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已經立夏,5月初的北京也沒有太過暖和。王斐著一身隨意但干練的黑色,端一杯剔透的白水,交談時身體微微前傾,沉穩而隨和,這與他作品中磅礴、強悍的氣勢相去甚遠。
他的朋友形容他是一個聊起天來文質彬彬的人,“一副藝術家范兒,做人、做事都非常細心和謹慎?!钡拇_,對坐于一扇大落地窗前,這個藝術創作中充滿王者氣概和騎士精神的男子,在運用語言剖析自己時,眼神里的光卻始終謙遜且真誠。
《時光》藝術展的展廳不大。藍色的背景墻,兩幅充斥著水元素的《時光》新作分列兩側,正對著門口的便是王斐耗時三年打造出來的青銅精鑄《王的意志》。
穿過長長的3818庫,很多參觀者直奔千年時間畫廊中的《時光》藝術展而來。他們在每一幅作品前認真審視、良久佇立,繼而戀戀不舍地移動到下一幅作品前。有參觀者不由自主地舉起了相機,有用心者認真地翻看著展廳門口擺放的多種展覽資料,更有國際友人忍不住用英語驚呼 “帥呆了!”。
是的,創造了那么多不同形態王者形象的王斐,是他藝術世界里的王。他用畫筆和雙手構筑了一座城——清逸、寂靜中飽含著強悍與霸道。這里沒有殺戮,但殘酷卻清晰可辨;這里沒有眼淚,但孤獨卻觸手可及;這里沒有皇冠,但王者卻近在眼前;這里沒有神佛,但凈土卻就在腳下。那股透過畫布呼嘯而出的神秘力量、無可抵擋的強烈沖擊,在展示著王斐強大內心的同時,還飽含著他對生活、對創作最細膩的思考。
尊嚴與審美
王斐的畫是需要仔細閱讀的,畫中所包含的對歷史事件的哲學和宗教層面的反思,對今天的中國少年回首歷史時所帶有的信念雄心與羞憤傷感的充分表達,都將“恥感”升華成為一種普世的宗教情感,詮釋著尊嚴之于一個人、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傳達著尊嚴所蘊含的無限力量。
王斐說,強烈的尊嚴感對他而言似乎是天生的。第一次來北京,十二歲的他曾跟隨父母去登長城,恣意攀爬時偶遇幾個同年紀的日本男孩兒。他們手中舉著桿子,上面掛著布制的魚的紋樣,嬉笑著從他身邊超越而過。他說那一刻,雖然年少如他并未出過國,也沒有什么國家的概念,卻莫名地感到了一種強烈的恥感。于是他丟下父母去追趕、去超越,雖然并沒有被注意到,卻一直跟著他們跑,并且在心中暗暗著急,為什么父母都在看風景而注意不到這些。直到男孩兒們在某個烽火臺停了下來,站立遠眺,他才跟著停下,然后站在那里等待父母慢慢走到身邊。
《王的意志》在創作過程中也帶有著這樣的尊嚴之感。王斐說,在考上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之前他就非常喜歡法國新古典主義的一幅作品——《拿破侖過阿爾卑斯山》。畫面中拿破侖在馬上,手指向遠方。他說,“細看這幅畫就會發現,它并不是對軍旅生涯的一種簡單記錄。畫中的拿破侖是有神格的,你不僅可以在這部作品中讀出創作者的夢想,還可以讀出一個國家甚至是一個民族的夢想。同時,拿破侖曾經說過,‘中國是一頭睡著了的獅子,我希望她永遠不要醒來’,這句話激發了我強烈的尊嚴感。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王的意志》這幅作品,算是圓了我小時候的一個夢。因為我一直對這句話心有不甘,我希望中國這頭獅子在我手里可以用最好的材質佇立起來?!?/p>
王斐所說的最好的材質便是青銅。將自己的藝術思想灌注進青銅,也是他近些年來藝術創作中的一個全新嘗試。
王斐傾向于將中華民族形容為一個青銅民族。他認為,青銅是一種可以讓人們在充滿著塑料的當代社會中感覺到濃厚的浪漫主義存在以及可以讓人充滿神往的材料。如同越王勾踐的青銅劍,歷經幾千年時光的洗禮卻依然可以削鐵如泥。同時,由于青銅鑄造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和技術難度,所以他最終決定用青銅來鑄造心中的那頭雄獅。
在雄獅的鑄造上,王斐不僅在一點點的探索中將青銅的特點發揮到極致,更是將自己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尊嚴感巧妙地穿插其中——當佇立于銅像的正面,獅子、人、鷹重疊在一起時,他們的外邊緣線剛好勾勒出中國地圖的版型:獅子的頭是中國的西北,獅子的尾巴挺立在東部沿海的山東,獅子的后腿是中國臺灣的位置。
