合作的背后一定是高校和企業利益的共贏與共享。
最后,制度配套原則。為了保障產學研基地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對現有管理體系在制度層面提供支持。比如,產學研基地對研究生導師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師生產、教學、科研三肩挑,而現實情況是高校教師考核以科研和教學工作量為導向,企業中往往又沒有設置研究生導師崗位。這些問題的很好解決,需要完善現有制度,以此作為推動基地建設的保障。
三、產學研結合背景下的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措施
在我國,可以通過高校與企業合作,特別是針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特點,加強與企業管理咨詢公司、會(審)計師事務所合作,實現校企聯合,共建產學研基地。具體可以考慮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高校教師到產學研基地掛職鍛煉。當前,高校教師有年輕化、高學歷化趨勢,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專業教師雖然有著全面系統經濟管理理論知識,但相當部分教師缺乏實務經驗。具有高學歷的年輕教師需要通過實務的提升,促進其教學聯系實際。產學研基地為這些教師了解實務,在教學中引入實際問題以及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務提供了平臺。同時,通過高校教師到產學研基地掛職鍛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中指導老師不足的問題。
二是合作開發教學案例與應用軟件。利用產學研基地擁有的案例素材,開發教學案例。通過產學研基地將案例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不僅在課堂上進行案例教學,而且每年組織案例分析比賽,邀請實務專家予以點評,提升學生綜合分析與職業判斷能力;鼓勵學生畢業論文中加入案例分析。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學校和企業可以考慮投資共同合作開發物流、財務、信息系統等管理軟件,以此推動應用研究。
三是邀請企業中實務專家共同參與指導學生實習、調研與畢業論文,同時完善企業導師的聘任與薪酬管理制度。產學研基地定期接納學生完成畢業實習和暑期實習,讓學生參加課題研究、專題研討和咨詢服務。同時,由于產學研基地往往沒有明確設置企業導師崗位,為了讓企業導師切實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不斷提高企業導師的指導水平,在產學研基地應設立相應的企業導師崗位,完善現有的企業導師聘任與考核制度,落實企業導師的薪酬管理制度,從而進一步明確企業導師的職責,真正做到企業導師的責權利相一致。
四是適當減少必修課的數量,采用靈活的選修課教學方式。部分選修課程可以放在產學研基地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緊密結合企業的實際應用背景,而且還有利于請企業導師參與選修課的教學,豐富選修課的教學內容。此外,可以適當改變課程的考核方式,基于產學研基地所能提供的條件,增加實踐應用的考核環節,強化研究生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是以產學研基地名義每年發布聯合招標或合作研究課題指南,引導高校教師帶領研究生與企業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合作研究。聯合招標課題涉及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和企業集團等需要解決的經濟管理實際問題,要求研究生參與課題項目,為政府、行業和企業等提供決策咨詢服務。
六是完善現有研究生培養評價指標體系。充分考慮到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特點,完善研究生培養的評價指標體系,使之能夠準確客觀地評價研究生通過產學研基地進行能力與素質培養的效果。同時,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也能為完善產學研基地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邵瑞慶,張維賓.會計產學研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13,(12):57-59.
[2]胡常偉,毛寧,陳新度.產學研結合模式下工科研究生培養的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2,(5):163-165.
[3]胡立,羅堯成,田蔚風,徐琳,林佳.英國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主要特點及經驗借鑒[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3):67-71.
[4]郭福.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談產學研合作教育中的幾種關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4,(2):27-28.
[5]李曉明.試析高等教育產學研結合的制度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