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貪婪的工業發展背景下誕生的最可怕怪物,非哥斯拉莫屬。
1954年的日本電影《哥斯拉》說的就是日本秘密地在海底試驗氫彈,導致海底沉睡的太古生物蘇醒,并受到輻射污染變異的故事。變異怪物帶著對人類的巨大憤恨,只身從海底登陸,開始襲擊東京。
自從哥斯拉電影出現后,世界各地(尤其還是日本海域)陸陸續續因人類造成的輻射污染而涌現出了諸多哥斯拉的同類。《哥斯拉》中破壞一切的哥斯拉是戰時的核恐懼產物,也是對當時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射。當年,正是美軍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上逼日本軍隊就范的——在很多日本人心中,美國人就像東京灣上橫空出世的“哥斯拉”。而哥斯拉所到之處皆成廢墟,也喚起了人們重建家園的信念。
事實上,由于技術和年代所限,哥斯拉的外形和特效本身過于拙劣,如今看來已經顯得陳舊、過時。但它卻成就了特攝片(真人穿上怪物的行頭,走在縮小的建筑物模型中)的先河,比如日本后來的奧特曼系列片也是如此。
雖然在此之前恐龍電影已經問世,但哥斯拉并非純粹意義上的恐龍。盡管《哥斯拉》中有提到它是白堊紀的一種恐龍,后來經人類氫彈試驗輻射而變異,可之后的哥斯拉系列片逐漸將它說成是一種海底的類似蜥蜴的生物。
其實,哥斯拉在電影史中并非首個因輻射變異的巨型怪物,美國電影還是先行一步的——比《哥斯拉》還要早一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原子怪獸》(1953年)才算是該類型的鼻祖,正是它催生出了《哥斯拉》,而片中襲擊紐約的戲則是沿襲《金剛》(1933年)的套路。還有比《哥斯拉》早半年上映的另一部美國片《X 放射線》(1954年),是關于因核輻射變異的巨型螞蟻,它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日后的科幻片《星河戰隊》(1997年)。盡管這些影片都要早于《哥斯拉》,但都因為后者的威望逐漸被觀眾所遺忘。
50年代的美國,是低成本科幻片、恐怖片的天下,而這種變異兩棲類爬行動物的B級片也開始迅速蔓延開來。
《原子怪獸》(1953年)
一場在極圈進行的原子彈爆炸試驗,釋放了冰層中沉睡一億四千年的恐龍,這只恐龍跑到紐約市大肆侵略,造成巨大恐慌。現代武器的迅猛發展催生出的原子怪物,也是對原子恐懼的影射。應該說是此片催生出了第二年日本拍攝的《哥斯拉》,而大鬧紐約的場景則是沿襲了《金剛》一片。
《X 放射線》 (1954年)
觀看此片最大的收獲是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了更多的認識……本片和日版《哥斯拉》誕生于同一年,也是核恐懼加變異生物的產物,連《星河戰隊》也受到了它絕對的影響。不過,時代所限,該片特技拙劣,螞蟻像是巨型木偶,也沒能形成蟻群的規模。加上《哥斯拉》先入為主,這部影片只能充當綠葉。
《巨獸格果》 (1961年)
這是部英國趁熱打鐵拍出的怪獸電影,它舍棄之前怪獸片中大段枯燥的科學分析、藏頭藏尾的怪獸和轉瞬即逝的戰斗場面,特效完勝當時所有的怪獸電影,徹底訴諸感官震撼。不過劇情只是《金剛》的換湯不換藥,無奈怪獸尚屬嬰兒,人類的行為也較呆板。本片結局倒是出乎意料,大放異彩的《環太平洋》借鑒它的成分更多一些。
《奧特曼》
以1966年的《奧特Q》為首,自同年的《奧特曼》開始,“奧特曼”系列影視劇建立了“巨大英雄與怪獸對戰”的模式。真正將日本特攝片發揚光大的除了《哥斯拉》系列,就是《奧特曼》系列了——奧特曼打小怪獸,是多少人的童年回憶。就連《哥斯拉》的創始導演本多豬四郎也曾導演過奧特曼系列電影的其中幾部。
《關公大戰外星人(戰神)》 (1976年)
本片為臺灣電影受《奧特曼》影響而拍攝的特攝片,講述了關公顯靈、變大對抗巨大的侵入地球的外星怪獸的故事。無奈影片道具簡陋、粗制濫造。彭浩翔曾于幾年前買下版權,試圖修復此片。在其新片《人間·小團圓》中致敬《哥斯拉》的段落,便可看出他喜愛《關公大戰外星人》的程度。
《環太平洋》 (2013年)
斬獲無數獎項的《環太平洋》無疑是近年來該類型片中不得不提的翹楚。導演不加掩飾地對特攝片、怪獸片、機甲片致敬,使其達到史詩片的厚重,對有此情結的觀眾而言,觀看此片更像是在慶祝童年。本片情節雖簡單浮夸,但難以置信的美工、CGI和IMAX視效,氣勢恢宏的聲畫組合,機甲對戰怪獸的熱血爆棚,實在讓人的感官酣暢淋漓。
在美國拍了《原子怪獸》、日本拍了《哥斯拉》、英國拍了《大海妖》(1959年)后,英國又趁熱打鐵拍出一部以特效完勝的怪獸電影《巨獸格果》(1961年),它在特技制作、故事性上都要完勝之前的怪獸電影。開篇的海戰場面,更是能看出日后被《環太平洋》(2013年)借鑒的成分。
日本東寶株式會社也一直沒有間斷《哥斯拉》的拍攝,將其打造成長壽經典。從1954年至2004 年《哥斯拉:最后戰役》為止,日本共拍攝哥斯拉題材系列電影28部之多。這其中還不包含1998年羅蘭·艾默里奇、2014年加里斯·愛德華斯分別拍攝的兩部美國版電影。
除此之外,影史不乏各種因輻射污染而變異的生物。遠有《塔蘭圖拉》(1955年)講輻射的大蜘蛛、《不可思議的收縮人》(1957年)講輻射變小的人類、《絕地50尺女巨人》(1958年)講輻射變大的人類、《預言》(1979年)通過變異怪物呼吁環保、《風之谷》(1984年)里經歷核爆炸的蟲族之王、《八角怪》(2002年)里被化學原料污染的蜘蛛變異體,以及《漢江怪物》(2006年)中因化學液體變異的兩棲生物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中國票房超高的《環太平洋》中也有許多致敬《哥斯拉》的鏡頭,就連片尾字幕都特別注明“謹以此片獻給怪獸大師雷哈利·豪森以及本多豬四郎”——前者是美國電影特效的鼻祖級人物,后者正是大部分哥斯拉電影(包括首集)、奧特曼系列電影的導演。
今年6月仍有名為《哥斯拉》(其實比《環太平洋》籌拍要早一年)的巨型兩棲類爬行怪物再次登陸地球,讓我們準備好隨時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