王斐說,他想創造的不僅僅是一頭獅子,更是一尊東方的旗幟。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王的意志》既是對《拿破侖過阿爾卑斯山》中拿破侖英姿的一種致敬,又是對幾百年前拿破侖所描繪的中國形象的一種挑戰。
同時,《王的意志》承載和象征了他個人與族群的意志,記錄并見證了這個時代崛起中的中國歷史。可以說,王斐用自己從繪畫到青銅的擴展記錄了時光的演變,詮釋了個人思考和民族變遷的歷史使命。
在尊嚴感這一問題上,王斐認為,尊嚴與審美是相輔相成的,但中國的教育中對審美的重視顯然薄弱。當代中國人的面孔多浮躁與粗魯,而粗魯背后在他看來其實藏匿著巨大的隱患。因為粗魯往往意味著人們在創造與制作東西時缺乏應有的信仰。所以,“中國制造”才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被國內外消費者所詬病。
王斐說:“個人認為,我所在意的東西絕不是小事情,表面上是藝術的事情,但事實上還是涉及民族的尊嚴。你為什么沒有尊嚴,為什么別人不給你尊嚴,因為自己都沒有自尊。”
藝術與思考
因為融注了強烈的尊嚴感,王斐的藝術創作充滿了濃厚的中國文化精英主義色彩與古典氣質。經他手所創造出來的每一幅作品,都飽含著他對生活、對國家甚至對世界的點滴思考。
聽王斐聊生活、聊社會、聊哲學是一件愜意的事情,他總能關注到一些其他人不易察覺的細節,然后在深入思考后得出一個讓人振奮的結論,繼而用簡明的語言將它們講述出來。一如他的畫作,勇敢地正視中國“士”文化潰敗的局面,思考文化失落的本源,在對作品結構的渴求和對細節的精心處理中不斷升華自己的意志。
王斐的藝術啟蒙得益于父母帶他去過的無數博物館,而真正地對藝術的思考卻完全由他自己完成。王斐說:“我小時候跟著父母去了很多博物館,當時并沒有感覺到太多。而當我上了大學之后再去故地重游,就開始思考:博物館內的東西不能把玩,只能遠遠地看著,卻用這么高規格的方式把它們封閉起來,所以我覺得肯定多少都有一種意義在里面。”
王斐對博物館意義的探索,是在他走出博物館的那一刻豁然開朗的。他說:“當你走出博物館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一個過于世俗的、充滿著世俗言語和行為的世界。這個時候你就會突然覺得,原來博物館內與博物館外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所以我突然就明白了博物館里的東西對人其實是一種神格的要求?!?/p>
細品著博物館內所展示的中國與博物館外真實的中國,一種難以忍受的割裂感就會油然而生:“現實生活在我看來就更像只是活著。博物館內的中國與博物館外的中國,完全沒有對話、沒有連接。我覺得這是個值得人們去思考的問題?!?/p>
是的,王斐對現實生活中的思考可以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中找到痕跡。比如早期的《斬豸圖》,比如引發人們對衣著關注的《殤漢服》,比如與此次展覽同名的《時光》系列作品。
《時光》系列作品首次引進了水元素,大片大片的藍色使得畫面看上去如童話般美好。王斐說:“之所以出現水元素,是因為水創造了所有的生命,也就意味著水創造了生命的時間,因為生命就是時間。而水是一個可以自我循環、永不停息、自我更新和自我凈化的神奇物質,也可以說水當中似乎蘊藏著宇宙這樣一個概念。同時,藍色是個很神奇的顏色,你從太空中看地球,地球是藍色的,你在地球上看天空,天空也是藍色的。包括水,它在折射中也會顯現出藍色,所以藍色大概是種生命的顏色吧?!?/p>
正如王斐對水這種簡單卻包含萬象的物質的熱衷,雖然不喜歡將自己歸為哥特族,但王斐從不掩飾自己對哥特風的喜愛。他認為“哥特風的作品雖然充滿著繁復,但又非常安靜;它是暗灰色的,但總給人很霸氣的感覺。哥特風的作品是很內斂的,但內心又很瘋狂,同時它還具有一種懂得控制的格調,這就是哥特藝術最優雅的地方。不同于中國式的優雅,哥特風的優雅很強勢?!?/p>
