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在變,歷史教學模式必須要變,必須與時俱進。這才能不被飛速發展的社會所拋棄,才能真正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普通高中歷史課堂必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然而實踐證明,學案導學是實施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要堅信即便風雨兼程,也必將砥礪前行。
關鍵詞:學案導學 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校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并能夠向社會交出每一年高考的滿意答卷,樹立在社會上的金杯教學,我校力推學案導學,學案導學是我校現在正在熱推的有效教學模式,并由我校領導牽頭,帶部分骨干教師及備課組長及班主任前往全國各地走在歷史課改前沿的學校進行深入學習,回校并要求每一學科備課組長臨摹一節學案導學課。初聽第一節學案導學歷史課后,當時我的感覺是一頭霧水,不會上課了,上課成了一個難題,因為自己早已習慣了一支粉筆、一個黑板、一張講臺,一個人演唱會的教學。而為了向時間要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樹立金杯教學口碑,學校要求學案導學,所以我當時也只能硬著頭皮去做“自己當時認為并不喜歡的教學”,由最初的排斥,到逐漸接受,到后來逐漸愛上了它,再到現在我愿意把自己的學案導學實踐后的反思與思考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學案導學前期準備工作
第一節學案導學,真的比想象中的還要難,并且一節課,一個導學案更是難上加難,需要我付出足夠多的時間、汗水與努力。
第一,在上每一節課之前,我都要查閱各大網站資料,如中學歷史學科網,中學歷史教學園地等各大網站下載更多分導學案及習題,認真精選,反復推敲,幾經取舍并且還要結合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各班學生的情況,而敲定導學案。而這僅僅是個開始,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第二,每一節課,都要求教師認真研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注,并且依據課標、依據教學目標、依據重難點,完成導學案。這里面,第一個環節,便是基礎知識的梳理;第二個環節,重難點的突破;第三個,便是知識能力與提升,而這僅僅是形成導學案的雛形階段。
第三,剛剛形成的導學案還要經過二次回爐,經過每個歷史組的同仁的集體討論,反復斟酌與推敲每個環節,之后才會有雨后的彩虹、瘋狂涅槃似的蛻變。然而,就是這樣的教師們的苦練金身,在我校最初歷史教學我的歷史課堂中也沒有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到學校領導高喊口號下的有效教學。那么,原因又在哪里呢?我的導學案實踐中又有哪些問題呢?
二、導學案的應用與實踐
提及我的導學案實踐首秀,我不得不提及一句名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真是經典啊,那節課的首秀,我真的是備好歷史教學模式,然而自己也是極度不適應,學生表現也更為不適應,以前他們是課堂教學的接受者,只要享受著老師的細嚼慢咽下的教學結論就好,而現在他們是歷史課堂主人,要他們去參與實踐,做到動腦、動眼及動手,去勾畫學案及教材,去認真思考突破重難點,自主學習,然后再互助學習,突破重難點,真是太難了。看著學生沒有時效性的討論和學生一臉的無助,我失落地走出了教室,默默地思考,我曾經應用到游刃有余的傳統課堂傳統教學模式是不是應該被重新拾起呢?回來后,我說出了自己的困惑并與同組同事交談,時代在變,歷史教學模式必須要變,必須與時俱進,這才能不被飛速發展的社會所拋棄,才能真正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堅信即便風雨兼程,我必將砥礪前行。
三、導學案教學中的問題
我的歷史教學導學案實踐首秀的失敗,使我認識到,僅僅做好導學案、僅僅背好學生,那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僅僅做到這幾個方面,那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第一,由于導學案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也就是說同一個年級組在用同一個導學案,那么學校里各個班級情況不一樣,有重點班、有普通班及藝術班,那么就需要任課教師對導學案依據各班實際情況做出微調,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效果。
第二,導學案教學由于要突破重難點,先由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小組學習,那么小組的成員的確定,需要由科任教師與班主任商量,仔細推敲,選出小組長,而小組長須在歷史方面能力強,并能夠做好分工,能組織好小組人員進行有效的討論,不浪費時間。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效果。
第三,也就是導學案的大忌,導學案不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一定要依據課標、依據教材、依據重難點及學生實際情況等而敲定。
四、總結
以上是筆者在學案導學中的粗淺反思。而學案導學本身就是一份引導性學習材料,重點在于拋磚引玉,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讓他們成為歷史課堂教學的真正主人,這樣才能達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忠東.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經驗談[J].高中生學習,2014,(05):61.
[2]劉計榮.學案教學:有效課堂的搖籃[J].中學教學參考,2011,(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