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據多年來英語教學經驗,對目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反思,就師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困惑,如怎樣組織互動的課堂教學,如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英語教學 互動 學習興趣 學習效率
一提到高中英語學習,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或題海戰術,因為直接面臨高考的升學壓力,有些學生成天抱著習題做,時間花費了不少然而收效甚微,換句話說學習效率很低。另外,很多高中英語教師花了很多時間精心準備教案,一節課下來口干舌燥,卻看不到學生學習英語的進步。英語教學中,“教”和“學”這兩個環節,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主體,其間的關系決定了教學的效果。在“教”的環節上,教師怎樣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組織學生們上一堂積極互動,豐富多彩而又不偏離教學主題的英語課;在“學”上,如何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學習,并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需要英語教師們認真考慮,并與學生良好溝通,以期實現“教學相長”。
一、組織互動的課堂教學
英語的學習正如任何語言的學習一樣,僅靠教師的全盤灌輸是遠遠不夠的。盡管面臨“高考”這一關乎人生重大選擇的考試壓力,但填鴨式教育,在英語教學上有種種弊端,只是培養出一大批“高分低能”和“啞巴英語”的學生。素質教育如何開展,成為每一名英語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1.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為此,教師應采取啟發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改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在課堂教學中多設問,多提問,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此外,還可以穿插使用新課標所提倡的“任務型教學方法”,特別精心設計一些便于學生動手、動腦、動眼、合作的任務,給他們獨立思考、大膽想象、發揮創造性,提供較廣的空間。
2.充分利用多媒體軟件,創造良好的語言交際氛圍。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實物演示情景,用圖畫再現情景,同時借助錄像、電視和幻燈等多媒體手段,創造良好的語言交際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非常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和創新意識的發揮。
3.積極互動。英語教學可以以話題為核心,根據教學題材,精心設計靈活多樣的話題,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訓練,并實現在課堂內的互動。在設計不同層次和多種形式的活動時,特別注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盡可能提供真實的情景,讓學生綜合地用英語與人交流,解決實際問題。
4.評價方式。一般認為,表揚、鼓勵能夠添加動力,而批評多數情況下會使學生喪失信心。曾經有學生本來很喜歡英語,但因為老師多次在課堂提問中批評他語法中的錯誤,使他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可見,適宜的評價方式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肯定進步和成績,才能更好地找出問題,明確努力方向,同時,也使教師在良好的互動中獲取教學的反饋信息,并不斷改進。
二、引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雖然學習英語的動機很多,有人曾專門做過研究,并將動機分為證書型、工具型、興趣型、文化融入型等,但唯有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有效內在動機。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主要有以下幾種: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固有濃厚興趣,能主動學習,并且通常學習,成績較好;另一部分學生對英語也很感興趣,但由于基礎成績不好,感覺學習的道路困難重重;還有一部分同學對英語不感興趣,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如何讓學生愛上學英語,成為每個英語老師面臨的難題。重點正是如何引發后兩種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由“不感興趣”到“喜歡”,進而由“喜歡”到“酷愛”。
對于大多數學生,英文歌曲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先從歌詞簡單的歌曲開始,循序漸進,如“Sailing”“Say You Say Me”“Yesterday Once More”“I Swear”,等等。一旦學生喜歡上英文歌曲,那么對英語的學習也會慢慢熱衷。還可以播放一些原聲電影片段剪接,最好有經典臺詞的,像“Gone With The Wind”中“Tomorrow is another day”。或者經典對白,或者最新播放的美國大片,等等。還可以介紹英美一些節日的由來,像圣誕節、感恩節、萬圣節,等等。對于男生,還可以通過介紹其感興趣的內容,如軍事方面的英文知識,包括武器知識,如體育方面的知識,如NBA的背景內容,還有一些實用知識的介紹:如一些旅行英語、商務英語,甚至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產品說明書,服裝布料成分表,等等。只要有足夠的耐心、關心和細心,相信每個老師都能找到學生喜歡的突破口,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充分地激發出來。
三、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發現這樣的一些同學:他們很用功,也很愿意學英語,但花了大量時間卻換不來英語成績上的同步的提高。也就是說,英語學習效率很低,長此以往,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會被一種挫敗感逐步泯滅。因此,引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誠也僅僅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在于如何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做英語學習的主導者。
1.培養學生朗讀的習慣。流暢的朗讀不但有助于培養閱讀能力和基本技能,通過朗讀還可以得到對課文規范語言的深層感悟,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語感。通過教學發現,對于那些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出課文的學生,其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一般也較好。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朗讀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養成朗讀的好習慣。充分利用晨讀這個大好時光,鼓勵學生放聲朗讀,看誰讀的響亮,讀的流暢,給予表揚。
2.靈活記憶,增加詞匯量。詞匯是語言理解和表達的基礎,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一個學生聽、說、讀、寫和翻譯各項的發展與進步,可以將快速記憶法,聯想記憶法,以及卡片法等運用在單詞的識記上,并且鼓勵學生,不僅要多動腦,更要勤動筆,多寫單詞對加深記憶非常有好處。另外,掌握英語詞匯,不要孤立地去死記硬背,而是要在句子中,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去活記、活學和活用。
3.培養英語思維方式。最好的途徑就只有多看、多聽地道的英語。看,可以看外文原版書籍,外文網站,外文廣告,外文電影(英文注釋),等等。聽,可以聽外文廣播等原汁原味的英文資源。
4.在錯誤中學習。鼓勵學生記一本錯誤筆記,把自己總是記錯的單詞,總是用錯的短語,總是混淆的語法知識等記在上面,有空就翻看。慢慢地,錯誤就會越來越少,就越來進步越快,逐漸體會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那一份“成就感”。
5.持之以恒。英語的學習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任何“一夜之間學好英語”的夢想都是不現實的。英語的學習是個持續的過程,一旦由于某種原因的中斷,都需要額外花費加倍的時間來重拾。因此,盡量不要中斷英語的學習和對英文資料的接觸。
在教與學這一主題上,有太多值得廣大教師去思索,英語教學更是如此。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如何開展卓有成效的教學環節,是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永恒的主題。
參考文獻:
[1]于愛平.英語課任務型教學的設計[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