強勢的優雅在王斐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的精英主義意識在作品中以自傷和自省的形式出現,既不會對大眾構成太大的壓迫感,又充分詮釋了他內心所蘊含的君臨天下的氣度以及排山倒海的激情。他用雖然體積龐大但只會食草的馬門溪龍與手小卻兇悍的霸王龍為例,從中外不同的藝術形式入手,剖析了中國的民族精神與意志。
孤獨與創造
思考從來都是一件需要與孤獨為伴的事情。王斐說,一般不參加朋友聚會的他在朋友眼中必然算得上是一個孤獨的人,但他很享受這種孤獨。因為他有自己需要去完成的使命。
好的作品是需要花費時間和心血去創造的,所以孤獨對他而言更是一種享受。畢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意義就在于能否在這種有限的時間里有所創造。他覺得,“如果沒有創造的話我好像白過了?!?/p>
孤獨給了王斐更多獨處的機會,讓他能夠有時間去思考,去探索。著名的藝術批評家、北大哲學系教授彭鋒以王斐的《雄鷹從不結伴而飛》系列作品為例,指出“由文化身份問題引起的恥感,轉化成了人在空曠自然中的孤獨。這是一種跨文化的永恒的孤獨,它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而滲透到現實生活的男男女女的心靈中,從而引起觀看者情感上的共鳴?!?/p>
王斐作品中的形象是其在孤獨中思考與創作的沉淀,他用自己所獨創的形象講述了一個個植根于嚴肅思考之上的當代童話,在瑣碎、平庸、污濁的現實世界中開辟出了一個純真的理想世界。
從最初為了彌補博物館中的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那種無法對話的割裂之感而創作,到如今更傾向于去相信世界存在不同的能量場,自己只能跟一部分人對話,王斐越來越相信,沒有人能夠用一種單一的能量去影響所有人。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唯一不變的是,他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中國的這個信念。
王斐說:“中國的文明發展中有一部分像我這樣的人,雖然個人能力有限,但還是在充滿著愛去創造,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在里面,想去改變,想讓中國變得更好。當然相應的也存有另外一種相反的、消極的能量——不求上進、不知反思。所以今天的中國是一場覺醒者與賴床者的較量。獅子是能夠醒來的,但它是否愿意醒來則是個問題?!?/p>
王斐將藝術家對作品的創作稱之為釋放信號,并且篤信緣分,不論是在人的生活、藝術的創作還是作品的參觀收藏方面。他說:“其實藝術家創作作品就像釋放信號一樣,都是為了吸引跟他能量相合的人。只有能量相合的人才能讀懂我作品中的家國情懷、藝術家神秘的想象力以及一種不可言說的神秘部分。既然有緣,他們讀懂了我,說明他們內心也是同樣強大和細膩的人,帶著某種豐滿的情感。”
身為思想上天馬行空的藝術家,不論是生活還是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王斐,卻都是一個極度認真且務實的人。他相信藝術除了審美價值外還有實用價值,相信藝術跟文明是緊密相連的。
他以一個藝術家的眼光來思考中國文化,分析中國文化中世界觀念的淡薄,將自己對中國失落的尊嚴的反思融入畫作之中,讓能量相同的人得以通過他的作品與某種強大的力量相連。
正如王斐作品中描摹過的無數王者形象:他們沒有王冠,卻充滿力量;他們沒有話語,卻充滿柔情。尊嚴感與精神力是王斐胸中激情澎湃的猛虎,而他的細膩與認真在將猛虎勝利歸順的同時,更為其添上了高飛的翅膀,使其得以與薔薇共舞。
他用他王者般的氣概、不斷超越的精神,不斷開拓著自己的藝術創作疆土;他用他對民族的責任心、對藝術的嚴謹態度,不斷為自己的想象增加著堅實的依托。細品這個紳士且淵博的男子,近觀這個飽含家國情懷的年輕藝術家,更能領會到他作品中所傳遞的精神:沉穩、霸氣、嚴謹、激情。